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续 4年对 93个苜蓿种质分春、秋两季的苜蓿霜霉感病性田间接种发病和自然发病鉴定 ,分析了生产力和感病性之间的相关性 ,发现两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苜蓿生产力与霜霉感病率和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32 2和 - 0 .4383,但相关程度并不高 (决定系数分别为 0 .1 868和 0 .1 92 7)。如果苜蓿霜霉病感病率达 1 0 0 % ,则估计生产力下降 2 1 .98%~ 5 8.78%。由于苜蓿霜霉病抗病性具有一定显性或感病性是显性的 ,采用直接鉴定和淘汰方法可有效筛选出高产、高抗霜霉病的苜蓿品种。  相似文献   

2.
中国苜蓿属植物与新疆苜蓿资源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捷  张清斌 《草地学报》1997,5(4):286-291
作者调查了中国苜蓿属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情况,查阅和收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对每个种的地理分布进行描述,并着重探讨了新疆苜蓿植物的资源优势,以期为今后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种质资源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苜蓿属植物与新疆苜蓿种质资源的优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作者调查了中国苜蓿属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情况,查阅和收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对每个种的地理分布进行描述,并着重探讨新疆苜蓿属植物的资源优势,以期为今后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种质资源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苜蓿病害种类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文章报道了新疆天山南北8个地州人工栽培紫花苜蓿上的19种病害,其中一种病害,类似由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albo-atrumReinkeretBerth.)引起的苜蓿黄萎病,而由束状匍柄霉(Stemphyliumsacini-iforum(Cav.)Witsh.)引起的苜蓿匍柄霉叶斑病为新疆首次指导。不同地区苜蓿地的病原群体结构呈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6.
中国苜蓿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来自中国北方苜蓿生产区的94份材料为样本,以美国标准秋眠性对照品种以及来自前苏联,伊朗和加拿大共25份材料为对照,研究了中国苜蓿地方品种和审定品种的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遗传变异及其数量分类,并且通过了等位基因酶的分析和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分别探讨了各种群的基因多样度Ht,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基因多样度Hs,种群间基因多样度Dst,基因差异系数Dm,基因分化系数Gst,每代基因迁移值Nm以及群组间的遗  相似文献   

7.
新疆苜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苜蓿的生长特性及新疆的种类和目前广泛种植的紫花苜蓿,并对苜蓿草产业的发展和苜蓿生态效益进行了阐述。从而说明苜蓿草业是新疆农业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乌兰县草地资源及生产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兴起 《青海草业》2008,17(3):18-22
对乌兰县市、县分设后的天然草地类型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对牧草生长季的气象条件和生产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近年来,该县牧草生长季气温比1980年升高值分别为6月1.6℃、7月1.7℃、8月3.7℃,降雨量同比增加为80.7%、15%和55.7%,但时空分布很不均匀。近三年的草地产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1980年相比,监测的五个草地型均为负增长,赖草、芨芨草和驼绒藜三个草地型的减少幅度分别为54.64%、32.01%和33.61%。全县理论载畜量小于30万羊单位。  相似文献   

9.
苜蓿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  李波  赵洪波  杨蔚然  杨曌 《草地学报》2012,20(1):96-10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来自国内外的30份苜蓿(Medicago L.)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2条带,其中59条带是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平均值为74.5%,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1.2条带.用POPEGENE 32软件分析多态性指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3727和1.4280,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利用扩增结果进行遗传距离分析,构建了分子树状图,可以把30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包括准格尔、敖汉、肇东等19份种质材料;金达苜蓿单独划分为1类;第3类包括和平、德宝等10份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按照野生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和一年生品种,对我国苜蓿的种类及分布,以及其含有的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进行讨论,并就苜蓿的产业发展和应用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省级动物疾病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动物疫病信息系统来动态监控预测诸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的发生、分布、蔓延已成必要。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正可与动物疾病信息相结合,通过搭建疾病信息系统平台,对疾病实施动态监控预测,为动物疾病防治提供决策支持,减少损失。   相似文献   

12.
中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2000个气象台站(哨)的气候数据为依据,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平台对我国的苜蓿(Alfalfa)进行了单项气候和综合气候区划.我国苜蓿综合气候区划共分为6个区域,第Ⅰ,Ⅵ区域为不适合种植或极少有适合苜蓿品种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46.14%.其他4区从气候上适合于苜蓿生产,占国土总面积的53.87%;Ⅱ,Ⅲ,Ⅳ区域属于传统苜蓿种植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3.29%;Ⅴ区主要位于亚热带,耐湿、热品种在本区域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结合苜蓿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品种试验结果和秋眠性等级等,对各区域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了推荐,这对于指导我国苜蓿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丹东地区柞蚕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为气候最适宜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和气候不适宜区,为丹东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配方施肥对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中苜2号苜蓿规模化种植中肥料利用率低、施肥量和施肥比例不确定等问题,通过“3414”测土配方施肥设计,并结合理论优化模型及计算机模拟寻优技术,筛选中苜2号栽培的最佳施肥量和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中苜2号苜蓿生产性能有明显影响,处理N2P2K2株高最高,为22.76cm,较对照处理N0P0K0高4.39cm;冠幅最大处理是N3P2K2,为21.43cm,较对照处理N0P0K0高5.76cm。施肥后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为0.24%~16.75%,增产率最高为处理N2P3K2,产量10981.59kg/hm^2,最低为处理N2P2K3,产量9428.78kg/hm^2。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氮含量60.80kg/hm^2、磷含量52.12kg/hm^2、钾含量36kg/hm^2,产量为10363.74kg/hm^2;最优施肥配比区为氮含量60.03~61.60kg/hm^2、磷含量51.37~52.96kg/hm^2、钾含量35.63~36.25kg/hm^2,产草量10344.92~10382.56kg/hm^2。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玲  陈全功  闫培洁 《草地学报》2018,26(5):1124-1131
利用基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的改进CASA模型,估算2004-2008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4-2008年中国草地NPP年平均为489.4 g C·m-2·a-1,5年里草地NPP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草地NPP的积累期主要发生在水、热搭配较好的4-10月,占了全年总量的89.1%。春(3月-5月)、夏(6月-8月)、秋(9月-11月)、冬(12月-2月)四季的草地NPP各自占全年总量的18.6%,59.6%,17.4%和4.5%。由年际、月份—空间和季节—空间的NPP变化可知,适宜的水热搭配是草地NPP积累的关键。中国草地NPP随经度的递增而逐渐增大,随纬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其变化规律与水、热状况的地带性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李林  何剑斌  董婧  杨勇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1):168-171
构建动物疫病应急辅助支持系统来动态监控处理诸如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病的发生、蔓延已成必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可与动物疫病信息相结合,通过搭建疫病应急辅助支持系统,对疫病应急实施动态监控,为动物疫病应急提供决策支持,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检索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田间试验数据,采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系统探究种植年限对苜蓿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与1~2龄苜蓿相比,随种植年限延长,土壤含水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变化率在-38.0%~-24.0%和-46.5%~-20.2%之间,土壤有...  相似文献   

18.
供氮水平对不同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兰州秦王川地区以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Longdong’)为材料,设置3个供氮水平处理N0(0),N1(51.75kg.hm-2)和N2(103.50kg.hm-2),对其产量、株高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以探讨供氮对紫花苜蓿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供氮对紫花苜蓿综合影响明显,供氮能显著提高其产量,且产量随供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N2水平下紫花苜蓿总产量最高,甘农3号的最高鲜草产量为51005kg.hm-2、干草产量为14856kg.hm-2,陇东苜蓿鲜草产量为35486kg.hm-2,干草产量为11217kg.hm-2,甘农3号明显优于陇东苜蓿;供氮还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株高,株高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甘农3号表现更佳;供氮也改善了紫花苜蓿营养品质,显著降低2个品种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提高其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因此,从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考虑,该地区最佳施氮量为103.50kg·hm-2。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23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黄土高原地区轮作与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的高产期在2~5年,其中在第5年达到最高,尔后产草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逐年下降;施肥具有延长其生长年限的作用;产草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增减辐度较大,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生产中,应根据苜蓿的生长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新军  安沙舟 《草业科学》2010,27(5):122-129
为了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化发展,在对目前具有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思想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模型(CLUE-S)的理论方法重点分析基础上,认为CLUE-S模型是基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上,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较好的模型。它是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变化间存在的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邻域性及政策约束性等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建立的一种土地利用空间分配模型。考虑到该模型具有以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且可以模拟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试探性地将该模型与GIS耦合,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说明,CLUE-S模型是一个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较好的模型,对增强土地规划辅助决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