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双重RT-PCR和DIBA快速检测法,对近年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传毒介体白背飞虱带毒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2010~2012年白背飞虱平均带毒率分别为8.18%、0.93%和4.41%,早春白背飞虱带毒率较低,随着外地虫源不断迁入及本地虫源积累、繁殖,后期白背飞虱带毒率明显上升。前期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预警,对指导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科学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对2012年云南元江地区早稻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的调查研究表明,白背飞虱的虫口数量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9),即当白背飞虱数量较大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水稻秧苗期测定入迁白背飞虱带毒率,预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趋势,采用温室培育水稻秧苗单株接入白背飞虱方法于2010年测定了5月6日、5月18日、5月25日、6月15日、6月23日5次入迁萍乡的白背飞虱带毒率,分别为0、2.17%、6.52%、39.96%、30.43%;2011年测定了5月7日、5月18日、6月10日、6月17日、6月21日5次入迁白背飞虱带毒率,分别为0、0、0、0、2.2%;2012年测定了5月4日、5月8日、5月31日、6月9日、6月13日5次入迁白背飞虱带毒率,分别为0、0、4.4%、2.2%、6.7%.3年的苗期测定初步认为,入迁白背飞虱SRBSDV带毒率达到4%~6%时,当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轻发生,而其带毒率达到30%以上,就可能有大暴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贵州省锦屏县水稻常年发生的一种病害.笔者经过11年的监测与治理研究,经统计分析,发现病害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抗病虫性、白背飞虱的虫源基数和带毒率、耕作制度、白背飞虱迁入期与水稻敏感期的吻合度等关系密切.本文根据病害的发生成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以期为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金华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特点及原因的分析,初步明确了6月份白背飞虱的迁入虫重和带毒率、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等为该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根据预防为主、治虫防病的原则,提出以预防重病田出现为主,加强预测预警,抓重点田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及相应技术措施,以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新发生病害,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远距离传播。红河州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2011年通过田间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明确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红河州的发生分布及为害,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也为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云南省甚至我国的发生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9.
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直播、人工移栽及机插3种插秧方式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及其传播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机插方式下白背飞虱发生量最低,分蘖期成虫为4头/百丛,若虫为12头/百丛,抽穗期发病轻、病株率最低,轻病株率为3%,重病株率仅1.8%;人工移栽方式次之;直播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都较前两种方式重。调查结果还表明,分蘖期白背飞虱虫量直接影响抽穗期病株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历史发生情况、水稻栽培环境及近年的防治技术推广措施表明,三亚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土壤速效磷含量高,速效钾含量低,且偏酸的稻田中容易发生;在4~6月和7~9月水稻秧苗期、本田分蘖期和孕穗期前期高温、高湿,后期高温、干旱容易偏重发生;白背飞虱发生高峰期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主要时期。以此对该病在三亚的发生进行类推预测,同时结合当地的发生规律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