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异乡记》中,张爱玲以"文化他者"身份进入异域视域,以上海人视角、文学审美视角记录她对异乡风景的感知,发现了局内人无视或无法感知的"真正的风景"。"他者"心态贯穿张氏的整个创作,也是她给自己设定的一种文学定位。作品渲染都市文化与乡土文化的互相对峙,言说主体的孤独、酸楚,同时也显现出对中国人人性和内地农村的思考。《异乡记》呈现出一个罕见的受"隐身人"的绝对情感控制、千里寻夫的小女人张爱玲,隐身人牢牢掌控着"我"的心境、视角与述说的节奏,并直接导致了《异乡记》纠结、复杂的心理情感和极端失衡、扭曲、指向自我的文本。  相似文献   

2.
海派文化是在吴越文化的基础上生成的都市文化,它主要由吴越文化、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混杂而成。以海派文化作为研究视角,海派文学的商业性、现代性是研究的热点,其传统性则有待于拓展、深化。从传统文化角度加强海派文学研究,有助于把握海派文学的全貌、本质,也有助于认识海派文学精神的复杂、多元,揭示海派文学的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弘扬质量文化的过程中,君乐宝乳业实现了三步走,分别是"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员质量文化理念"、"夯实基础,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文化体系"、"健全机制,狠抓全员质量文化体系的贯彻落实",切实将质量文化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天人合一"与儒家思想中"中庸之道"的影响,重视道德,为世界体育文化注入了新元素。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与儒学、道教融合交织影响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古代产生顺应自然、天人相应的"养生"体育文化,也为未来人类社会体育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已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化符号,其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软实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打造《亚鲁王》文化品牌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开发《亚鲁王》文化,要正确评估民族文化的开发价值,建好《亚鲁王》民族文化生态产业园,与开发攀岩等文化结合起来。可把《亚鲁王》民族文化生态产业园建成集旅游观光、休息娱乐、科学研究、学习考察、民俗活动等于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功能园区,把紫云格凸河打造为"国家攀岩公园"和"世界攀岩圣地"。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文化资本论的理论视角,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资本是新的城市文化资本积累的内容之一。以城市文化资本创造为导引,从精神性、行为性和视觉性三个层面出发,以聚集大量多元化观念的人群,培植高度活跃的创意行为,创造具有"城市名片"、"城市记忆"价值的创意景观等多种路径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资本。  相似文献   

7.
图像文化的兴起,给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图像文化的冲击下,文学努力地坚守着自身的特质,沿着自身的道路顽强地发展着,文学终结只是一时的谎言。面对图像技术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文学与图像的共生关系,借助图像的传播优势,为文学的发展服务。面对视听文化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文学性,回归文学的价值本位,稳固文学在文化领域中的话语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悲剧作品,即使是悲剧作品也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鲁迅生活在积弊已久的中国,深感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意识对中国人思想的麻痹。鲁迅在其小说中竭力撕毁传统文化中虚假圆满的面具,以期达到拯救国民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文化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和由此形成的"太行山精神"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太行山精神"对大学精神培育和社会主流价值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草原》2012,(2):98-98
正诗歌是草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草原人民重要的文学表达形式之一。为推出更多优秀诗歌作品,进一步弘扬草原文化,繁荣草原文学,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决定举办草原题材精品诗歌朗诵会,作为第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11.
关纪新 《草原》2010,(10):93-95
面对着中国多民族的文学现实,我们时常获得的一个深刻感受,即文学乃是文化的栖息地,文化又是民族的栖息地。一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实为该民族之命脉所系。土家族,地处我国版图的华南腹地。然则就其所处的文化生态而言,却又颇似沈从文笔底的湘西苗民,世代被遮蔽在遥远氤氲的"边城"氛围之下。  相似文献   

12.
章克标属于早期海派作家,他的创作与上海租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租界杂糅的文化环境,影响其文学创作的态度。作为一个早期的租界文化漫游者,他对文学的态度是暧昧不清的,既爱又恨的姿态使他徘徊于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并在租界文化的影响下渐渐沉沦。租界以其复杂多元的文化深刻地影响了章克标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受到种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鲁迅采取"直译"翻译方法的根源,可以运用译学研究文化学派的理论,从文化层面上予以解读,以此探得操纵其"直译"方法的思想意识和诗学,表现为"洋为中用""拿来主义"的文化立场以及实现中国语文改革,建立现代新文学的文化目标,从而揭示翻译具有的思想和文化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全新视角出发,着重剖析体育与文学在社会功能、审美认识功能、教育与娱乐功能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彰显"体育文学",把各种体育活动以文学作品形式加以表现的艺术形态,其融生命、健康、审美、文学于一体,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新乐园"是源于圣经预表(阐发类比意义或预表意义的经文)、始于新英格兰清教徒的美国自我界定,对这一观念的继承直接导致了美国文学(尤其是19世纪美国文学)中大量"新亚当"形象的出现。文章主要以库柏、惠特曼和詹姆斯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为例,探究19世纪美国文学中的"新亚当"形象,力图勾画出"新亚当"形象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迥异姿态,揭示出这种逐渐从简单到复杂、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轨迹及其对理解美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误读、文学误读、人文误读、甚至文本误读,产生于集体或者个体无意识或有意识偏见的比附归化。笔者认为关于文化误读一词,我们可以将其拆分开解释。
  文化,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汇,至今没有一个有普世价值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总的来说,文化是一种产生于社会的现象,是由人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和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由于它是一个长期的,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历史性的人类产物,那么个人或者某一民族甚至社会整体对于本民族或者外来文化的解读存在误读似乎也就顺理成章。因为人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对待同一事物必然具有差异性,而其构成的民族或社会可能也跟从主流思想对文化的理解造成误读。误读中既包括对本民族文学文本的误读,也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误读,这两种误读中既有无意识的误读,也有有意识的误读,进而可以解释有些误读是有益文学发展的,而有些是误读是有悖于文学本貌的。  相似文献   

17.
审计文化是审计组织机构及审计工作者在履行法定职责、实施经济监督行为中形成的理念、追求的价值、遵循的规范等,它具有审计科学的内涵、审计职业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构建审计文化将决定审计能否有效发挥"免疫系统"作用,审计事业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文章从审计文化的内涵,高校审计文化教育的物质、制度及精神等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读经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山东教育厅对经典的删节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若轻易删节经典,则会破坏文本的完整性,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的培养。对其中过时的内容,人们应以"了解之同情"的心态对待,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探讨的方式读经,从而跳出"读与不读"、"删与不删"的怪圈。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者普遍认为平和冲淡、闲适自然是周作人散文的风格,然而周作人自己却尤其看重散文的"苦涩"味。"苦"表现在思想内容上,"涩"则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苦涩"结合而成为他20世纪30-40年代散文的一种独特风格,这与他的文学主张、个人气质及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另外,这种"苦涩"味也成为一种文学传统,对诸多作家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草原》2012,(3):98-98
正诗歌是草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草原人民重要的文学表达形式之一,为推出更多优秀诗歌作品,进一步弘扬草原文化,繁荣草原文学,活跃群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