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红艳 《北方园艺》2012,(6):188-191
芦荟隶属百合科芦荟属,原产于地中海、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干旱地区,为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片中含有蒽醌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化工产品及美容保健等行业,因此,芦荟属植物被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然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引种栽培的芦荟只开花,却不形成果实和种子,因而,不利于芦荟的繁殖和育种。现对引种地芦荟不育的机理进行研究,以期为芦荟繁殖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赵新蓉 《西南园艺》1999,27(3):38-39
芦荟,又名蜈蚣掌、龙爪、油葱,属白合科芦荟属(Aloe arborescens)多浆植物.本属400多种,大多原产南非.芦荟的汁常被用作消肿止痛或缓冲剂,对烫伤有疗效;芦荟中的凝胶物质具粘稠、保湿和润滑作用,是美容佳品.因此,芦荟是一种集观赏、食疗、美容于一体的花卉植物.  相似文献   

3.
5种多肉植物净化甲醛能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多肉植物黄丽、观音莲、吉娃娃、芦荟、千佛手为研究对象,利用玻璃箱模拟甲醛逆境,比较和分析5种多肉植物净化甲醛能力的强弱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甲醛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净化能力大小依次为千佛手黄丽芦荟吉娃娃观音莲。甲醛污染会使这5种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其中千佛手下降最多,观音莲下降最少;MDA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叶片POD酶活性升高。经综合比较,认为这5种植物中千佛手净化甲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该文研究了蔷薇科12属代表植物的叶片气孔密度和同属异种植物的气孔密度;同属同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气孔密度.结果得知:蔷薇科12属代表植物属与属之间气孔密度多数相同,个别的存在差异;气孔密度的大小与植株的着生位置、叶片的着生位置及生境均有一定的关系;同属植物在相同的条件下气孔密度相近,但在不同的条件下气孔密度差异很大.同时还得知: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叶片的基部和中部气孔密度大;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叶片的尖端气孔密度大.  相似文献   

5.
以长白山区分布的大花杓兰、斑花杓兰、杓兰、山西杓兰、东北杓兰、大白花杓兰6种杓兰属植物为试材,对其进行叶片表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6种杓兰的叶片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波状,不同种类的波形不同,气孔均在下表皮随机分布,山西杓兰的气孔呈椭圆形,其余为圆形或近圆形;叶片表皮均有柔毛,大花杓兰与大白花杓兰的柔毛有4节,其余为3节,斑花杓兰的叶片纹饰为波浪状,其余种类为沟纹状.不同杓兰属植物的叶片表皮特征差异可以作为该属内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展区3以展示百合科中多肉植物的自然景观,主要有芦荟属、沙鱼掌属、十二卷属等。大多茎叶色彩斑斓,十分好看。鬼切芦荟(Aloe marlothii),又名马洛夫芦荟,株达高2—4m,冠幅1—1.5m。叶片披针形,肉质,灰绿色,身上长满肉刺,叶两面和边缘有红褐色肉齿,夏季抽出圆锥花序,单边开出黄橙色花朵,排列成牙刷状,十分少见。大肚芦荟(A.crassicaulis),株高1.5—2m,茎粗壮,白色,往往茎的中、下部凸起,形似大肚状。叶狭披针形,深绿色,呈莲座状,生于茎的顶端。秋季开花,小花白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种分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葡萄、复叶葡萄是较为原始的种类.(4)华中地区可能是我国葡萄属植物种的起源地,也可能是世界上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用显微镜观察比较了10份枸杞属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0份供试材料叶片大多为条状披针形,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不同种间有差异,表现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层数和厚度上;中脉的形状、叶脉所含的沙晶细胞的量都是区分点.  相似文献   

9.
高尚芦荟(Aloe nobilis)又名不夜城,属于百合科芦荟属,是一种高雅的观赏花卉,更是集药用、食用、营养、美容于一身的保健植物,近年来倍受人们喜爱.与芦荟属的其它植物相比,不夜城以其株形美观、苦味小、适于儿童使用而特别适合在家庭中栽培.  相似文献   

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4种槭属植物的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型叶,气孔皆分布在下表皮,色木槭气孔为无规则型,柠筋槭、假色槭、茶条槭气孔均为不等型;叶片上表皮中只有茶条槭是复表皮,由2层细胞构成;4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和主脉薄壁组织细胞中皆含晶体。  相似文献   

11.
芦荟是百全科芦荟属多年生网质草本植物,起源于非洲及地中海地区,是一种集观赏、食用、药用为一身的宝贵植物。本文就芦荟盆栽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芦荟的形态及生理特征芦荟属(Aloe)植物约有300多种,均为多年生肉质多浆草本植物。共同特征是叶片肥厚多汁,披针状剑形,边缘有硬齿或刺,成长株为莲座状。有的种类无茎,有的茎短由叶片包裹着,有的茎部叶片脱落而成光秃状。有些种类高达数米至20米,有些种类不足10厘米。总状花序高出叶层上,其上着生红、橙红、黄色花朵。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小叶桢楠(P. zhennan f. oblong)和大叶桢楠(P. zhennan f. elliptical)叶片挥发性成分,并比较浙江楠叶片在不同季节、不同方位和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成分差异及其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种楠属植物叶片共检测出80种化合物,其中浙江楠52种、闽楠55种、紫楠41种、小叶桢楠56种、大叶桢楠46种,(+)–β–瑟林烯、3–己烯–1–醇和β–榄香烯可能为浙江楠叶片香气的特征物质。在夏季和秋季浙江楠叶片中分别鉴定出70和64种化合物,其中夏季西方位叶片成分种类最多,而秋季北方位叶片成分种类最多。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表明南、北方位叶片成分差异大,而东、西方位叶片成分较相似。α–古巴烯和α–葎草烯等含量在不同温度培养下的浙江楠叶片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5和25℃下挥发性成分相近,而45℃下的成分显著区别于其他温度。挥发性成分日变化分析发现浙江楠叶片α–古巴烯、β–荜澄茄烯和γ–摩勒烯等8种物质在12:00或14:00出现高峰,而β–石竹烯、右旋大根香叶烯和β–榄香烯等10种物质在12:00或14:00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浙江楠等楠属植物精油的开发利用及以楠属植物为主体林分的森林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施献举 《西南园艺》2001,29(2):59-60
芦荟 ,又名油葱、龙角、狼牙掌 ,系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热带非洲 ,唐代中叶传入我国。品种有几百个 ,但具有营养和药用价值的只有几种 ,如好望角芦荟、树芦荟、库拉索芦荟、元江芦荟、中华芦荟、皂质芦荟等。其肉质叶片由基部生出 ,簇生 ,呈尖舌状 ,叶两边有刺状小齿 ,四季青翠 ,生意盎然。到了冬季和早春叶丛中抽出花多为深红、橙黄或黄色、偶有白色。早在一二千年以前被古埃及人誉为“万应灵药”。  芦荟含有大量植物蛋白 ,1 2种维生素 ,叶绿素 ,芦荟素 ,芦荟大黄素 ,胆碱 ,配糖体 ,多种微量元素 ,活性酶类和 2 2种氨基酸 …  相似文献   

15.
在昭苏县线叶忍冬分布区内设置典型样地,对典型杨地内的植物种类、高度、株(丛)数、盖度等特征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线叶忍冬群落物种丰富度较高,由39种植物组成,隶属于23科34属,其中蔷薇科、豆科、菊科、龙胆科为主要组成科,委陵菜属、獐牙菜属、忍冬属为主要组成属,科、属的分布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属于温暖气候带的植被成分;地面芽植物比例较高;主要层植物灌木叶片以微型叶、单叶、草质、全缘叶为主,叶片特点体现其属于山地河谷落叶阔叶灌丛。  相似文献   

16.
闵建刚 《现代园艺》2019,(17):35-37
植物在中国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文化有机体的重要角色,不仅在城市绿化及居民生活中提供赏心悦目的温馨环境,还具备降低颗粒物的独特滞尘功能。本研究选取武汉市居民小区9种常见绿化植物,对其单位叶面积吸附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下层吸附颗粒物量高于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大部分植物上层叶片和中层叶片吸附颗粒物量无显著差异。乔木具有吸附细颗粒物的优势,部分植物在不同高度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叶片微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野生葡萄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三军  孔庆山 《果树科学》1995,12(4):224-227
运用P.Galet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植物10个种的叶片进行了研究,并对叶片的数量化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10个种的叶片形态种间差异较大。(2)利用叶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和发为三大类群。(3)根据叶片的多型性、毛葡萄、复叶葡萄是较为原始的种类。(4)华中地区可能是我国葡萄植物种的起源地,也可能是世界上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茶藨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藨属植物4个野生种和4个栽培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方法,研究了低温胁迫前后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叶肉细胞的海绵组织越厚、疏松度(SR值)越高、角质层越厚、栅栏组织细胞长/宽越高、栅栏组织层数越少,茶藨属植物抗寒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芦荟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荟的药用价值及栽培技术杨素贞,国锋(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芦荟学名AIoeeraeraVar·chinensis。别名龙角、芦会、纳会、象胆、奴会、油葱、狼牙掌、蜈蚣掌、鸭舌掌、龙瓜菊等。芦苦属百合科,芦荟属。芦荟为多年生常绿多肉多浆植物。它不...  相似文献   

20.
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现被广泛用于制药、化妆和食品,是重点开发的一个新型蔬菜品种,现将其植物学特性及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