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灌木(草)喷播造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适应范围广的新造林的技术。文章较详细介绍了乌兰察布地区推广该项造林的主要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各项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在察右后旗占据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还草和沙源治理工程面积越来越大 ,退耕任务也在逐年加大。喷插造林在乌盟后山地区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乌盟地区灌木发展很快。一九七九年全盟灌木造林面积不过十万亩左右,一九八三年突破了百万亩,而锦鸡儿是主要的栽培树种。因此,对锦鸡儿的几个品种及其特性作以介绍,对进一步发展这一地区的灌木造林是必要的。豆科锦鸡儿属灌木在乌盟地区有十种,从叶部的形态特征上看,明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  相似文献   

4.
乌盟后山杨榆“小老树”抚育改造技术高凤山,张有威乌盟后山地区干旱,风沙大,无霜期短,绝大部分地区的土壤瘠薄并多有干土层(钙积层)。在这样的土壤中造林往往成林慢,最易形成“小老树”。据笔者多年造林经验,后山地区形成大面积“小老树”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土壤沙化极其严重 ,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而这个地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为了提高“两率”,在乌盟后山地区 ,引进保水剂及树盘覆膜 ,大大提高了水份的有效利用 ,使造林成活率提高 2 5 %~ 30 %。  相似文献   

6.
榆树是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特别是乌盟后山地区榆树造林面积约占整个造林面积的80%以上。榆树耐低温、耐干旱、耐瘠薄。也比较能抗盐碱,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但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榆树大面积的死亡。据统计乌盟后山地区八○年死亡榆树面积约7万亩。部分林场榆树死亡率达80%,给林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为了控制榆树的死亡,我们于八○年六月到十月,协同乌盟森林病虫防治站及有关旗县林业  相似文献   

7.
金秋时节,中共乌兰察布盟委员会和乌兰察布盟行政公署联合召开了“乌盟后山风沙害区建设农田防护林体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研究在后山风沙害区的五十四个公社,推广商都县西井子公社营造农田防护林的经验,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奋战七年,使这些地区都达到西井子现在的水平。乌盟后山地区处于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森林草原和西部荒漠戈壁之间的一个干旱地带。这里的地质条件,存在着潜在的沙化因素,加之过度开垦,植被遭到破坏,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8.
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增加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的造林比重,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互动的途径之一。在作业设计中,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原则为基础,应兼顾造林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山杏,是一个适合乌盟后山地区种植的很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四子王旗地处阴山北麓半干旱地区,气候寒冷,干旱多风,土地贫瘠,表土中富含物理性砂粒,风蚀沙化程度比较严重,因此把柠条作为该旗造林绿化的首选树种是非常适宜的。从1994年起四子王旗开始大力种植以柠条为主要树种的生态林,柠条林的分布面积迅速扩大,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总结十年来的造林经验,在乌盟后山地区造林应把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乌盟后山地区的商都县二道洼乡,由于风沙危害严重,今年被国家列为“三北”防护林二期重点工程项目,还被乌盟定为后山农田防护林建设的模式点。今年这个乡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春雨两季共造林6681亩,占总任务的95.4%;四旁植树1.5万株。其中,完成重点工程2674亩,占总任务的66.8%。在完成的重点造林工程中,包括农防林1064亩,总计林带49条、6.03万延长米;草灌乔围栏478亩;片林1132亩。经过检查验收,重点造林工程平均成活率81.3%,当年高生长平均40厘米,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育种速生杨树杂种无性系选育初见飞效新疆杨地膜覆盖育苗晤林六号杨杂交育种针叶树扦插育苗技术棒子松嫁接文冠果室内嫁接试验效果初报白榆种源试验效成报告华北落叶松种子园子代测定苗期试验分析数几JQ公9山1上242 28 引种樟子松引种的试验研究罕山林区华北落叶松引种试验报告乌盟后山地区杨树引种栽培的调查研究38 45 33 36 827料红271一,土2 2 3 3 no 44 造林木本饲料草场建设初报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栽培技术奈曼旗兴隆绍林场飞播造林成效调查伊盟黄河冲积平原杨树造林适宜的初植密度和成材蜜度的探讨我区森林覆盖率关于华北落叶松…  相似文献   

12.
华北驼绒藜植苗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就华北驼绒藜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进行示范造林作了阐述,为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八股地、中心、白音他拉、土牧尔台、东粱、红旗和达茂等7个国营林场,总经营面积20,667公顷。这些林场多数是1958年前后建的营造用材林的机械化林场。20多年来,他们的造林保存面积为10,667公顷,绝大部分是榆树“小老树”,成材困难。近几年来,由于这里的气候干旱,虫害较重,抚育管理跟不上去,出现了林木大量死亡现象。因此有些同志为这些林场的前途担忧。乌盟后山地区的国营林场如何发展?在这里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1、恶劣的自然条件是后山地区发展林业的不利因素。后山地区地处干旱草原,年降水量不到300毫米,土壤主要是地带性栗钙土和棕钙土,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14.
北方干旱地区一般在春季进行人工造林。但由于北方干旱地区春季风沙大、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土壤水分少,导致造林地立地条件差,影响了造林成活率。笔者于2008~2011年在阿拉善左旗南部的腾格里沙漠地区进行了十几种乔、灌木树种的秋季造林试验,造林地为沙壤土。现就不同树种的秋季人工造林技术及思路进行总结。一、灌木树种试验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红柳、宽叶沙木蓼。梭梭秋季造林成活率较高,并经过连续3年的秋季造林试验后,于2011年秋季在腾格里地区进行了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小叶锦鸡儿是我国北方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在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及三北防护林中广泛应用,在风蚀荒漠化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不同林龄小叶锦鸡儿灌木林进行平茬复壮试验,为灌木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乌盟后山地区的四子王旗,年降水量一般在25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为降水量的7~8倍。境内高寒、干旱、风大、沙多,生境条件恶劣,人工造林难度较大。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当地群众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几点经验。一、做到提前一年或一季整地。一般头年伏天整地,第二年春季造林,或在当年伏天降雨前整地,秋季造林。这样,可使表土层疏松,以便接纳一年之内有限而又比较集中的降雨和积雪,增加土壤含水量,为造林成活创造条件。造林成活的土壤含水量临界限一般为8%。未整过地的表土层含水量为4~5%,  相似文献   

17.
乌盟后山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而长,年降水量一般在250~300毫米左右,年际变率较大(丰年可达300毫米,欠年仅100多毫米),蒸发量却很大,约为降水量的7~8倍,相对湿度小于50%.在这样高寒干旱、风大沙多的恶劣气候条件下,当地生境条件较差,植被稀疏.十年九旱,水源不足,人工造林的难度很大.解放以后.这里的群众克服种种困难,进行造林、治山、治沙.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多年来群众在与风沙干旱斗争中摸索出了一套抗旱造林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但又是非坚持不可的.需要反复进行宣传.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在乌盟地区从事林业工作的实践,将这些经验简略作一介绍.一、一定要做到提前整地.提前整地可以疏松土层,破坏土壤毛细管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熟化过程,增强透气性,从而提高地温.根据整地方式和造林时间的不同,可提前一年或一季.如头年伏天整地,翌春即可造林,若当年伏天降  相似文献   

18.
后山地区应大种柠条王冠洲按照乌盟“一退三还”的发展战略,后山地区要加大力度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大种柠条,让柠条坐正席、唱主角。一、大种柠条,符合后山经济建设的客观实际从1995年到1997年间,后山地区的7个旗县每年要退出200万亩低产田,种草种树,...  相似文献   

19.
谈乌盟地区雨季造林银在永,薛金凤乌盟地区冬春干燥多风,雪雨甚少,而夏季雨量充沛,且较集中(七八月份最多),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行雨季造林,造林以透雨后的阴天进行最好,绝对不能在无雨和降雨不多时强栽等雨,以免影响成活。雨季造林也要进行细致整地,整地是造...  相似文献   

20.
乌兰察布盟后山区风蚀沙化面积大,严重威协着该区人民生活、生存,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为此文章就乌盟后山地区风蚀沙化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生物工程为主的防治措施,供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