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驱动式圆盘犁机组平衡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驱动式圆盘犁机组的平衡问题作了比较详尽的探讨,并利用解析法推导出拖拉机前后轮载荷的变动量、偏转力矩等计算式,论述了拖拉机操向稳定性和驱动式圆盘犁在水平面内平衡的条件,利用驱动式圆盘犁空间力系静力平衡方程组,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出不同悬挂参数对机组平衡性能的影响,并以1LYQ-422驱动式圆盘犁机组为实例,以田间实测的驱动式圆盘及尾轮六分力数据为依据对该机组进行上述各项验算和分析,提出了悬挂参数的合  相似文献   

2.
左翻驱动圆盘犁受力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左、右翻驱动圆盘犁进行受力分析 ,建立了空间力系静力平衡方程式 ,利用田间实测尾轮六分力结果 ,对尾轮受力进行合理简化 ,从而只需测得驱动圆盘犁体六分力 ,即可利用空间力系静力平衡方程式 ,计算出悬挂机构及尾轮的受力状况。最后以田间测试数据为例 ,计算了左、右翻驱动圆盘犁悬挂机构的受力 ,结果表明 :左翻驱动圆盘犁的受力状况比右翻驱动圆盘犁有明显改善 ,尤其在较硬的土壤或旱地中耕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从平衡力矩的角度,分析了驱动力矩对左翻驱动圆盘犁和右翻驱动圆盘犁受力及其平衡的不同影响。指出横垂面内平衡力矩主要由尾轮与悬挂机构的两个提升杆来承担。PTO驱动力矩是左翻驱动圆盘犁平衡力矩的一部分,与此相反,驱动力矩是右翻驱动圆盘犁倾翻力矩的一部分。从田间对比试验的数据可以看出:驱动力矩对左、右翻驱动圆盘犁提升杆的受力具...  相似文献   

4.
驱动圆盘犁是继旋耕机、铧式犁、标准和垂直圆盘犁之后的又一耕作机具,它的研制成功为解决秸杆还田和干耕晒垡等课题提供了方向,应引起农业和农机技术研究和推广人员的高度重视。 一、驱动式圆盘犁的发展 40年代,美国等国开始研究和生产圆盘犁,其产量约为铧式犁的1/10,以后呈下降趋势。至于驱动式圆盘犁,则是在80年代初,日  相似文献   

5.
<正>圆盘犁是以凹面圆盘作为工作部件,圆盘犁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圆盘组成。由多个圆盘组成的犁,每个圆盘独立安装在与主斜梁焊接的犁柱上,进行翻土碎土作业。圆盘犁是新型的土壤耕作工具,常用于旱作区熟地或荒地的耕翻作业,特别适用于耕翻高产绿肥田及稻麦茬的还田作业。圆盘犁按有无动力驱动分为驱动型和通用型两大类。我们这里主要讲驱动型圆盘犁的结构原理及常见故障的排除。一、驱动式圆盘犁的结构原理驱动式圆盘犁一般由悬挂架、齿轮箱体、框架、圆盘  相似文献   

6.
在常规驱动圆盘犁设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装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耕作要求。以驱动圆盘犁尾轮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CAD软件,首先分析了圆盘犁尾轮受力情况,然后对尾轮上下调节装置、连接架、左右二级可调及尾轮轴体等零部件进行改进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驱动圆盘犁尾轮装置稳定性和牢固性较强,符合设计标准,可为驱动圆盘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手扶驱动式圆盘犁运行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扶驱动式圆盘犁运行经济性分析福建农业大学机电工程系,尤溪县农机化所方文熙,张性雄,陈仁崇ILYQ-320手扶驱动式圆盘犁(以下简称手扶驱圆犁)已陆续在福建省内稻作区、烤烟主产地推广使用,显示出其高效、节能、省力、运行经济效益显著的特性。本文通过介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驱动式圆盘犁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优点及对土壤适应性,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9.
手扶驱动式圆盘犁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手扶拖拉机配套驱动式圆盘犁研究过程中有关试验结果作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业工艺质量符合农艺要求;驱动速度系数以2.20~4.67为宜;以主选工作挡乘坐作业可显著提高生产率;驱动滑切形成沟壁,撕裂形成沟底,较大地降低了能耗。研究结果可供手扶驱动式圆盘犁产品设计及推广使用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式圆盘犁研究过程中有关机组受力及机组平衡作了分析探讨,确定了机组的合理工作挡位及机组重心位置,提出了减小机组偏转的方法。研究结果可供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驱动式圆盘犁产品设计及推广使用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欧美国家耕作方式发展变化与秸秆还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具有很好的相互促进作用。为此,根据耕作方式变化、保护性耕作试验和秸秆还田培肥等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欧美免耕、带状耕作、垄作、少耕等保护性耕作方式和犁耕、凿耕、耙耕等传统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之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欧美典型国家近几十年的耕作发展变化,以期为我国的秸秆还田与耕作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凿式犁铲(以下简称凿铲)的土壤扰动机理并构建适用于东北地区黏重黑土与耕作部件之间的仿真模型,结合EDEM仿真分析与土槽试验,与深松铲作业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凿铲对土壤的微观扰动机理和宏观扰动状态,并建立适宜东北地区土壤的耕作仿真模型。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深松铲对土壤进行剪切破坏,将耕作层和犁底层抬升、下落,对土壤松而不翻,不破坏原有的耕层土壤结构,土壤膨松度试验值为12.4%,土壤扰动系数试验值为59.4%,纵向截面扰动面积为52.586mm2,俯视视图扰动面积为116.779mm2;凿铲对土壤进行挤压破坏,将犁底层土壤翻耕到地表,破坏原有耕层土壤结构,土壤膨松度试验值为14.1%,土壤扰动系数试验值为64.1%,纵向截面扰动面积为54.128mm2,俯视视图扰动面积为233.061mm2,通过与深松铲作业后数据相比可知,凿铲可以实现更为明显的土壤扰动效果。同时,建立东北地区黏重黑土条件下的离散元土壤耕作模型,选用Hertz-Mindlin with JKR Cohesion模型作为土壤接触模型,确定仿真模型的各项技术参数,仿真与试验得到的土壤扰动截面轮廓基本拟合,土壤膨松度、土壤扰动系数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为17%、4.4%,模拟仿真的数据误差范围满足要求,研究可为东北地区的土壤耕作部件离散元模拟仿真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旋耕式耕整机在稻-油或稻-稻-油水旱轮作的油菜种植模式下进行耕整地作业易存在整机通过性、适应性差,旋耕装置作业碎土率低、刀辊易缠草、秸秆埋覆性能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提出先主动犁耕后双刃旋耕、两侧开畦沟的工作方式,分析确定了驱动圆盘犁组主要结构参数以及驱动圆盘犁组-开畦沟前犁布局方式;分析确定了一种应用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的双刃型旋耕装置关键结构参数。依据滑切原理确定了具有长刃部和短刃部的双刃型旋耕刀片关键结构参数;根据驱动圆盘犁组结构布局确定了双刃型旋耕装置为双头螺旋线排列方式。利用离散元仿真方法分析了整机的秸秆埋覆性能以及对土壤耕层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4.69%,且整机作业后土壤耕层混合均匀。在秸秆留茬量不同的两种工况下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田间性能试验表明,驱动圆盘犁与双刃型旋耕刀组合式耕整机作业后平均秸秆埋覆率为96.45%,平均碎土率为95.30%,犁组不堵塞,刀辊不易缠草,机组通过性好;田间播种试验表明,整机播种后油菜出苗均匀,整机作业各项指标均满足稻茬地油菜直播种床整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土地过度开垦致使土地沙漠化、干旱等自然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提出了基于保护性耕作的深松技术。以深松技术代替铧式犁翻耕,是利用深松机具的部件在土壤不被翻转条件下疏松土壤、打破坚硬犁底层、加深耕作土层,以此来调节土壤3相(固、液、气态)比,改善土壤内部结构,降低土壤被侵蚀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达到高产、少耕、环保的目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主要介绍了基于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旨在为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机械的制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冬耕晒垡是缓解长期浅耕作业造成的耕作层浅、土壤紧实、地力下降等问题的一种轮作休耕方式。从装备选型角度,总结分析了当前常用的犁耕深翻装备类型与技术特点,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冬耕晒垡装备有助于提高生产作业效率、提升耕地作业质量,其中,以水田灭茬犁为代表的铧式犁适应性强,耕深稳定性好,翻垡埋茬率高,耕后犁底较为平坦。  相似文献   

16.
在农机作业中,铧式犁主要是通过犁体曲面完成对土壤的切土和翻垡,达到土壤耕作的目的.犁体曲面的参数对铧式犁的工作性能和动力消耗都有较大的影响.为此,利用数学建模中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对碎土型犁体曲面进行建模,并对犁体曲面耕翻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出优化的曲面参数及其各项参数对犁体曲面工作性能(牵引阻力、翻馑性能)的影响,从而达到对铧式犁优化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铧式犁使土垡侧移而无法适应设施农业耕作需求的难题,设计一款新式犁体。基于铧式犁的设计方法水平直元法和翻土曲线族法,提出一种翻土曲元法。通过对犁体导曲线、翻土曲元线的设计,由翻土元线中点穿透于导曲线且翻土元线角度按照规律变化后得到一种翻垡后土垡无侧移且无犁沟的就地翻土犁体曲面,利用Solidworks建立就地翻土犁数学模型。查阅现有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成果文献,获得土壤的密度、泊松比、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碰撞恢复系数,通过EDEM软件构建土壤颗粒离散元模型,模拟土壤耕作试验,试验表明犁体耕作效果较好,犁体在6 km/h速度下阻力约为1200 N,为就地翻土犁样机制作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结构,对耕作机械结构进行优化,解决国内现有无驱动型圆盘犁入土困难、驱动型圆盘犁对土壤翻动大及耕层破坏严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驱动圆盘犁,并详细介绍了其传动方案、碎土方案及圆盘相关参数等。为了新型驱动圆盘犁各零件能够安全工作,且使设计更加合理,通过SolidWorks完成圆盘犁关键零件的三维建模,运用有限元分析对犁腿和机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对机架进行了5阶模态分析。通过试验对圆盘犁的实际工作状态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表明:圆盘犁整机符合静力学要求,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圆盘犁机架的固有频率避开了所有的外界激振频率,不会出现共振,不会出现影响正常工作的较大变形,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所设计的圆盘犁每个圆盘独立驱动,且具有一定的偏角和倾角,减少了土壤的侧向移动,更加符合保护性耕作的原则,可为耕整地机械提供一种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机械化耕整地设备的快速普及,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因连年重复性的耕整地和轮式机具对土壤产生的压实造成土壤退化和犁底层深厚问题.为有效改善传统耕整地作业造成的耕地土壤退化问题,打破耕地犁底层的不良影响,深松整地作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推广与应用.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应用深松整地技术能有效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并提高玉米产量.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