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喀什市地下水水源地扩采方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简要介绍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7个地下水集中扩采方案,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对各扩采方案开采后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浅层水和深层水补排关系的改变以及开采水质进行了对比研究,推荐方案7为最优开采方案。这一结论对喀什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西关中盆地是西部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水资源不足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从影响地下水形成的诸因素出发,对关中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解析.结果表明: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发生了变化,其中天然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分别减少了5.39×108 m3/a和4.53×108 m3/a.渭河以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形成中,降水补给和灌溉补给占主导地位,二者占83.9%;渭河以南地区,降水补给和河水渗漏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主要因素,二者占94.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河北栾城农业水资源供需状况及优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河北栾城县农业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和主要农田生态系统的节水潜力,以实现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为目标进行了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种植制度与结构后,可减少农业供水0.4548亿m^3,使总供水量减少为1.1622亿m^3,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得到提高,可以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4.
湖泊最小生态需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湖泊出现了萎缩、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确定和保证湖泊生态系统必须的最小生态水量是淡水资源科学配置和永续利用的保证,本文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对湖泊最小生态需水的概念、模型、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模型的各参数,最低生态水位、降水量、蒸发量、地下水交换量、出湖水量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黑龙港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采补平衡与作物种植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各种熟制的耗水和水分利用率进行了分析,用不同方法对地下水的合理采量进行了计算,提出了黑龙港地区种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压缩小麦-夏玉米两熟制种植面积,增加棉花,红薯的种植面积,尤其是发展红薯的生产非常重要,这样不仅能维持本地区地下水采补平衡,而且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6.
长武塬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长武塬区1975~2005年间地下水位4个不同长度时间序列监测资料,对塬区不同地段地下水位多年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距离塬心较近位置监测井551#和552#的地下水季节变幅分别达0.26 m和0.29 m,受降水补给明显;多年动态监测均呈先稳定后下降的趋势,受年降水量先增后减和地下水开采量逐渐增加的影响;距离塬心较远的监测井554#和555#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年际变化也各异,受降水垂直补给影响较小,与地下水埋藏较深、塬面破碎有关。针对塬区地下水变化特点,为保护有限地下水,应该加强地下水资源统一管理,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以补定采";同时,合理规划,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从而实现塬区地下水有效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本文从这一地区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出发,以地下水资源永续利用并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探讨了地下水生态价值的定义,分析了地下水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及其驱动力,建立了地下水引起的表生生态效应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水资源生态价值理论,而且对这一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并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蒸发强烈,降水稀少,地下水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淡水资源。为了能够探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资源量的构成,通过数据收集、现场调查和水文地质实验获得了一系列的参数,利用GMS软件建立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的非稳定流模型;并且基于现状开采条件下对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做了20 a预测。模拟结果显示:吐鲁番盆地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约为4.42×10~8m~3·a~(-1),现状开采条件下到2031年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高为13 m。由于吐鲁番盆地开采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故吐鲁番盆地的绿洲面积不会减少,但为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应该调节该地区的供水结构,加大农业用水节水设备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域水盐平衡的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限额配水条件下阿瓦提灌区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灌区的现状和规划,设置了4个方案结合RS、GIS技术应用水盐平衡模型从区域的四个水平衡(地表水平衡、地下水平衡、供需水平衡、耗水平衡)和盐平衡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各个子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并提出优化配置建议。分析表明:保持现有耕地的情况下,必须在灌区内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地表水统一调配才能满足该灌区新的水土资源平衡。而且,还需改善排水,最好是结合暗管或竖井排水,才能达到合理的灌排比,从而满足盐渍化严重农区的排盐要求。由此,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进一步提出,恢复弃耕地,逐年分阶段开发利用已开垦的未耕地,调整种植结构错开用水高峰,推广节水灌溉方式降低灌溉定额,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水价、实施"井灌井排"措施的干旱内陆区农业水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天山北坡水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包括乌鲁木齐市在内的天山北坡山前平原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数量、补给关系及开采利用条件,以及地下水开发后对该地区地下水位、数量、质量及泉水渗出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利用本地区地下水资源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宝鸡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宝鸡市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入手 ,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以期对宝鸡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其保护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充分分析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并根据资源现状和需求探讨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对策。研究认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地下水资源,建立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用水机制。  相似文献   

13.
资源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其开发利用过程是一个涉及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杂过程。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 AHP方法 )对甘肃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战略进行定量研究 ,并得出如下结论 :生态环境是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 ;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坚持寓保护于开发的方针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是资源得以持续利用的保证 ;加强区际协作是甘肃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甘肃省实施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行动要求的角度 ,分析了其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并对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大经济环境进行了必要的剖析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然资源再认识和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制度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调控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沈阳市城区地下水位不断上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通过GMS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根据模型模拟预测结果和沈阳市城区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达到有效调控地下水位的目的,此方案下地下水开采量为1440900m3/d,该方案保留了李巴彦水源地,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降低地下水位,为防治地下水有关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包头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包头市地下水的资源量、可开采量与近年来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调查,分析了包头市在地下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指出了地下水超量开采、源水头污染加重,已造成了大范围降落漏斗的形成、降落面积的扩大、承压水的疏干、水质的恶化等严重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其安全问题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而言 ,水资源更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水资源安全问题的研究对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新疆尉犁县为例 ,选择了 6大类 2 2项指标 ,采用模糊数学的多因子二级评判模型进行了水资源安全评价。研究表明 ,目前尉犁县的水资源已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根据评价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安全评价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锡林河流域地下水位管理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下水资源是维系锡林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稳定的关键因子。立足于地下水位这一关键性指标,采用地下水可持续性评价和数值模拟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下水安全利用方式。结果表明:现状年河谷平原的地下水可持续性较强,而开采集中的城市规划区及毛登牧场可持续性一般或较差;丰沛的降水及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增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但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灌集中开采,破坏了城市规划区周边及毛登牧场的地下水均衡关系,通过设置和对比不同开采方案,限制灌溉规模成为未来解决这一危机的首要途径,即2020年应减少903.23×104m3开采量,其管理地下水位阈值为0.13~0.55 m。  相似文献   

19.
白城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地下水质量评价 ,确定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量、井群间距、开采区、污染距离以及水源地的保护带范围 ,为白城市科学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为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部旱区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候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 ,它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 ,也是发展的制约因素。由于气候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针对农业需要动态地评估气候资源的有效性及其利用风险 ,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传统的气候资源评价方法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 GIS)的评估方法和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 ,并从协调人地关系 ,协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角度论述制定基于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区域农业持续发展规划方法。本文以西北干旱地区为重点 ,阐明在农业规划时要特别强调包括工业、生活、生态和农业生产在内的区域用水平衡 ;当热量条件允许时注重采用遗传和管理措施发展节水型农业 ,通过提高水分利用率充分利用辐射能 ;考虑与气候和市场相适应的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生物类型 ,重视眼前利益兼顾长远利益 ,重视局部利益兼顾整体利益 ,使区域经济生态效益持续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