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11月6日至8日,第四届全国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在石柱县举行。石柱黄连生产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这在重庆市尚属首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等,对我国农业文化传承、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功能  相似文献   

2.
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具较高的药学利用价值,但现存量稀少,被列为新疆Ⅰ级保护植物。通过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片段,分析新疆贝母1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检测18个居群样地的土壤因子,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新疆贝母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全盐、SO_4~(2-)、Ca~(2+)、Mg~(2+)、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等位差异与土壤SO_4~(2-)、Ca~(2+)、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与土壤中的全盐、SO_4~(2-)、Ca~(2+)、Mg~(2+)、有机碳、有机质、全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对新疆贝母居群土壤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分量,占总信息量的80.22%,得出新疆贝母的分布主要与全盐、有机碳、有机质、全N、全P、Ca~(2+)、SO_4~(2-)有关。土壤中硫酸盐和土壤有机质与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显著相关,对新疆贝母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压力,在维持新疆贝母居群遗传多样性方面扮演较重要的角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贝母目前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项功能9个指标,以2009年布尔津林场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评估新疆布尔津林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新疆布尔津林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07×1010元。从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项看,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价值量最大,占布尔津林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43.42%;从不同林分类型看,灌木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5.57×109元,占总价值的52.09%。这说明布尔津林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灌木林在布尔津林场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坎儿井适宜于新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是有效抗旱减灾的水利灌溉工程。民国初年杨增新主政新疆,致力于全疆水利建设,推动吐鲁番、鄯善等地坎儿井发展,坎儿井建设及以其为中心的复杂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转,揭示出乡土社会在长期的抗旱避灾行动中人与自然、公与私、责与权、民与官、地方与国家等多种关系的交织互动。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柽柳科植物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遗传、物种、群落、生态系统四个层次讨论了新疆准噶尔盆地柽柳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特征、组成、结构、空间分布规律 ,分析了准噶尔盆地柽柳科植物多样性受破坏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现代保护生物学理论为根据 ,提出新疆准噶尔盆地柽柳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战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背景下,使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害虫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农业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和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述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现状,归纳了基于生物多样性的害虫生态调控科学原理或学说,从非农生境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其对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出发,在农田内、农田边界以及农田景观格局三个层次分析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作物害虫的方法及具体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调控作物害虫的发展方向,为有效开展害虫生态调控提供知识原理和方法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喀纳斯世界遗产价值分析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喀纳斯是我国唯一一处位于四国交界处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价值,被认为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力.通过对喀纳斯与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地质地貌成因、水文、垂直自然带以及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对比分析得出,喀纳斯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第Ⅲ、Ⅳ条标准.提出将其加入俄罗斯"金山阿尔泰"世界遗产地的建议,从而为喀纳斯申报世界遗产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旅游者遗产保护行为是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基于态度与行为的关联,构建了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与遗产保护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以世界遗产-嘉峪关关城景区为研究区域,对339位游客的抽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遗产地旅游者文化遗产态度包括遗产关联度、遗产认同危机、遗产身份认同和遗产保留认同4个维度。进一步研究发现:遗产保留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遗产认同危机对遗产保护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遗产关联度和遗产身份认同对遗产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在丰富遗产旅游理论体系的同时,对于指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遗产景区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疆特有天敌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开发潜力和利用前景。本文通过开展新疆这一特殊生态区内玉米田主要瓢虫资源的系统调查,旨在为该地区天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本文采用网捕法结合目测法探明新疆11个地州41个县/市/区玉米种植区瓢虫群落组成。共获得1503号瓢虫标本,隶属3亚科,13属,20种,其中多异瓢虫、深点食螨瓢虫等种类为新疆玉米种植区优势种瓢虫,团聚丽瓢虫为新疆新纪录种。各玉米种植区瓢虫资源种类及个体数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伊犁州伊宁县最为丰富,达11种,而阿克苏地区阿拉尔市瓢虫种类最少,仅为1种。瓢虫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伊犁州的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但优势度指数较低;巴音郭楞蒙古州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且均匀度指数较低,但优势度指数最高。相似性分析表明,地州间相似性程度较高,32个地州组相似性程度相对较高,相似性系数≥ 0.5,占58.2%,其中巴音郭楞蒙古州与和田地区,所采集瓢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3)。新疆玉米田间瓢虫种类和数量整体较为丰富,自然控制能力较强,这为充分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资源,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重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选取遭受小吉丁虫等病虫害破坏最为严重的新源县种群为对象,利用微卫星(SSR)标记死亡植株和存活植株的基因型,对比两者间的遗传差异,探究树木死亡对新疆野苹果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死亡植株与存活植株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这说明新疆野苹果植株死亡不存在遗传相关性,为随机死亡过程;(2)树木死亡对新源县种群的遗传结构未产生重大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仅轻微减小,但丢失了许多低频度等位基因;(3)未来的监测和评价中,等位基因数(Na)比遗传多样性指数能更有效地反映新疆野苹果遗传资源变化。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新疆北部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了该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北疆地区自然资源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中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近45年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象灾害不仅给新疆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成为影响新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利用1960-2004年的气象资料,就新疆近45年来发生的洪旱灾害、大风及沙尘暴灾害、冰雹灾害等变化情况,通过时间序列进行了线性拟合,以图表的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描绘,指出这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一些长远和近期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疆铁路沿线五地州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疆铁路沿线五地州是指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她是新疆典型干旱区自然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以及浓厚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最集中并具有古丝绸之路传奇色彩的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更具有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独特风俗习惯,在衣食住行、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婚丧嫁娶、喜庆节日、丝路古迹、冰峰雪岭、大漠风情等方面的旅游资源为主的其它特色旅游为辅的旅游体系。南疆铁路沿线五地州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对其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深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南疆铁路沿线各地州的旅游资源环境、旅游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等调研的基础上,对南疆铁路沿线地州的旅游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对新疆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疆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绿洲农业区 ,又是我国资源能源的接替区。在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新疆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清醒、客观、准确地认识新疆的生态环境现状 ,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 ,对于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入手 ,分析了生态环境变化的趋势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新疆人工灌溉绿洲形成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水文、地貌、土壤和植被,并与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活动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及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塔里木盆地的古绿洲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上;老绿洲多在冲积扇中下部和冲积平原;新绿洲则多在老绿洲的外围和边缘.吐鲁番盆地在依靠火焰山泉水灌溉时,绿洲在火焰山以南;18世纪以后,绿洲主要分布在依靠坎儿井灌溉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后,实行渠、库、井联合灌溉,绿洲原地不断扩大.天山北麓平原,绿洲最初在交通和军事据点,后发展成一条河一小块绿洲.1949年后由于农垦事业的发展,才将小块绿洲扩大连接成绿洲带.伊犁河谷,起初依靠山溪小河灌溉,绿洲只是小块分布在伊宁和霍城.此后,引伊犁河水,开发的土地多在河谷平原的阶地上,整个伊犁河谷成为新疆最大的绿洲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绿洲生态安全及其维护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新疆分布着我国重要的绿洲农业区 ,又是我国资源、能源的重要接替区 ,在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 ,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清醒、客观、准确的认识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现状 ,制定相应的整治对策 ,对于新疆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充分剖析该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 ,对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作了分析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疆草地生态安全问题、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简要介绍新疆草地生态问题的由来及现状,运用新的生态安全理论分析新疆草地生态安全时空特征,指出新疆草地生态安全问题是长期人地矛盾不断尖锐与发展演变而来。人口膨胀引起的资源环境破坏、超载过牧造成对资源的掠夺经营等,使草地稳定自协调机制破坏,草地自然生态系统由稳定走向严重危机,并引发新的牧业危机。分析指出,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需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因素。其中,绿洲区牧民定居点的综合发展水平是维护草地生态安全、实现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依法监理草地放牧状况、合理利用、改良与保护天然草地、高效经营人工草料基地、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等。依托的关键技术有:草地资源监测技术、退化草地治理及草地利用实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新疆高等级公路路域植被恢复和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分析吐鲁番-乌鲁木齐-大黄山高等级公路和乌鲁木齐-奎屯高等级公路路域自然环境特点与植被自然恢复影响因素及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划分了路域生态区段,并提出人工定位辅助恢复和重建路域植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植被空间特征遥感分析及其分布特点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植被作为干旱区敏感的环境因子,能直观反映自然环境状况,任何植被覆盖变化都可揭示区域环境状况的演化与变迁。因此,植被覆盖变化研究已成为揭示干旱区自然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重要手段。文中通过2006年覆盖黑河流域的SPOT和TM影象数据的融合,制成具有丰富色彩和高分辨率的复合影象,建立植被判别标志对遥感影象解译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黑河流域目前植被分布现状和特点,找出了植被分布特点的形成机制,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