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新疆干旱土系统分类的修订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中国干旱土系统分类研究最新进展,在首次方案基础上,经我们在干旱地区多年工作的实践,现提出新疆干旱土分类的修订方案,供同行进一步检验,讨论和试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干旱土系统分类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干旱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论述了中国干旱土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诊断层与诊断特征及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干旱土的分类系统及其分布,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干旱土的土壤区划。  相似文献   

3.
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其北部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南部为暖温带荒漠、半荒漠。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土面积大、类型多,在国际干旱土分类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干旱土作为土纲(Aridisols)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干旱土的定义是指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淡色表层和若干特有的诊断表下层与诊断特征的土壤。这一概念已为我国所接受,而列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0、首次方案)。现根据作者在新疆干旱区多年研究基  相似文献   

4.
新疆干旱土纲基层分类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研究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这里以新疆干旱土纲基层分类为例,按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因素指标,根据笔者在新疆多年土壤调查工作的经验,得出以野外观察定性的诊断特性进行新疆干旱土纲的土族,土系试划分,从分类方法到分类指标和检索进行试分类探索研究,因为直观的定性指标是微观的定量指标的综合体现,从而可以从定性到定量进行基层分类,达到土壤分类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干旱土与干旱区土壤并非完全等同的两个地理概念,但对荒漠区的定义和分布范围作一了解还是有益的。对四家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在干旱水分状况中所用的指标,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干旱区研究”计划中用到的指标、“土壤系统分类”中用的指标、Newhall—Van Wambeke所用的指标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农业生态区”规划中所用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干早区的土壤,无论是干旱土还是非干旱土,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殊的表面特性,本文对这些性质作了描述和命名。对干旱区以外出现的干旱土进行了解释,对干旱土在世界上分布作了估计,还对干旱土的诊断特性作了简要的说明。对干旱区的干旱土和非干旱土在雨灌作物、灌溉农业、集水、草场管理及旅游业等方面的潜力作了讨论。最后对现行干旱土分类中某些指标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中,干旱土纳是其重点的研究课题之一。干旱土纲的壤质与砂砾质土壤,由于面积大、分布广,土地利用方向不同要求我们划分出来,土壤分类高级单元是制定土地规划、农业区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砂砾质与壤质干旱土因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不同要求在高级单元中区分开一。土壤剖面特性的不同和质地的差为我们提供了区分的条件和依据。按照亚纲划分和各土类性质归并的原则,应以亚纲区分,这样干旱土纳划分为三个亚纲:高寒  相似文献   

7.
采用土地资源利用限制因素指标进行土壤基层分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的第一阶估试应用研究1997年结束,我们试以新疆干旱土为例,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壤内部限制因素及限制强度指标进行土壤基层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是土壤系统分类密切结合生产,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的第一阶段试应用研究1997年结束,我们试以新疆干旱土为例,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壤内部限制因素及限制强度指标进行土壤基层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是使土壤系统分类密切结合生产,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
关中西部四灌区旱情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合理调控提供依据,在简述干旱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指出了关中西部各类干旱多源于气象干旱。对该区7个气象站的年降水进行分析表明,各气象站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均为0.25,偏态系数均为0.5。以兴平气象站作为代表站对不同历时的旱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月到来年2月发生重旱和特旱的概率较大,在30%左右,特别是12月份,概率达54%,且以特旱为主;7、8月份以中旱和重旱为主;夏玉米播前发生特旱的概率较高,达27%,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以特旱为主,概率达33%;冬小麦的越冬和麦黄期以特旱为主,发生概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基于SPI指数的宁夏中部干旱带1960—2012年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特征可为区域农牧业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利用1960-2012年的各站点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并借助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功率谱分析和重新标度极差分析等方法,对近50年来的干旱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宁夏中部干旱带在1960-2012年间发生中旱以上的干旱事件达到了总干旱次数的30%以上;干旱波动周期的多尺度分解显示,该区域存在着0.5a尺度的轻旱,1 a尺度的中旱,3a尺度的重旱和10 a尺度的特旱;平均干旱强度的年际波动周期特征中,有平均超过65%的贡献来自于3.25-4 a左右的干旱周期波动,而平均超过14%的贡献来自于5.78-6.5 a左右的干旱周期波动;总体来看,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干旱趋势处于增强态势,且具有长程依赖性,即未来还将持续干旱,但不同季节的干旱趋势特征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993年8月21日—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由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和新疆生土所共同筹备召开了“国际干旱荒漠土壤分类和管理学术讨论会”。这是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的国际干旱土会议,是在1990年日本举行的14届国际土壤学大会上决定的,由国际土壤学会、东亚东南亚土壤学  相似文献   

13.
雷州半岛干旱特征、成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雷州半岛干旱的特征,从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干旱的形成原因,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提出了实施土、水、植、气四位一体的干旱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灌淤土——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人为土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灌淤土分布于中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古老灌区,东起河北省张家口,经内蒙、宁夏、甘肃、青海,西至新疆,包括西藏西部干旱的亚高山河谷。1.灌淤土概念灌淤土这类人为土壤,具有厚度大于50cm的灌淤土层。是在引用含有大量泥砂的水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由中国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旱农学术期刊。本刊立足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及湿润易旱地区农业生产,兼顾湿润地区季节性农业干旱实际,刊登最新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旱农研究动态。《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刊发的主要内容有:作物抗旱(抗逆)生理及调控,作物抗旱育种,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旱作节水耕作与栽培技术,作物与土壤水分动态,旱区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中国虱属分类研究系列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虱属分类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以及本属昆虫的重要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中国虱齿属分类研究系列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虱齿属分类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以及本属昆虫的重要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灌淤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淤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人为灌溉,施肥耕作等措施形成的灌淤土层的厚度在50cm以上的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一次方案)”中,灌淤土属于人为土纲,是旱耕人为土亚纲中的一个土类。目前,国际上对人为土壤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土壤的干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为土纲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我国以前对水耕人为土(水稻土)的研究较多,但对旱耕人为土的研究很不够。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灌淤土是我国北方干旱区最重要的基本农田,其分布地区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在我国粮食紧张的情况下,对灌淤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春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是实施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减轻旱灾损失和影响的必要途径,如何揭示成险因子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是开展风险评估的关键。本文以中国北方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我国北方各地春玉米产量和气象数据,以及地形、土地利用和土壤有效灌溉面积等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构建北方春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下结合春玉米种植的暴露度和其他影响抗灾能力因子对中国北方春玉米干旱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区划。结果表明,春玉米干旱较高或高风险地区主要位于内蒙古中部、宁夏、甘肃、辽宁西部和新疆部分地区,风险指标值在0.73以上;春玉米干旱较低或低风险地区主要位于黑龙江西南部、吉林中部、辽宁北部、河北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区,风险指标值在0.72以下。该研究有助于深化认识风险评估中成险因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对指导北方春玉米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具有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4种干旱指标在华北地区气象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华北地区1961—2016年69个气象站点常规观测资料,通过选取特殊气象代表站点,选用CI、SPEI、SPI及Z指数分别计算了1、3、12个月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并与气象干旱发生实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CI计算的华北地区不同区域各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发生频率均较实际明显偏高7%~14%,Z指数计算的发生频率均较实际明显偏低6%~12%,SPI计算的部分区域季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也明显偏低6%左右;(2)根据华北地区9个代表气象站点计算出的4种干旱指标对比干旱发生实况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在4个研究分区中,SPEI指数表征的干旱发生状况与实际吻合率最高,分别为57.41%、60.78%、57.06%和66.99%,与实际干旱发生状况吻合程度最低的是Z指数,4个研究分区的吻合率分别为40.85%、34.94%、41.56%和38.24%。研究表明,SPEI表征各种时间尺度气象干旱发生效果最好,Z指数效果最差。因此,选用SPEI能较准确地表征华北地区气象干旱年际变化及突变检测、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干旱发生强度、不同等级干旱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