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用放射性同位素14 C示踪技术对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对照“汕优 6 3”的14 CO2 同化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 :水稻齐穗后 10d、2 0d标记 ,标记后 2h两优培九14 CO2 同化产物从叶片输出的比例比汕优 6 3高 6~ 8个百分点 ;孕穗期标记 ,标记后 5d两优培九茎鞘内的14 CO2 同化产物比汕优 6 3少近 8% ,14 CO2 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 ,两优培九则比汕优 6 3高近 10个百分点 ;灌浆后期标记 ,两优培九供穗上部籽粒灌浆的14 CO2 同化产物仍比汕优 6 3高约 19个百分点。表明 ,两优培九不但叶片的输出能力较强 ,而且在孕穗期和结实初期比汕优 6 3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 ,尤其是上半部穗的强势粒较多 ,满足灌浆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籼粳亚种杂交组合亚优2号、w6154s×cy85—41、32001s×02428和对照材料桂朝2号及汕优63的光合作用和~(14)C光合产物的运输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组合与汕优63在苗期的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在分蘖期籼粳杂交组合从主茎向分蘖运送~(14)C光合产物的比率低于汕优63,其中亚优2号、w6154s×cy85—41向分蘖的分配与汕优63差异显著;抽穗开花后,各籼粳杂交组合的剑叶向穗部运送~(14)C光合产物的比率略高于桂朝2号,而与汕优63不相上下。因此,亚种组合的结实率偏低不能用运输系统欠发达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可溶性醣与淀粉)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 ̄14C)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在茎鞘中的较多。亚种间杂交稻物质运转率低与籽粒中特别是灌浆初期籽粒中的ATP酶活性低、IAA的含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几种重穗型杂交稻的耐荫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4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几种重穗型杂交稻在低光强下的光合适应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遮光14d处理导致重穗型杂交稻生物、经济产量和^14C-光合生产能力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因品种而异,重穗型杂交稻“特优124”与“汕优63”下降的幅度小,且受低光强处理后的光合恢复能力强,属耐荫性类型;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两优培九”则相反,属不耐荫类型;“粤优938”介于上述两种类型之间。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遮光处理易引起重穗型杂交稻Ⅱ优162、两优培九结实率低和籽粒充实度不饱满现象的发生。对低光强下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及组分的分析表明,特优124和汕优63的叶绿素b含量有所增加,而Ⅱ优162和两优培九的叶绿素b/a值则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亚种间杂交稻物质积累与运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种间杂交稻干物质积累较高,且主要表现在结实期。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物质运转率,茎鞘物质的输出率与转换率低,成熟期茎鞘中可用性醣的残留率高。与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63相比,亚种间杂交稻剑叶的光合产物分配到穗部的较少,滞留的茎鞘中的较多。  相似文献   

6.
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穗颈维管束特征及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木质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品种间杂交稻汕优63,从而促进了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籽粒数的大量增加,这是其大穗的生物学基础;亚种间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及韧皮部的籽粒充实物的日流量的负荷量均低于汕优63,因而不仅其穗大,而且籽粒充实良好,单穗重提高,克服了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穗大而流不畅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这一主要生理障碍;结果证明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方法为籼粳亚种间超高产育种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上部三片叶同化产物的转运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和同位素示踪技术,以杂交稻组合汕优46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293、准两优527生育后期上部三片叶同化产物转运分配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生育后期不同阶段进行14C标记的两优293和准两优527剑叶、倒2叶、倒3叶的14C-同化物最终分配到穗中的比例(47.28%~95.43%)均显著高于对照(38.61%~82.19%),而滞留在茎叶中14C-同化物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剑叶14C-同化物最终分配到穗中的比例最高(87.64%~95.43%),其次为倒2叶(67.64%~85.70%),倒3叶最低(47.29%~69.01%),说明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各功能叶(特别是剑叶)具有较强的同化产物输出能力.  相似文献   

8.
亚种间杂交稻产量源库特征   总被引:99,自引:11,他引:99  
 对大量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种组合的产量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如下如果:亚杂组合的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后经济产量形成期,这与籼型三系杂交稻物质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出穗前迥然不同;亚杂组合的库容优势也十分明显,就其总体而言全生育期物质生产量与库容的比例高于汕优63;大多数亚杂组合的光合产物向穗的运转不良,这是部分亚杂组合籽粒充实不良的成因,也是限制亚种间杂种优势充分利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展望及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栽培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重穗型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重穗型组合的大维管束数目、单个维管束面积及维管束总面积、韧皮部总面积均明显高于汕优 6 3。重穗型组合的维管束颖花负荷量、总库容负荷量均与汕优 6 3相当。重穗型组合杂交稻不仅库容大 ,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 ,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重穗的前提。选育重穗型杂交稻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可行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亚种间杂交稻组合PE037×02428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研究结果表明:a.亚种间杂交稻较品种间杂交稻具有更大的光合产物积累优势,但实际产量不高;b.亚种间杂交稻光合产物积累在乳熟末期前各时期的比重较大,后期则比重较小;c.亚种间杂交稻各不同生育时期光合产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关系较为复杂,提高移栽至孕穗期的生物产量对增加经济产量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亚种间杂交稻的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与汕优63的源库关系差异,分析了源库关系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的库容量大,抽穗期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多;(2)亚种间杂交稻的单位面积上的有效穗数较汕优63少,但每穗粒数多、且分布在二次枝梗上的籽粒的比例大;抽穗期上部3片叶的面积总叶面积的比例小;(3)剪叶和疏花对结实率的影响亚种间杂交稻较汕优63大。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揭示两系杂交水稻C两优系列组合的高产根系特征及根系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两用核不育系C815S配制7个杂交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C两优系列组合的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体积、发根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根系a-NA氧化量显著高于对照汕优63。相关分析表明,抽穗期根系干重、不定根条数、不定根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a-NA氧化量及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发根力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抽穗期的不定根数量和根系a-NA氧化量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可作为水稻高产栽培和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的可靠指标。【结论】C两优系列杂交组合在整个生育期内比汕优63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根系活力,保证了其营养元素和水分的吸收,从而为高产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生育后期仍保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及地下部与地上部的和谐关系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库源关系对杂交水稻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试材,在水稻抽穗期,剪去部分枝梗和叶片,研究不同的库源比与根系活力的关系。[结果]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根系活力下降快,强势粒与弱势粒结实率差别大,灌浆高峰时差也较大,输出率高,成熟期可用糖含量较低,库容与有效群体指数之比高。两品种各处理根系32P的吸收量和运转率都随抽穗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正常情况下,两优培九32P的总吸收量和运转率都高于汕优63。剪去1/3枝梗后15d和30d,32P的吸收量都比未处理的增加,但运转率都降低。剪去倒3、倒2叶后15d和30d,两组32P的吸收量都比未处理的少。[结论]疏花明显延缓根系活力下降,剪叶处理促进根系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6-BA处理对水稻根系中后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超级杂交稻根系早衰的解决方法,采用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A×明恢63,三系杂交稻组合)与湘洲8号(常规中稻品种)3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于孕穗期和抽穗期进行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叶面喷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组合)在孕穗期适当地喷施6-BA,能够增加其不定根数量,在抽穗期喷施能够减缓不定根的衰老,喷施6-BA,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单株不定根总长,促进前期根系最长根长的增加(后期效果不明显);激素处理能够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的单株根干重和根体积.  相似文献   

15.
Both new plant type (NPT) and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IHR) had large sink size (total number of spikelets per m2), however, poor grain filling limited their potential in the grain yield. Compared to the three-line indica hybrid of Shanyou 63 (CK), NPT and IHR showed higher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high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higher ratio of dry weight to spikelets (total dry wt./total number of spikelets) from heading to harvest. But both exhibited a low export percentage and transfer ratio of assimilates, low partitioning of 14C to grains from labeled flag leaves, low harvest indices and low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IAA content and activities of ATPase and starch synthase) of grains at early grainfilling stage. The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grains at early filling stag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ort percentage and transfer ratio of assimilates, ripened-grain percentage and grain plumpness (r = 0.85 *- 0.95* * ). The source-sink ratio (dry matter wt./spikelet and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pikelet) at headin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grains (r = 0.84* - 0.97 * * ). It is suggested that low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grains at early filling stage is attributed to low source-sink ratio at heading, and the low sink activity weakens the ability to remobilize assimilates into grains, and leads to poor grain filling in NPT and IHR.  相似文献   

16.
刘晓晴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819-17821
[目的]研究丰两优系列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及产量,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参考。[方法]以汕优63为对照,对丰两优系列的3个代表品种丰两优一号、丰两优香一号和丰两优四号生育后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产量比对照高9.7%%~19.5%。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生育后期功能叶的SPAD较高,剑叶净光合速率强,"光合午休"现象较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且下降缓慢,丙二醛(MDA)含量较低且上升缓慢。[结论]丰两优系列水稻品种光合能力强且光合功能的高值持续期长,具备超高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2000年3-10月选择新近配组成功的、有苗头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与在生产中已初步得到普及的组合共26个,以汕优63做对照,结合品种比较试验对其品质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新组合与原有组合相比,在粒型的长/宽比、整精米率和综合食味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表明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方面基本没有多少改进,它们将直接影响杂交水稻优势化的整体水平;少数组合还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的问题。综合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品质与商品性进行考虑,初步认为新组合取代汕优63成为新一代当家组合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形成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1)两优培九群体物质积累能力明显较强,尤其是抽穗至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增量比汕优63高30.27%;群体叶面积指数大、叶质厚、功能期长、消光系数低、净同化率高是其物质高积累的综合生理基础.(2)两优培九源库比不低,单位库容可利用的同化物也不少,但群体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率较低,结实率、产量库充实率和收获指数明显下降,影响增产效果;其主要内在原因可能是,颖花或籽粒生理活性低,接纳灌浆物质的能力不强,致使大量同化物滞留于茎鞘和叶中,不能有效地向经济产量转化,这在育种和栽培中应加以重视.(3)两优培九结实期对源的削弱反应更强烈,这是亚种间杂交稻环境敏感性的一种生理表现,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要加强技术指导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9.
若干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江汉平原涝渍地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近配组成功的、有苗头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 ,与在生产中已普及的组合共 2 6个 ,以汕优 6 3作对照 ,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 1)与对照相比 ,供试组合中虽出现了比其稻谷产量高 5 %以上组合 ,但产量相差达显著水平的组合极少 ;若以整精米率相比 ,则新组合中出现了不少超过对照产量 30 %~ 10 0 %以上的组合 ,产量相差极显著。 ( 2 )新组合与原有组合相比 ,在粒形的长 /宽比、整精米率和综合食味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 ,表明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方面基本没有多少改进 ,它们将直接影响优质化的整体水平 ;少数组合还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的问题。 ( 3)综合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品质与商品性 ,初步认为 ,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金优 6 3、协优 5 5 9、协优 81、D优 5 2、6 5S 1、丰优 12、国丰 1号、K优 6 5、丰优 5 5及Ⅱ优 5 5 9等组合优于汕优 6 3 ,取代汕优 6 3成为适合于涝渍地的新一代当家组合成为一种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