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建明 《淡水渔业》1999,29(7):39-40
尖吻鲈属广盐性鱼类,早期生活在海水及咸淡水海区,成鱼则可在海水或淡水中养殖。它是东南地区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具有肉质好、生长快、易饲养等特点,但在我国大陆地区天然池塘则无法安全越冬。据我们观测,在水温12℃时该鱼即静止于水中,时间过长易被冻伤,低于10℃时即会被冻死。近年来我们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尖吻鲈种苗越冬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就其越冬情况作简要总结。1越冬条件越冬塘光照充足,地下温水供给方便,水深可保持1.5~1.8米,面积1000米2。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盐度4%。,水量稳定,可用…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体积165m^3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水泥池,采用空气压缩机增氧和热水锅炉加热的方法,进行淡水白鲳鱼种高密度越冬试验.投放4-5cm淡水自鲳鱼种8万尾,经过176天的越冬养殖,共获得8~10cm的淡水白鲳鱼种6.85万尾,成活率达85.7%,一次性收回全部投资并盈利4.1万元。  相似文献   

3.
梁启虾 《科学养鱼》2002,(11):12-12
我场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大面积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技术内容总结如下:一、越冬前期工作1.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鲳越冬安全水温。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5℃,盐度3克/升。可根据气温、水温及水质的变化,随时向塘中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和水温。越冬池塘设增氧机1台,供必要时使用。2.清塘、消毒放养鱼种前,越冬塘要彻底清除淤泥。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经水化开后全塘均匀喷洒。另外每亩加…  相似文献   

4.
冯杰 《水产养殖》1993,(1):12-12
淡水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属热带暖水性鱼类,水温不宜低于20℃,每年10月至竖年5月需在越冬房中度过。根据我们三年试养的体会,淡水鲳在越冬期间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和水霉病等,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淡水白鲳由于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欢迎。同时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广易饲养等诸多优点,在我省各地有广泛养殖,但其最大的缺陷就是耐低温能力差,其生长适温范围是22-32℃,当水温降至16℃停止摄食生长,水温持续2天低于12℃时则会被冻死。其成鱼养殖方面,可以在入冬寒冷之前,将商品鱼及时捕捞上市销售,而越冬鱼苗的培育,则往往要经受寒冷冬天的严峻考验。今年春节前夕.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性气候,袭击南粤大地,全省各地所养的淡水白鲳与罗非鱼、鲮鱼等,冻死冻伤惨重,给广大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在大家谈“冻”色变的时候,丰顺县汤西镇新湖村养鱼专业户陈修广承包经营的一口鱼塘,用温泉水越冬淡水白鲳鱼,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越冬鱼种养成商品鱼,优点是养成的食用鱼规格大,效果好。但越冬成本高,大量鱼种越冬比较困难,因此依靠越冬鱼种大规模养殖食用鱼就受到了限制。而开展淡水白鲳早繁,育成的早繁夏花当年可养成商品鱼上市,这样既缩短了养殖周期,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此,我们从1990年起对淡水白鲳早繁技术,特别是越冬亲鱼的培育,室内发塘等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3年1O月11日至1994年5月20日在江浦县水产良种繁殖场进行了白鲳鱼种温泉越冬试验,并获得了成功。出池白鲳14.2万尾,平均尾重25克,成活率91.5%。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越冬池 面积600米~2,池深1.5米,池水为温泉水,呈微流入池,进水管直径10厘米,池底淤泥厚约10厘米。 (2)白鲳来源及放养 江浦县水产良种  相似文献   

8.
曾卫  黄凯 《科学养鱼》1999,(11):14-15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食用与观赏兼备的大型经济鱼类之一。由于淡水白鲳具有肉质好、体型大、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耐低氧和易捕捞等特点,已成为广大渔民致富的优良养殖品种。我场作为广西淡水白鲳苗种繁育主要基地,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已完整地掌握淡水白鲳繁育技术,现对提高淡水白鲳鱼苗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措施总结如下。一、鱼苗下塘前的准备1.鱼苗池: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1~3亩,池形要规则,以长方形为好,池深1-5~1-8米,池底平坦而无砖瓦石砾,特别要求淤泥…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杂食性,易养快长,在南方一年可养两造,但第一造必须放养隔年鱼种,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进行较大规模的越冬鱼种生产。对如何防治白鲳鱼种在越冬期间的疾病,提高越冬成活率,已成为生产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在恩平县水产养殖良种场温泉越冬分场的生产实践,尤其是于1991年冬至1992年春对越冬白鲳鱼种患小瓜虫病和水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罗非鱼、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广,肉质鲜美,品质高档等特点,是适宜大面积养殖的热带经济鱼类。在北方地区需要利用温泉、地热水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越冬,水温低于20℃时常出现多种病害,造成大批死亡,导致养殖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笔者根据多年的鱼种越冬经验,将罗非鱼、淡水白鲳鱼种越冬期间可造成大批死亡的几种主要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越冬鱼种比较娇嫩,一些养鱼户由于缺乏技术经验和先进的方法,成活率较低,特别是长途运输,有的甚至整车整批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浅谈提高白鲳鱼种运输成活率的几点意见。1.凡温热水越冬保种池水温常年都保持在25~30℃范围内。而我国长  相似文献   

12.
台山市为了确保明年放养优质鱼的需要,入冬以来,该市各鱼苗场都大力抓好淡水白鲳鱼苗的越冬保苗工作。在该市范围内,除了利用有温泉水的苗塘外,一些鱼苗场还挖掘生产潜力,充分利用工厂余热和深水鱼塘进行保苗。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淡水水库中设置0.5米~3和1米~3的塑料网箱,放养人工繁殖的大头淡水白鲳(C.macropomum)鱼种(体重30克),在不同的投饲方式及饲料蛋白水平下分二组进行饲养试验。第一组投饲试验为期194天,测试了三种投饲方式:(1)变化的投饲方式,日投饲量为体重的5%递减至2%,每日投饲两次;(2)固定的投饲方式,日投饲量为体重的3%,每日投饲两次;(3)固定的投饲方式,日投饲量为体重的3%,每日投饲一次。第二组试验测试了三种饲料蛋白水平:30%、35%、40%。在各种投饲方式或饲料蛋白水平下鱼的最终平均体重,相对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根据试验结果,淡水白鲳鱼种及幼鱼在本试验所采用的投饲方式和饲料条件下能良好生长。从经济效益和净产量考虑,应优先采用蛋白水平较低的饲料。  相似文献   

14.
罗非鱼亲鱼大棚越冬保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它的抗寒能力比较差,一般水温降到12℃时,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在我国,除海南、台湾和云南、广东省的部分地区能自然越冬外,大多数地区罗非鱼都不能在自然环境下越冬,都要采取相应的越冬保种措施。本所在那马淡水中试基地所建的罗非鱼越冬塘为温泉塘,平均水深1.8~2.2m,出水水温常年保持在18℃~20℃,一些出水量比较小的越冬塘在没有其他任何保温措施的情况下,冬季水温最低时只有8℃~10℃。罗非鱼亲鱼有其特殊的地位,其关系到每一个罗非鱼鱼苗场来年乃至往后的苗种生产,甚至可以说与一个鱼苗场的存亡直接相连。因此,完善越冬塘的保温措施是我们进行罗非鱼越冬管理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去冬,台山市利用有温泉水的苗塘和采取其他越冬的白鲳鱼苗达100多万尾。由于加强管理,注意控制水温,总的成活率达70%,其中用温泉水越枣的成活率较高。近日气温回升,经越冬后规格达到5—8厘米的白鲳鱼苗已陆续投放市场,既满足该市养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淡水鲳室外越冬及越冬鱼种的运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鳗原产南美亚马逊河流域,属大型热带经济鱼类,其生活临界水温下限为12℃,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不能自然越冬,各地都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越冬。主要越冬方式有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越冬又有利用温泉和工业余热水越冬两种方式。1987年以来,我场一直利用合肥发电厂余热水进行淡水娼的越冬保种并获得成功,总结出一套淡水娼室外流水越冬保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针对越冬鱼种保种密度大,越冬后鱼种体质弱,致使运输成活率较低的问题,加强越冬鱼种后期的强化培育及低温处理等工作,对提高越冬鱼种运输成活率有着重要的作用。l淡…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越冬期极易感染小瓜虫,严重时导致白鲳大批死亡,是影响其越冬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昌市水科所利用温泉水进行白鲳越冬试验,越冬池面积1.61亩,水温19-22℃,恰是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水温,越冬期间,小瓜虫病流行数次,病鱼离群独游,不吃食,身体瘦弱,反应迟钝,漂浮于水面,不久即死亡,镜检病鱼体表,  相似文献   

18.
5月中下旬是淡水白鲳色种渡过越冬期进入成鱼养殖季节。几年来的养殖实践证明:在成鱼养殖期间,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但在放养初期,由于淡水白鲳鳞细小、易脱落,拉网运输过程中容易受伤,放养水域水温又较低,易患白皮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病鱼腹部两侧、背鳍基部及尾柄部体表轻微发白,发白之处鳞片脱落,游动迟缓,离群独游。严重时病鱼身体失去平衡,在水中打转或侧躺水面或头朝下尾朝上,不久即死亡。该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对淡水白鲳鱼种危害较大.常引起大量死亡。为此,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防治白皮…  相似文献   

19.
《海鲜世界》1994,(3):15-15
淡水白鲳由于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不能在自然条件下越冬.在此期间.由于水温低,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鱼体极易患水霉病.严重时引起鱼类死亡.给越冬保种及来年养殖造成困难。针对这一不良现象,淡水自鲳在秋末冬初应谨防水霉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0.
台山市有两个天然的温泉,分别在该市三合温泉墟和都斛古逻村。为了解决鱼类怕寒品种的安全越冬问题,该市充分利用天然的温泉水保白鲳鱼苗过冬。去冬,这两个温泉共投放白鲳鱼苗40多万尾。由于加强管理,注意控制水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