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州南沙区内的多个采石场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不利于南沙区建成现代化的滨海新区。文章探讨了采石场的生态恢复问题,描述了不同的施工方式对其进行复绿的工序,并对各种施工方法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南沙区采石场自然条件复杂,复绿难度较大。文章探讨如何选用不同的植物对其进行复绿,并对这些植物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为采石场选用有效的植物进行复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状况好坏是综合国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纵观我国众多采石场和生态恢复治理现状,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方面的棘手性难题。由于采石场遭受严重的损毁,形成特殊的困难立地生态环境,出现了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象。在裸露的岩石上进行植被恢复,施工难度大,投入资金多,管护成本高,存在着许多技术方面的治理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在调查研究采石场特征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外采石场生态恢复的典型范例和资料,重点阐述了采石场陡坡和平台生态恢复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土地复垦方案和技术措施提供辅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南沙区为例,在南沙区野生植物广泛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抗盐碱绿化植物的筛选,并结合盐碱地区的特殊环境对盐碱地绿化植物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沙江村采石场复绿试点工程的实施,从设计目标及思路、配置模式、施工流程4个方面入手,探索并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既节约又可行性较高的采石场复绿技术,为郴州市后续开展城区周边及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废弃采石场复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采石场复绿成效,给采石场复绿尤其是南岭地区采石场复绿提供范例,通过采用合理的复绿技术并以植物选配和管护措施的差异化对郴州4个采石场复绿进行试验了研究,观测显示,目前采石场复绿成效1号石壁覆盖率为79.50%;2号石壁覆盖率86.70%;3号石壁覆盖率40%;4号石壁覆盖率49.80%,结果表明:植物的选配以及管护措施是采石场复绿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关帝山区废弃采石场众多,生态破坏严重,亟需进行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恢复。介绍了废弃采石场绿化技术以及不同场地绿化方案和常用树种,为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卫星影像和实地勘察,对太原市尖草坪区现有废弃采石场进行了调查。根据地质、地形特征将其分为平台型、松散斜坡型、岩质斜坡型、石壁型4种类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4种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方案、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方法,以期为今日后山西省废弃采石场的生态恢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据8月8日《海南特区报》:5月14日,本报曾以《"采石坑内积水差点淹死孩子"》一文报道了海口火山森林公园内遭受非法采石场的破坏后,引起国家林业部门重视。5月底,国家林业局专门派员对海口火山森林公园内非法采石场进行调查,并责令要求立即停止开采。8月7日,记者从海口市林业局获悉,该局已经给国家森林公园内的6家非法采石场下发相关通知,责令采石场立即停止开采,否则将采取强制措施进行制止。  相似文献   

10.
露天开采矿山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利用类型,此类地区已成为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区域。大量矿山进行露天开采,使黄石市成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对废弃采石场实施植被恢复与再利用已成为黄石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黄石市黄荆山北麓废弃采石场复绿工程为例,在对治理区现状及其造成负面影响的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再利用的原则、不同坡度采取的植被恢复措施和土地再利用方法,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与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广州南沙区为例,综述了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的形成过程与开发利用,探讨了此类湿地的特殊性及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威胁因子。    相似文献   

12.
陈志 《热带林业》2010,38(4):44-48
通过考察广州市南沙区珠江入海口一带海岸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及其群系组成,结果表明:广州市南沙区珠江口岸防护林主要树种有18科,25种,共有7种植物群系:无瓣海桑群系、桐花林群系、木榄群系、白骨壤群系、秋茄群系、水生草本植物群系和木麻黄群系,通过现场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对各种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各类群系的组成及特点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尖外江岸线生态提升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灵山岛尖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被蕉门水道及上横沥水道环绕,其外江岸线的生态健康程度密切影响着水域生态环境的优劣。灵山岛尖外江岸线受人类活动干扰,植被覆盖度较低,外江生态系统被破坏,退潮时出现干砌石外露现象,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为营造和谐健康的外江生态环境,提出"人—城—水互动"与"重塑自然"的设计思路,系统阐述打造具有广州南沙本土风貌特色的外江岸线生态化景观的具体措施,成功将枝桠沉床和土工格室生态工法技术应用在近海地区,并采用近自然植物群落设计优化外江岸线,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4.
南沙湿地公园是珠三角城市湿地公园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市现存最大的滨海湿地,在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闲旅游等方面发挥重要服务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分析2010—2016年南沙湿地公园向公众直接提供的湿地生态旅游总价值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6年间,广州南沙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旅游价值总体呈先增加后逐步减少的趋势,由2010年的18.71×106元增加至2012年的58.35×106元,随后又低至2016年的40.00×106元.在南沙湿地提供的生态旅游价值构成中,休闲旅游价值是其最大组分,并与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而南沙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在各年份的生态旅游总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均较低,但表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森林质量评价研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质量性状的改善对于维系和增加森林资源至关重要,但在我国森林经营管理中一直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随着造林面积的增加,森林质量却在下降。目前,森林质量问题已开始受到关注。文章在介绍国内外森林质量评价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森林质量评价应分别从林分水平、景观水平、区域水平进行多重尺度的评价的观点。并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从三个尺度水平对白云区生态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为管理生态公益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保护和建设好生态公益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有助于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区域生态压力,其土壤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绿化效果以及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广州南沙滨海公园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等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广州南沙滨海公园内表层土壤钾素的供应较为充足,但整体养分含量低,...  相似文献   

17.
广州南沙采石场植被生态修复工程土建技术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州南沙采石场植被生态修复工程采用土建工程和植物合理配置的综合整治方法,应用台阶式整治、槽板、燕巢及喷播覆盖等几种岩壁复绿技术,实施"一场一方案",收到了恢复自然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花城大道地处广州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是20余年来广州城市主干道道路绿化发展的缩影。选取花城大道具代表性路段珠江公园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其道路绿化从几何式种植到疏林草地,以及“花”主题营造从利用观花乔木到形成多层次观花体系的变迁历程,并对比该路段与临近城市主干道的差异,总结出花城大道道路绿化视野开阔、考虑行人视线的特点,及其所特有的“乔木—灌木—时令花卉—宿根多年生地被”造景模式。以此为基础,得出应在道路绿化建设中贯彻低碳理念,通过长期探索打造高品质的特色道路绿化,政府、设计师、公众多方协同巩固道路绿化成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原有的荒山和采石场按现代城市发展的诉求,已纳入到城市新区、都市风景区、生态保护区的发展建设范围之中。那些历史上因破坏性开采形成的废弃采石宕口,惨然暴露在现代城市之中,成为一个个"伤疤",严重毁坏了城市的形象,影响了都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徐州石质边坡复绿工程的设计研究与成功经验,将为我国北方地区大型石质边坡复绿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