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林业科技》2015,(1):183-187
对城市公园绿地边缘空间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边缘空间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并以海口市白沙门公园为例,对其边缘空间以相邻用地类型为依据进行分类,提出如何设计和塑造正效应的公园绿地边缘空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新区公园建设质量和特色逐渐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标准和促进城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探讨城市CIS理论对实现城市公园多元化、特色化表达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对绿地进行科学的设计定位、功能定位、活动策划和景观元素甄选,可以提升公园整体形象,并结合中山市翠亨新区起步区中心河公园实践,以期为如何构建新区绿地CIS识别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特征和规划方法,并以迁西市西山公园绿地规划为例,探析城市公园绿地生态性发展理论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概念入手,分析了城市公园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将公园系统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加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类型的生态功能;根据地理与文化对公园进行布局等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郑州市公园绿地和人口分布现状,对郑州市公园绿地有效避难面积和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园绿地的避难承载力远远不能满足城市人口规模;以碧沙岗防灾公园为例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增加城市公园绿地避难容量、多渠道发掘有效资源、示范建设防灾公园等手段增加城市防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老年人生活模式的变化使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绿地更具依赖性,针对广州市公园免费开放后所产生的日益明显的老年人社区问题,提出了适宜老年人的公园绿地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概念入手,分析了城市公园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并对城市公园系统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将公园系统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增加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类型的生态功能;根据地理与文化对公园进行布局等等.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燕 《福建林业科技》2013,40(1):143-147
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因素,筛选出对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影响的各层评价因子,建立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层指标因子的权重,并对郑州市5个代表性公园绿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质量比较均衡,但整体水平不高,基本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我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正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发展。城市公园游客满意度的研究能够量化游憩者的需求和喜好,能够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有效递进,因此进行相关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在梳理现有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分析认为,城市公园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满意度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年龄段人群满意度差异3个方面;在“公园服务”与“使用需求”两个层面,民众对公园的绿地环境以及可达程度有较高需求,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对不同的游憩项目感兴趣。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结合公园绿地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公园绿地引入市场机制下,探讨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设施和园林艺术布局,同时兼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它是城市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绿地的合理布局不仅有利于营造自然化城市绿地景观,而且更直接影响城市居民游憩活动与城市生态健康,江水泉公园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合理的规划,营造独特的公园景观,为城市的居民提供可观、可赏、可游、可休闲娱乐的场所。本文通过对江水泉公园的景观分析,论述了江水泉公园的景观构成。  相似文献   

13.
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增强了城市的活力,但是剧增的人口与有限的城市绿地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通过对郑州市不同面积、地段和建成期的绿荫公园、文化公园、文博公园、紫荆山公园等的调查,归纳影响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并建立测算模型。从设计角度对城市公园绿地在决策、设计实施和管理阶段的游憩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探索,为城市公园绿地游憩环境承载力的科学衡量和在城市生态建设、旧城区公园绿地优化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兼有城市防灾避险的功能。为了解泗洪县公园绿地建设情况,为泗洪县乃至宿迁市公园绿地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对全县公园绿地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泗洪县公园、游园绿地率均达到7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泗洪县公园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已达到300m左右一处就可以步入绿色空间的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洲,有其独特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如何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越来越多专家甚至普通市民关注的焦点。从生态角度规划城市公园绿地,重视公园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等,都是目前发展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正《武汉市2020年绿化工作方案》于5月26日出炉。该市将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与疫后重振相结合,新建城市绿地700公顷。其中除新建、改建、续建汉阳区龙阳湖公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月溪公园30座城市公园外,还将建成100座"口袋公园",成为武汉有史以来"口袋公园"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汉市将启动为期两年的"城市公园绿地5分钟服务圈"构建行动,计划连续两年开展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17.
利用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青岛地区城市公园绿地多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公园多样性南北差距比较大,沿海一带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较高。并且除中山公园和八大关外的城市公园的多样性较低,尤其是山头公园。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重庆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卫星遥感影像,在GIS支持下,计算覆盖率、分布中心、离散度、分离度、分维度、破碎度、斑块面积等指标,对重庆市主城建成区2003年、2009年、2014年的城市公园绿地信息进行量化,并对其空间分布及空间结构演变规律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4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2.49倍,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和规模均远超同期城市扩展,达8倍之多;中小型公园绿地斑块主要分布在城市都市功能核心区,大型斑块主要分布在都市功能拓展区;公园绿地覆盖率从0.61%增至2.00%,3个时段的离散度分别为6.70、9.57、10.02,公园空间分布更加广泛、合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建成区公园绿地重心由内向外转移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城市公园绿地的概念,公园绿地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原则及在重大活动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体系建设的发展,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下,应用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北京城市人口统计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化,并通过人口密度分布与公园绿地缓冲区的叠加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人口服务辐射能力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北京规划市区内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覆盖范围总计为421.96km^2,约占规划市区面积的38%,存在626.46km^2的服务盲区。另外,规划市区东部、北部和西南最外围区域大多数办事处中所含的公园绿地缓冲区占其行政区面积的比例均低于10%。在分析基础上,最终还进行了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功能布局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