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加强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 空怀母牛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围绕提高受配率、受胎率,充分利用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而进行。繁殖母牛在配种前应具有中上等膘情,过肥过瘦往往影响繁殖。在目前饲养管理过程中,若喂给过多的精饲料而又运动不足,使牛群过肥,造成不发情。但在饲料缺乏,母牛瘦弱的情况下,也会造成不发情而影响繁殖。瘦弱母牛配种前l~2个月加强饲养,适当补精饲料,也能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2.
1重视日常饲养管理 繁殖母牛配种前,应具有中上等膘情,过瘦过肥往往都会影响繁殖。喂过多精料且运动不足时,就会造成母牛因过肥而不发情;饲料缺乏,母牛瘦弱的情况下,也会影响母牛不发情继而影响繁殖。在实践中,如果母牛前1个泌乳期内给以足够的平衡日粮,管理周到,瘦弱的母牛配种前1~2个月加强饲养,适当补饲精料,都能提高受胎率。  相似文献   

3.
1空怀期良好地饲养管理对繁殖母牛群应制定能保证所有母牛为中等体况的营养计划,给予合理地饲养,保证其营养需要。要求饲料品质营养全价、新鲜洁净、无毒无害,力争母牛在发情配种前达到中上等膘情。过肥母牛适当减少精料采食量,增加运动;过瘦则酌情多补精料和青绿饲料;泌乳母牛除给予全价饲养外,接近干乳期应及时停乳,以保证正常体况和繁殖机能。另外,要作好繁殖计划,加强发情观察和记录工作,防止漏情。解决这个问题要依靠经验和耐心细致地观察,制度的改进、完善。除掌握识别发情征候外,对实际发情日期、配种日期和分娩日期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肉牛产业,需要具备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优质的品种资源以及先进的农业机械加工配套技术。繁殖母牛的养殖风险较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效益较低,因而市场上经常出现繁殖母牛养殖数量下降的趋势。文章结合工作经验,从母牛体况评分、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和成母牛的饲养管理三个方面,简述繁殖母牛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繁殖母牛按照生理阶段分为妊娠母牛、泌乳母牛和空怀母牛.要根据各阶段母牛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进行饲养与管理. 1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 处于妊娠阶段的母牛,不仅本身生长发育需要营养,而且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为产后泌乳进行营养贮积.所以,应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使其能正常产犊和哺乳.饲养管理的重点在于保持适宜体况,做好保胎工作.  相似文献   

6.
进行科学的选配和饲养管理是提高母牛繁殖力的关键技术措施,本文从母牛的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繁殖生产、和卫生防疫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指导规模化母牛繁殖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养牛业,必须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其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与饲养、母牛繁殖管理、繁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繁殖技术和做好保健工作尤为重要. 1加强饲养管理 大力提倡科学养牛,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能够增进牛群健康,使之正常生长发育,杜绝营养不良,保证正常的繁育.如果营养水平过高,造成母牛过肥,生殖器官被脂肪充塞,造成受胎率下降和难产;营养过于贫乏,则体质消瘦,影响母牛发情配种;营养比例不当,易发生代谢疾病.在管理上给于适当的运动,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空气.牛舍建筑要宽敞明亮,通风良好,运动场宽大平坦,做到冬有暖舍,夏有凉棚.对妊娠母牛更应加强管理,进出圈舍要先进后出,防止相互拥挤、碰撞引起流产.  相似文献   

8.
1加强对母牛的饲养管理 克服营养性不良对于繁殖母牛来说,改善其饲养环境主要指牛舍及饲料两方面。目前,养牛户都已经标准化牛舍,这也是养牛必要条件之一,牛舍要做到冬季能防寒、夏季可防暑。  相似文献   

9.
用传统的方法饲养繁殖母牛,常因管理不善、技术不到位或使役不当导致母牛发生流产,甚至出现空怀、产仔率较低,严重影响繁殖生产力,经济效益较低。因此,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是发展养牛生产,提高养牛业经济效益的关键。1空怀母牛的饲养要保证牛的正常繁殖机能,必须合理饲养管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丹东地区乃至于东北地区的繁殖母牛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养牛产业的后劲不足。主要原因之一是牛的饲养周期长,繁殖率低。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率,增加可繁殖母牛数量,对于确保养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谈谈提高母牛繁殖率的几点措施。1合理的饲养管理1.1合理饲养牛的不孕在很大程度上与营养有关。因  相似文献   

11.
乳牛围产期是指妊娠母牛分娩前后各 1 5天。在乳牛的整个生理过程中 ,围产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它不仅承受了整个分娩过程所引起的应激 ,而且机体本身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它饲养得好与差 ,不仅影响当胎次的产乳量及繁殖能力 ,严重的会影响其终身使用价值。1 围产期母牛的体况及饲养要点1 .1  在经过 45天左右干乳期的精心饲养后进入围产期前半期的母牛 ,应有一个良好的体况 ,即食欲旺盛、肢蹄完好、体膘达 7.5~ 8成 ,为产后维持高产性能做好充分准备。但又切忌膘层过瘦或过肥。实践证明 ,过瘦的重胎牛 (膘层低于 7成 )产后泌乳…  相似文献   

12.
1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1头母牛一年通常产一犊,对繁殖母牛和幼牛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母牛的繁殖能力高低,实践经验表明,营养的控制很重要,出现了营养不足自然对繁殖母牛的发情和配种有影响,同时如果营养过剩也会对母牛的繁殖力构成影响,甚至会导致难产的发生。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繁殖的母牛的繁殖水平,营养应维持在中等偏上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母牛饲养管理工作的效果,会影响肉牛养殖场经营的经济效益。养殖人员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母牛饲养工作和管理工作,保证母牛具有较高的繁殖性,在哺乳阶段具有良好的泌乳能力和哺育能力。而且,在母牛产犊之后,能够进行正常的排卵和发情,提高犊牛的质量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家畜正常繁殖的基本条件,在任何繁殖计划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任何先进的繁殖技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会表现出应有的作用,最先进的繁殖技术也不能代替优良的饲养管理条件.自从60年代人们将孕酮用于牛的同期发情处理以来,同期发情已成为商品化生产技术,随着人工授精的普及推广,同期发情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同期发情技术才能发挥其优势. 饲料供应情况,营养水平高低,对母牛的繁殖影响是很大的。怀孕后期能量限制导致母牛产犊时体况下降,从而延长产后乏情期。在配种季节,体重增加的母牛比体重下降的母牛受胎率高(见表1).为了估计配种季节不同营养水平母牛的预期繁殖性能,在美国已采用Spizer和Herd提出的产犊时母牛体况指数(BCS)划分标准,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者对于牛肉产品需求量的提高,牛肉的价格也随之增长.养牛业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现阶段主要的问题是母牛的存栏量出现逐渐下降的情况,母牛数量的减少会直接导致牛只生产能力的下降,扩大繁殖母牛的养殖规模可以有效促进养牛业的快速发展,繁殖母牛包括基础母牛和后备母牛两种.下文将对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母牛的科学养殖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基础母牛在肉牛养殖场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繁殖性能包括配种受胎率、产犊间隔、发情率、犊牛的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等方面。母牛围产期、哺乳期的饲养管理与这几方面的指标有着重要的关系。带犊母牛的饲养管理较为复杂,也较为繁琐,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牛的繁殖性能和犊牛的成活率,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妊娠母牛是肉牛养殖的一个重点,其饲养管理的好坏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母牛产后泌乳性能的发挥,以及母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因此,要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母牛的整个妊娠期也要分阶段饲养,不同的妊娠阶段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饲养管理,除此这外,掌握好妊娠母牛的鉴定方法对于母牛养殖来说也非常的重要,这样可以确定母牛是否配种成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1饲养管理方面饲养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母牛的受胎率。部分养牛户,由于不注重科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方法养牛:牛无棚舍,蹲槽喂,不按时运动;玉米秆整捆给,光吃叶;玉米面用水稀释饮喂等,这些做法不利于营养吸收和消化,使母牛营养缺乏而影响繁殖力。为了防止母牛营养不良,应根据个体状况,配给全价饲料,以达到能量、蛋白质平衡。饲草、饲料要细加工,按时饲喂。妊娠母牛要保证蛋白质需要,且要增加维生素。圈舍冬暖夏凉,通风干燥,按时运动,给母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才能保证母牛正常繁殖。2环境季节的变化对母牛的繁殖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围产期是指母牛产前15 d和产后15 d(前15 d为围产前期,后15 d为围产后期).围产期饲养管理是奶牛饲养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围产期胚胎发育迅速、分娩、泌乳等繁殖过程,机体的营养和内分泌机能的变化和调节十分剧烈,是母牛营养代谢疾病和母牛繁殖疾病的高发期,常常影响奶牛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和健康状况.因此,强化围产期饲养管理,对于保证母牛和犊牛健康,防止围产期疾病的发生,提高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肉牛的养殖过程中,母牛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母牛的繁殖性能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母牛能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犊牛是保障牛养殖场发展的基础。本文对母牛养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及养殖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母牛的科学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