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兆虎  王神云  王红  于利  李建斌 《蔬菜》2014,(10):53-54
日光温室春甘蓝栽培从定植到采收只需要50 d左右,春节前上市效益高,每667 m2产量为3 000~4 000 kg。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等环节介绍了春甘蓝日光温室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少华  陶玉池 《蔬菜》2014,(12):49-50
鄂东平原地区番茄秋延后栽培主要是利用大棚设施条件进行夏播、秋栽、秋冬收。早熟品种一般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中晚熟品种一般于7月中下旬播种,8月中下旬至9月初定植,一般每667 m2定植4 000~4 500株。做好温湿度管理、保花保果、植株调整、水肥管理、催熟等大田管理工作,10月至次年1月采收上市,每667 m2产量为3 000~5 000 kg。  相似文献   

3.
张建华 《蔬菜》2017,(5):44-45
通过对日光温室茄子秋冬茬栽培现状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日光温室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提出了育苗、整地施肥、定植及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般标准日光温室大棚667 m~2可产茄子5 000~6 000 kg,收益15 000~20 000元。  相似文献   

4.
以引进的"库帕"紫椒为试材,设置大-小行距70cm-40cm及不同株距45cm(双株定植)、35cm(双株定植)、30cm(单株定植)、20cm(单株定植)4个水平,研究西宁地区大棚彩椒不同定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株行距为35cm×70cm-40cm时与其它定植密度之间产量达差异显著水平,采用双株定植的栽培模式彩椒的产量较高,折合667m2栽植6 000~7 000株是最理想的定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陕西蒲城大面积推广大拱棚三膜覆盖栽培早春西瓜与秋延迟辣椒轮作栽培模式。每亩产西瓜3 500 kg以上,收入7 000~9 000元;产辣椒2 000 kg左右,收入3 000~5 000元。这种瓜菜轮作模式投资少、效益高,被瓜农普遍接受。其生产技术如下:1茬口安排1.1早春西瓜1月中下旬育苗,2月下旬定植,5月中下旬采收第1茬瓜,6月中下旬采收第2  相似文献   

6.
<正>1起垄栽培苗木定植前,667 m2施入3 000~4 000 kg腐熟有机肥并进行深翻,按照宽0.8~1.2 m、行距2~2.5 m、深25~35 cm的标准起垄,垄上作畦,畦内栽树,既有利于节水灌溉,又能有效防止涝害。对于未起垄栽培的温室,可在树盘下覆草,并从行间取土挖沟覆盖,逐步变平地栽培为垄上栽培,增加活土层厚度,改善树干底部光照和通风透光条件。采取行距为2~2.5 m、株距  相似文献   

7.
葡萄设施栽培极早熟丰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燕  蒋德俊 《河北果树》2003,(6):27-27,31
葡萄设施栽培,如果技术得当,可比常规露地栽培提早上市 100 d(天)左右,实现当年育苗,当年定植,当年丰产,一年定植多年丰产,667 m~2年均产鲜葡萄 2 000~3 000 kg,产值可达 30 000~45 000元。1 品种选择 适宜温室栽培的品种有,京秀、红旗特早玫瑰、超  相似文献   

8.
屈小江  唐明全 《蔬菜》2015,(4):45-46
大棚蕹菜在成都地区栽培效益显著,667 m2产量达8 000 kg、经济效益2万~3万元,值得大面积推广。从选种、选地、建棚、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大棚蕹菜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瑶峰镇于2000年引进金寿杏,在当年冬季建起金寿杏日光温室大棚50个。通过2001~2005年的试验、摸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当年定植、当年扣棚、次年4月下旬果实成熟,平均株产1~2kg,第3年平均株产5~7 kg,4~5年生树平均株产20kg以上。现将金寿杏日光温室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供参考。1定植经过几年的栽培对比试验,适宜的温室金寿杏栽植密度应为1.0~1.5 m×2.0 m,即667 m2(亩)定植株数为200~330株。在温室内按南北行向规划好的株行距,挖深60 cm、宽80 cm的沟,667 m2(亩)施入4 000~5 000 kg腐熟的有机肥,与土拌匀回填沉实。选择生长…  相似文献   

10.
正越冬黄瓜,一般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定植,12月中下旬开始采收,每亩产量15 000~20 000 kg,效益可观。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选择适合越冬栽培的优良品种,如津冬1、津优35等。种子要求纯净度高、发芽率高、生长势强。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先将种子浸入60℃温水中1~2分钟不断搅拌,加水使温度降  相似文献   

11.
正草莓营养丰富,比苹果、葡萄含量还高。大棚草莓栽培容易,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好。1培育壮苗8月上中旬,选择草莓匍匐茎上前期生长的健壮小苗,移植到露地苗床或塑料钵中进行育苗,要求育苗床土或钵土保水性、透气性好,草莓移植后需覆盖遮阳网降温。2合理定植定植前对大棚内土壤进行耕翻。同时亩施腐熟厩肥3 000~4 000kg,复合肥50~60kg作基地,然后作畦,畦宽(连沟)1m,畦沟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北方地区设施蔬菜面积迅速增加。由于番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且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易掌握,种植番茄成为很多新菜农的首选。北方地区春茬番茄在1~3月定植,4~6月采收,留3~5穗果,平均产量4 000~6 000 kg/667 m2。由于病害(春茬主要病害:叶霉病、茎基腐病、灰霉病和晚疫病)造成普遍减产10%~30%,严重制约了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1主要病害为害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池菊英 《蔬菜》2014,(7):50-51
从品种选择、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秋延后辣椒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667 m2辣椒收入达7 000~10 000元,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4.
露地西瓜、蔬菜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福源 《蔬菜》2014,(7):54-57
西瓜间套作蔬菜,便于操作,每667 m2可增收6 000~8 000元。从品种选择、育苗、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几方面总结了露地西瓜、蔬菜间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周广金 《蔬菜》2021,(9):41-42
为了满足市场对芦荟药用、食用、美容、保健及居家盆栽观赏的不断需求,近年来进行了库拉索芦荟引种栽培尝试,采用温室保苗、大棚移栽定植、早春栽培管理、温室越冬的方法进行芦荟栽培,当年移栽,当年收获,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春提早大棚整地,小高垄做畦,双行定植,中耕除草,夏季排涝放风,秋季采摘分株,冬季温室越冬等栽培措施,每667 m~2生产新鲜商品叶片9 000 kg,综合效益40 000余元,这一技术为北方地区发展芦荟生产提供了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1地块与品种选择壤土、砂壤土较适合西兰花的生长,要求地块要有灌水和排水条件,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品种以适合当地生产的品种为宜。2栽培季节西兰花在本地区可春秋两季栽培,以秋季栽培质量最好。春季3月10~15日保护地播种育苗,4月15~20日定植,6月中下旬收获;秋季6月20~30日遮阳网覆盖播种育苗,7月25~31日定植,9月中下旬开始收获。3整地施肥定植  相似文献   

17.
导读:为促进有机农业发展,提高嫩早1号南瓜的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户的收入,对嫩早1号南瓜春大棚有机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包括育苗前准备、培育壮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的技术内容。通过应用该技术,嫩早1号南瓜产量和口感提升,售价高于常规栽培南瓜50%以上,每667 m2产量在3 000 kg以上,产值达8 000~10 000元,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冬种板田蔬菜是指岭南地区农民利用收割完的晚稻冬闲田来种植的蔬菜.冬种板田青花菜栽培方法简单易行,植株生长时间短,投入成本低,效益高,产品以出口港澳地区和本地销售为主.栽培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开始定植到翌年2月收获结束.定植至收获只需60~65天,一般每667 m2产量1 000~1 500 kg,产值2 000~2 500元.现将其栽培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鄂优娇艳是武汉宏达种苗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代杂交茄子新品种,具有早熟、株型紧凑、长势较强、坐果率较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其株高约80 cm,果实长棒形(果长25~30 cm,果径5 cm左右)、紫黑油亮,果肉细腻,品质较好,每667 m^(2)产量4 000~5 000 kg,适宜春秋露地或保护地栽培。该文介绍了鄂优娇艳茄子的特征特性,并从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其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宋继昌 《长江蔬菜》2014,(13):35-37
应用富含腐殖质、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及透气性强的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草莓,其长势强,产量高,果实鲜红艳丽、清洁卫生,商品性好。运用栽培设施、选择鬼奴干、丰香等优良品种,9月中旬定植,翌年1月成熟上市,不仅实现了反季节销售,丰富了冬春果品市场的花色品种,而且时逢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市场需求旺,产品售价高。667 m2可获得1 500~2 000 kg的较高产量,销售旺季时可卖到50~60元/kg,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