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几年前,笔者觅得一株代代,高2米多,根部主干直径6厘米,露根多而粗壮。但听说,地栽十余年,旺长却从不开花。拿回栽活后,多次琢磨,经过嫁接改造,成了制作赏花观果盆景的好素材。当年栽留主干30厘米盆栽成活,萌发几根新枝。次年,以挂果代代枝条“劈接”,失败了;以后又几次嫁接,均告失败;今春又接,还是  相似文献   

2.
柑桔类嫁接,以往一般采用覆上枝接或靠接,但受气候,搬运等条件限制,繁殖效率较低。山东昌乐县建委杨守章同志经多次试验,采用绿枝嫁接桔类树,培育出了“一株多能”的盆栽,提高了观赏和实用效果。其中有代代接泡桔、柑子;桔接脐橙;桔接金枣、桔红;佛手接泡桔、脐橙;香橼接万寿果等。有的绿枝嫁接植株当年即可结果。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旨在筛选红榉嫁接的最佳方式和适合嫁接繁殖的种源。本研究以7个不同红榉种源优株1~2年生枝条为接穗,以4年生榉树实生苗为砧木,分析插皮接、双舌接、劈接、芽接4种不同嫁接方式的成活率。结果表明:春季嫁接时,枝接方式平均成活率为88.7%,明显优于芽接方式的32.4%,插皮接、双舌接和劈接这3种枝接方式在0.01水平上与芽接差异显著;枝接方式中,插皮接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4%,但与双舌接和劈接相比,总体无差异;种源间嫁接成活情况分析表明,莒南种源(JN)优株嫁接成活情况最好,平均成活率为90.8%,隶属函数值为90.34%,上海辰山植物种源优株嫁接成活率较低,仅为62.5%,隶属函数值为0.01%。本研究筛选出插皮接这一红榉最优嫁接方式,以及最适合嫁接繁殖的种源——莒南种源。  相似文献   

4.
苗木繁育过程中,普遍采用先扦插,移栽后苗木形成一定的规格再进行嫁接,但苗木的繁殖速度较慢。笔者多年采用先嫁接后扦插的方法来繁殖、改良品种获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方法如下: 1.嫁接时间一般选择在9月,视砧木在未停止生长之前进行,过早接芽易萌发,过晚成活率低。用芽接的方法,如果接穗不易取芽可采用带木质芽接,嫁接的部位视其插条的长短,长枝每隔10~15厘米接1芽,短枝在枝条的上端接1芽。  相似文献   

5.
梅花的繁殖     
梅花的繁殖常以嫁接为主,压条、扦插也能成活,在杂交培育新品种或培育砧木时,也可采用播种繁殖。●嫁接嫁接是繁殖梅花最常用的方法,成活率极高。砧木可用桃(毛桃、山桃)、杏和梅的实生苗或桃、杏的根。 1.春季嫁接早春发芽前可采取切接、皮下接(砧术较大者),也可芽接(包括长片小芽腹接)、劈接等。 2.夏季嫁接第一次新梢成熟,第二次梢萌发前,进行接穗带叶劈接,适于多品种嫁接或高枝换  相似文献   

6.
杜鹃嫁接,目前主要采用嫩枝顶接。在嫁接中,除了按操作程序进行外,尚需注意并做好四点: 一、为避免把病虫害带进接枝,影响成活,在嫁接前7—10天,应对接株和接穗治虫一次。药物可用各地花店有售的“花卉防病治虫剂”,用水调和后进行喷洒。二、嫁接用器具如刀片、剪刀  相似文献   

7.
旨在筛选红榉嫁接的最佳方式和适合嫁接繁殖的种源。本研究以7个不同红榉种源优株1~2年生枝条为接穗,以4年生榉树实生苗为砧木,分析插皮接、双舌接、劈接、芽接4种不同嫁接方式的成活率,结果表明:春季嫁接时,枝接方式平均成活率为88.7%,明显优于芽接方式的32.4%,3种枝接方式在0.01水平上与芽接差异显著;枝接方式中,插皮接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4%,但与双舌接和劈接相比,总体无差异;种源间嫁接成活情况分析表明,莒南种源(JN)优株嫁接成活情况最好,平均成活率为90.8%,隶属函数值为90.34%,上海辰山植物种源优株嫁接成活率较低,仅为62.5%,隶属函数值为0.01%。本研究筛选出插皮接这一红榉最优嫁接方式,以及最适合嫁接繁殖的种源—莒南种源。  相似文献   

8.
<正>2008年秋,从花市买来一小株开白花的蟹爪兰。2009年1月15日发现烂根,为了保留这个品种,我取其茎节作接穗,嫁接到一株仙人掌上。当时不清楚冬季嫁接能否成活,为增加成活率,我在仙人掌茎两侧各接1穗,结果两个接穗都成活了。这是个偶然的发现,高兴之余,我分析了一下,之所以成活,主要是冬季居室具备嫁接成活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红枫绿枝腹接后,不必套袋或堆土,也无需遮荫。接后25天,可剪除嫁接部位以上的砧木,以促进接穗萌发、抽生新枝。按上述作法,红枫绿枝腹接成活率可达85%以上,最高植株生长量达65厘米。  相似文献   

10.
山茶花劈接、是以普通油茶种子催芽后长出的胚芽作砧木,用山茶花母株当年萌发的春梢作接穗进行嫁接的一项新技术。我所自1980年开始,用劈接法嫁接茶花一万多株,成活率达90%以上。经苗圃培育一年半之后,幼树高达25—30厘米,地径粗0.4—0.5厘米。根系发达,侧枝旺盛,且开花较早。实践证明:劈接法具有省工、省穗、成  相似文献   

11.
腊梅别名黄梅、香梅、干枝梅,腊梅的嫁接过去一般都采用早春切接或夏季靠接。近年本人采用嫩技嫁接育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时间从4月—9月都可以,以6月前为好。砧木用狗芽梅和腊梅的实生苗;接穗取嫩枝或半木质化枝条,长6—7厘米左右,接穗剪去顶尖,上部留2片叶子(剪掉一半),下面叶片全部去掉。嫁接方法:砧木留头或去头都可以,嫩枝接穗接嫩枝砧木,半木质化接穗接半木质化砧木。  相似文献   

12.
1.选株:选二至四年生、植株矮壮的茶花作砧木,在5—6月上旬,剪去当年萌发嫩枝的枝顶,用嫁接刀或剃须刀片居中劈进0.5—1厘米即可。 2.切接:将选好的与砧木品种颜色不同的名贵茶花做接穗,如  相似文献   

13.
用枝接繁殖花木有多种方法。但存运用这些方法时,砧木与接穗的接口往往不能全部吻合。使接株的生长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在枝接时采用阶梯形接法,则可以克服上述不足。嫁接时间宜选在花木芽头将要萌动时,在浙江等地正值“惊蛰”前后(即3月上旬)。接前先把在圃  相似文献   

14.
养花小窍门     
邻家拆迁,有一株径粗6~7厘米、高150厘米的毛桃,我觉得弃之可惜,遂在1998年冬天挖起,只保留20厘米高的基部,栽于屋后阴湿处,想通过嫁接,养成果树树桩盆景。1999年3月初,我采用皮下插接法,在断口处皮层嫁接了2支水蜜桃和1支美人梅接穗。5月,美人梅成活.水蜜桃未成活。毛桃桩萌发了一些嫩枝,有的还很粗壮,因其时我正在搞菊苗嫩头嫁接,成活率几乎达100%。受此启发,便试着采用嫩枝嫁接进行补救。于是  相似文献   

15.
蜡梅的优良品种,用播种法种质常变劣,扦插压条不易生根,芽接、枝接成活率也均甚低。本人经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发现用带叶腹接的方法成活率极高,基本上能全部成活。并能当年成型当年开花。一、嫁接时期 5月至9月均可嫁接,但早期嫁接的能当年成形当年开花,故以5~6月进行较好。二、砧木培养实生苗、狗牙蜡梅的压条苗、分株苗均可做砧木。先将砧苗按行距70厘米,株距40厘米栽好,下部不使有分枝。待长至径1厘米上下时,即可  相似文献   

16.
西鹃生长慢、株型小,大都采用高接法繁殖,以获得较大的植株。嫁接西鹃按时间可分为春接、夏接和秋接;按砧穗形式可分为老枝接老枝、新枝接新枝和老枝接新枝,其中以新枝接新枝成活率最高,愈合时间最短。嫁接方法有切接、劈接、腹接和靠接等。在砧木粗于接穗时,一般采用切接或腹接;在砧穗等粗时采用劈接;西鹃新枝嫁接方法简单,成活率高,靠接一般较少采用,但可用自身靠接进行造型补缺和繁殖名贵品种。其中以切接法使用最多,以植株顶端、强枝、新枝部位的嫁接为最好。如何把诸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是嫁接成功的关键。西鹃嫁接,砧木一般多采用大叶毛鹃,株型较好的夏鹃也可以,但接穗品种必须与夏鹃长势相同,如‘王冠’、‘寒柏牡丹’等,不宜选用长  相似文献   

17.
<正>10多年前,我从花卉市场买了一棵柑橘,第二年结了两个橘子,但树干细弱,很不受看。何时才能粗壮呢?这时我想起这株柑橘5月下旬从根部萌发出的一个枸橘枝条,不禁眼前一亮。原来柑橘是嫁接在枸橘上的,我何不也用粗壮的枸橘作砧嫁接柑橘,试着制作桩橘盆景?于是我到农村寻找枸橘,然后逐步实施。经过7年的反复实践,终于成功地培育出桩橘盆景。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月季嫁接的传统方法是在主枝上进行,尽管主枝嫁接在月季生产是普遍应用,产生的效益也很可观,但笔者在实践中还是感到它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操作不便——垂直的主枝加上侧枝的干扰,对嫁接效率有直接影响;二是成活率低——接芽萌发慢,剪砧后有整枝死亡和萌芽又缩芽的现象。而采用侧枝嫁接法嫁接的月季,即使时间上比主枝嫁接晚30天,但两月后其株形、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环剥不同宽度和截干来调控对油茶大树嫁接芽的营养供应,探讨油茶大树嫁接管理的更优方法.试验结果表明,5月份油茶大树嫁接环剥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方式,环剥0.5 cm效果最好,建议在生产管理中采用该方法;截干处理因营养过剩,嫁接芽萌发后生长呈不正常状态,建议不使用该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牡丹之乡菏泽传来喜讯:菏泽牡丹换芽嫁接获得成功!加速牡丹繁殖的这一关键性课题得以解决。长期以来,牡丹一直采用分株、枝接或根接等传统方法繁殖,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此,菏泽市集中力量进行了牡丹换芽嫁接技术研究,历时六年。他们通过对嫁接适宜时间、换芽及砧木选择、接芽部位、芽接技术等方面的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换芽嫁接的成熟经验,这项技术日前已通过鉴定。山东农学院杨念慈教授等专家一致认为:“该项嫁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创,在牡丹繁殖技术上居国内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