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阳明心学渐次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选题,王阳明也成了许多地方提升自身知名度,打造特色文化的品牌。但王阳明曾经到过贵州,一直受到偏见和误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教师岗位探讨了对大师王阳明心学理论"知行合一"在学生工作方面的应用,把中国传统精华用于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理学至宋明时期开拓了绝无仅有的鼎盛时代。但至后期,逐渐陷入了无所作为的思想困境。明朝中后期,思想文化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危机。为有效地回应和拯救这在变化中不断加深的危机,王阳明深受朱子学说影响,创建的“心学”,其基本宗旨和理论来源均来自于程朱理学,是对程朱理学扬弃的结果,是儒学发展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作为美学理论,不仅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美学思想,而且包容了儒道玄佛各家的思想精义。依据现代文艺理论,在文艺学的整体观念架构上,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艺术体验、构思和传达三个方面对《文心雕龙》的创作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作者"道法自然"、"以情为本"、"雕镂龙文"和"为文之用心"的创作观,从艺术创作的维度以新的视角探讨这部经典著作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主要从大学生的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业观等方面对跨世纪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总体上看他们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供了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着广泛的理论依据。本文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这些不同的视角来探寻其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和实践观是它的哲学依据,教育学中的启发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渗透性原则、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是其教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和社会学依据更是印证了它的科学之处。  相似文献   

7.
东乡族、保安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相当丰富、独具本民族风格的民间文学,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学素材。但是目前,对该民族的文学研究却因难以应付复杂多样的创作实践而凸显阐释的无力和批评的错位。本课题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及其重要的思想内涵、精神指向、时代文化特性等层面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原型批评理论,探究东乡族、保安族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魔鬼形象的原型,从而对这两个民族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进行审视与反思,发掘他们的艺术创作源泉,从而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指导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8.
英国"湖畔派"与中国的"荷花淀派"文学虽然属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时代文学的两股文学流派,但是这些作家们对家园对生活的热爱和眷恋使得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通过描绘大自然来建构他们的文学世界。由于环境和经历的差异,"荷花淀"派作家的生态观和英国作家哈代的生态观以及他们的人生态度、作品风格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哲学身心观的视角,认为东方思想的一个特征在于将通过修行获得的体验作为开启意识的方法论通路,通过身心的修行过程体验性地被确认和被认识,是基于这种经验将其以理论的形态表现出来,理解西方体育理论与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误读、文学误读、人文误读、甚至文本误读,产生于集体或者个体无意识或有意识偏见的比附归化。笔者认为关于文化误读一词,我们可以将其拆分开解释。
  文化,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汇,至今没有一个有普世价值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总的来说,文化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和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由于它是一个长期的,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历史性的人类产物,那么个人或者某一民族甚至社会整体对于本民族或者外来文化的解读存在误读似乎也就顺理成章。因为人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对待同一事物必然具有差异性,而其构成的民族或社会可能也跟从主流思想对文化的理解造成误读。误读中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学文本的误读,也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误读,这两种误读中既有无意识的误读,也有有意识的误读,进而可以解释有些误读是有益文学发展的,而有些是误读是有悖于文学本貌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用各自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在文人品格、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三个方面产生了既对立又互补的深远影响。本研究试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立足点,通过对古代文人的创作实践和文学观念的分析,从而探讨其对与中国古代文论品性确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从语义学的角度溯源《中庸》首章,以其作为基础讨论对于“中”和“庸”的理解,朱熹和王阳明均对首章有较为详尽的解读,文章也希望能通过引注他们的解读来谈论文本自身的自洽性,以达到全文逻辑上的贯通,对于首章中的每句话能做主语、含义、所指方面上的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3.
孟子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形成了以性善论为基础,把道德修养放首位,以培育君子和大丈夫为德育目标,以四德为主要德育内容的德育观。他提出了道德教育思想的德育方法体系,深刻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教育观念。重温孟子的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借鉴意义,对当下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对于这一要求,辅导员可以借鉴孔子的“慎言”修辞观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方法指导。《论语》中孔子的“慎言”修辞观不仅规劝、教导别人要“慎言”,还以具体的行为践行“慎言”观,这种理念对辅导员的自身发展及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代,理学思想占据着社会的主导方向,浓厚的理学思想严重阻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的合理欲望和要求不仅不能得到满足反而遭遇到强大的压制。汤显祖凭借其独特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我们创作了一部浪漫主义佳作《牡丹亭》。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奇特的构思,通过对“情”的歌颂彰显出自己的“至情”观,以此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充分的展现出自己的才情,从而使整部作品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而传统教学设计观相对滞后,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在无形中阻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生本教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认真领会生本教育的精髓,紧跟课改步伐,调整教学设计观,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反思完善。下面就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相似文献   

17.
汉末魏晋时期经学衰微,但在某些时期又显现出复兴的趋势,经学对文学的影响不绝如缕。在经学文学观的影响下,汉末魏晋时期产生了许多歌功颂德、匡时救俗的赋作。建安时期,经学的余绪犹存,接绪两汉辞赋的传统,关乎美刺讽谕的赋作不少。魏明帝时期的辞赋充斥着浓厚的尊君思想和谶纬成分。晋氏受禅以后,经学复兴,歌功颂德之作不断涌现。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左一隅,此时润色鸿业的辞赋仍然存在。汉末魏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创作张扬个性,突出个人情感。抒情赋的大量涌现与古文经学对个性觉醒的启迪作用关系密切,王肃之学重视亲情,经学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抒情赋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共核观作为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认为形式为构成内容核总量的重要变量,翻译中可以有形式的变化,但其承载的内容不能变。内容与形式的二元性并非是矛盾的、冲突的、排斥的,而是彼此交融的关系,文学翻译的任务,就是要通过语言的形式转变,达到内容再生,实现译文的意义、声音、意像、张力、美感等各种要素一起构成的综合核总量和原文相当。  相似文献   

19.
傅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翻译家,其在翻译理论方面造诣极深,翻译实践方面著作颇丰。其深厚的中法双语功底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翻译学界的地位。本文以巴尔扎克作品汉译为例,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具体策略,探究其翻译观。  相似文献   

20.
佛教的生命观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相比较,既存在共同点,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马克思主义的生命观强调,生命存在是生命观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佛教中用"缘起"来阐释生命,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联系是普遍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生命观认为生命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这种观点在佛教中也能找到蕴含。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关注的关爱生命及动物保护观念可以从佛教的生命观思想中提取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