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广西岩溶区靖西县栽培的烟草根际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和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pH偏高,营养元素除了速效钾含量较低外,有机质、全氮、速效磷、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均为丰富,总体肥力较好,其中水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旱田(P<0.01)。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为1.21×107~9.91×107个/g,其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水田细菌数量显著高于旱田(P<0.05)。3种病害总体以马铃薯Y病毒病为主,发生范围最广,黒胫病次之,青枯病偶有发生。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细菌数量或总量有很大的影响,土壤速效磷和pH值对植株发病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经1992 ̄1995年调查,江西有Jiao头病害15种,其中以炭疽病,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损失重;对炭疽病和叶枯病的发病规律以及主要发病因素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以此两种病害为重点防治对象,兼顾其他叶部病害及地下部病害。结合Jiao头生育规律,提出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为江西Jiao头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茼蒿褐斑病(Garland chrysanthe mum Cercospora leafspot),又叫茼蒿叶枯病,是茼蒿的主要病害(图1),分布广泛,发生普遍,露地及保护地种植均受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病害重。一般发病率20%~40%,轻度影响产量,降低品质;严重棚室或地块,100%植株发病,重病株完全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4.
茭自胡麻叶斑病俗称茭白叶枯病,由真菌类病菌引起,是茭白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各地引种茭白面积不断增大,使该病的发生范围也逐渐扩大,并且发病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的受害田块达到90%以上,受害叶片可达100%,病害发生特别严重时,全田茭白叶片变黄枯死,造成茭白植株在9月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5.
海南槟榔土壤养分与其养分特征及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南槟榔种植面积扩大和产业发展,槟榔土壤养分,如有机质、氮、磷和钾等养分元素含量有很大降低,以至植株不能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不能满足槟榔的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营养需求,故产量偏低。植株严重缺素时,导致植株黄化, 使植株抵抗病害能力降低,使槟榔树寿命缩短。 所以对海南不同地区正常槟榔园的土壤条件和槟榔树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且对海南槟榔土壤养分及其养分特征分析应受到极大关注,旨在通过合理施肥予及时补充槟榔土壤养分,从而提高槟榔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强其抵抗病虫的能力。所以,本文综述了目前槟榔园土壤肥力状况、槟榔树营养特点、和槟榔土壤养分与其养分对其黄化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赵秀山 《中国种业》2013,(Z1):69-70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近年来,随着栽培制度的变革,品种的更换和气候的变迁,水稻病虫害有严重发生的趋势,严重影响临沂市水稻的正常生产。为有效地控制水稻病害的发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本研究组对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了水稻病害综合防控技术。1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危害1.1水稻主要病害种类根据对水稻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临沂市水稻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线虫病、赤枯病、粒黑粉病、胡麻叶斑病、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等。特  相似文献   

7.
通过麦秆还田应用秸秆腐熟剂试验、麦秆还田数量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明确了应用快腐剂能加快麦秆腐烂,且对水稻有一定增产效果、增幅达4.15%~7.15%;麦草全量还田水稻田成熟期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明显高于秸秆未还田块,土壤理化性状均有较大改善,容重有所降低,各种营养元素及有机质均有所提高;秸秆腐熟过程中会与植株争夺氮素养分...  相似文献   

8.
番木瓜植株镁钾含量变化与缺钾叶枯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田间调查、采样及其室内分析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低钾而高镁的土壤上,从植株各个部位探索番木瓜植株镁、钾营养变化对其生理性缺钾叶枯症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木瓜叶枯症的发生,除与土壤有效钾缺乏有关外,Mg/K比值过高也是导致该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缺钾叶枯病的番木瓜植株,其根、茎、叶片、叶柄等器官含镁量均明显提高,施用钾肥后不但提高了植株的含K量,而且能抑制番木瓜植株对镁的吸收,从而协调平衡Mg/K比值,生理性缺钾叶枯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添加氮素抑制剂是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大田试验,在减氮10%的条件下,添加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氢醌(HQ)和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双氰胺(DCD)对小麦产量、土壤肥料、植株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尿素对照相比,DCD、DMPP、NBPT和HQ氮肥抑制剂均增加了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DMPP处理的小麦产量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且均增加了土壤pH,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影响不大,其中硝化抑制剂DCD、DMPP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脲酶抑制剂NBPT和HQ降低了土壤碱解氮含量,DMPP和HQ增加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DCD和NBPT降低了小麦植株氮、磷含量,4个氮肥抑制剂均降低了小麦植株钾含量。总之,DMPP和HQ的减肥增效效果最理想,能够有效增加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缓解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0.
烟草根际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烟草土传病害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对烟草病株和正常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了二者间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的细菌和真菌总数,就其平均值而言,病株土壤高于正常植株的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厌氧菌的数量则是病株明显高于健株;就烟草根际土壤放线菌总数的平均值而言,健康植株土壤高于病株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初步认为,烤烟根部病害的发生与霉菌及细菌中的厌氧生长菌数量有关,放线菌多数种类能产生抗菌素,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不利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避免在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治过程中用药不及时和盲目过度施药,提升防治效率,达到精准防治的目的。本研究开展CARAH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丹麦NEGFRY模型和常规施药防治方法相结合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分析不同处理的药剂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评价CARAH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CARAH监测预警模型病害预警情况与实际病害发生拟合度达93%。采用CARAH监测预警模型,可减少杀菌剂使用次数1~3次,产量降低损失48.47%,商品薯率提高12.63%,病薯率降低4.43%,经济效益增加10966元/hm2。因此,通过建立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CARAH监测预警模型,可用于指导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可以减少不必要杀菌剂喷施,达到精准治的效果,完成减药目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经济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选用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等6种药剂进行药剂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择恰当的药剂能够有效防治晚疫病,6种药剂防治晚疫病均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80%烯酰吗啉可湿粉剂防治效果最好,连喷3次防效达88.3%,比清水增产46.5%,净增纯收入694元/667m2,增效达39.2%。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及评价不同药剂的功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荸荠秆枯病菌对41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250g/L丙环唑乳油等18种杀菌剂抑菌效果最好,抑菌效率达100%;其次是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560g/L嘧菌·百菌清悬浮剂、250g/L嘧菌酯悬浮剂,抑菌效率分别为99.1%、98.3%、95.1%.田间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棉铃疫病是严重危害棉花生产的铃部病害。本研究旨在优化棉铃疫菌(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的人工接种方法并有效应用。【方法】在室内保湿培养条件下,比较了棉株不同部位健康成铃自身携带棉铃疫菌的情况;利用贴接棉铃疫菌菌盘的方法,比较了棉铃表面消毒和不消毒、有伤和无伤接种对棉铃疫病发病情况的影响;建立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并应用于防治棉铃疫病化学药剂筛选、棉花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棉铃疫菌致病力检测。【结果】田间棉株下部第1~3果枝铃的棉铃疫病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部第4~6果枝铃、中部第7~9果枝铃和上部第10~12果枝铃;75%(体积分数,下同)酒精浸泡棉铃2 min能够有效杀死棉铃表面携带的棉铃疫菌和其他真菌等杂菌;有伤接种棉铃疫菌,棉铃疫病发病快且均匀。建立了棉铃疫病快速人工接种方法:选取棉株中部第4~9果枝上的健康带柄成铃,去掉苞叶,用75%酒精浸泡消毒2 min,在棉铃中上部铃缝处针刺接种棉铃疫菌,25℃保湿培养3~7 d即可完全发病。应用优化的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筛选、鉴定结果表明,12种化学杀卵菌剂中,对棉铃疫病防效理想的药剂为25%(质量分数,下同)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和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6个棉花品种对棉铃疫病存在抗性差异;10个棉铃疫菌菌株中JP18-4的致病力最强,JP15-2对棉铃的致病力最弱。【结论】本研究优化建立了棉铃疫病人工接种方法。该方法在7 d内即可完成棉铃疫病相关试验的评价,为加快棉铃疫病防治药剂筛选、棉花品种抗病性鉴定和棉铃疫菌致病力检测提供可行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5种生物药剂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对马铃薯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两种类型地块主要病害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采用播种期土壤处理法,分别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多抗霉素、寡雄腐霉菌和辣根素5种生物药剂对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疮痂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防治早疫病以辣根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两种类型地块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0%;防治晚疫病以多抗霉素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分别高于40%和25%;防治疮痂病以枯草芽孢杆菌和氨基寡糖素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旱作地和水旱轮作地的防治效果均分别高于80%和25%。各种药剂在旱作地的防治效果整体优于水旱轮作地。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明确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在四川春马铃薯上的适用性,选择在四川不同海拔高度的马铃薯种植基地运用CARAH预警模型监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进行防控指导。结果表明,海拔高度越高,马铃薯晚疫病侵染程度越低,海拔3500 m以上时,主要以轻度侵染为主,海拔3500 m以下时,主要以中度和重度侵染为主。不同品种出现中心病株时的马铃薯晚疫病侵染循环代数不同,相同品种在不同地区出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时所处的侵染循环有所差别,可能与不同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力存在差异有关。利用马铃薯晚疫病CARAH预警模型指导药剂防治,5种药剂仍表现出较高的防治效果,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防控小麦赤霉病主要药剂及其复配剂药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当前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的防效,探明不同药剂种类在小麦赤霉病重发生及轻发生地区防治效果差别,采用两地药剂小区试验同时测定13个农药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气象条件不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而发病较轻的地区,参试药剂均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在气象条件适合,赤霉病重发生地区,参加试验的药剂其防效均低于70%,表现不佳。其中多菌灵及其复配药剂均对小麦赤霉病保持较高的防效,戊唑醇及其复配剂对赤霉病防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甜菜立枯病病区和品种抗病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甜菜立枯病防治问题,2009—2016年,对黑龙江省11个地区157个甜菜品种,采取田间调查发病率的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将地区分为轻病区、中病区和重病区3类;将品种的抗性水平分为抗病、高抗、中抗、中感、高感、感病6个级别:甜菜立枯病发病率≤5%的地区为轻病区,5%<发病率≤15%的地区为中病区,发病率大于15%的地区为重病区。抗病品种发病率≤3%,3%<高抗品种发病率≤10%,10%<中抗品种发病率≤17%,17%<中感品种发病率≤24%,24%<高感品种发病率≤31%,感病品种发病率大于31%。依此标准划分出抗病品种24个,高抗品种61个,中抗品种49个,中感品种13个,高感品种3个,感病品种7个。依安、望奎、佳木斯、拜泉、宁安为轻病区,轻病区宜用中感、中抗、高抗、抗病品种;海伦、泰康为重病区,重病区宜用高抗和抗病品种;红兴隆、讷河、九三、呼兰为中病区,中病区宜用中抗、高抗和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水稻纹枯病药剂筛选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水稻的水稻纹枯病药剂,选取目前用以防治纹桔病的7种药剂,进行不同药剂种类和浓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纹氟和27% FILIA II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水稻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有效药剂,通过喷雾的方法在保护地进行了6种药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有效防治番茄晚疫病,各处理剂量对番茄生长无不良影响.其中687.5 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0 g.ai/hm2的防效较好,达79.51%,但与500g/l氟啶胺悬浮剂200g.ai/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5g.ai/hm2和250g/l嘧菌酯悬浮剂70g.ai/hm2无显著差异,较好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00 g.ai/hm2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00 g.ai/hm2的防效,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