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几种除草剂组合对蒜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除草剂对蒜田杂草防除效果和对大蒜的安全性影响,进行了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混生的常规草相蒜田和阔叶杂草占据优势种群的蒜田除草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常规草相蒜田,以综合防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目的,可以选择7%草酮·16%乙草胺·12%乙氧氟草醚复配剂或30%二甲戊乐灵·10%乙草胺·4%乙氧氟草醚复配剂;对于以荠菜为优势杂草种群的蒜田,可选择24%乙氧氟草醚;对于以猪殃殃及其他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群的蒜田,可选择12%草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蒜田草害较为严重,为此我们应用了菜草通、果尔与佛手混用、菜草通与乙草胺混用进行化除试验,除草效果分别达96.8%、98.5%和99.9%。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 1月中旬 ,调查蒜田病虫越冬基数时 ,在城关镇小潘庄、刘集乡大冉庄蒜田内均发现大蒜须根根尖上有畸形肿大现象 ,以前从未见过。今年 3月上旬 ,在官渡镇吴庄、大孟乡茶庵村蒜田内再次见到该症状 ,于是 ,拔些带土的蒜株 ,经室内剖根观察及病株根际土样冲洗测定 ,确认有根结线虫为害。据报道 ,根结线虫主要为害禾本科、葫芦科、豆科、茄科、伞形花科、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蔬菜及杂草 ,极少为害百合科。目前 ,国内有关根结线虫为害大蒜的报道资料甚少 ,在中牟县尚属首例。据田间观察 ,根结线虫为害大蒜时呈点片发生 ,主要为害大蒜须根…  相似文献   

4.
大蒜是广水市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项目,年均植蒜面积在5300公顷左右,是广水市蒜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每hm^2经济收入在3万元以上。近几年,随着大蒜种植密度的增加,人工除草的难度不断增大。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力人手有限,大蒜生长季节长,使得草害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着广水市大蒜的产量。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相似文献   

5.
大蒜白腐病的识别与防治大蒜是广西普遍栽培的冬种蔬菜品种,分肉蒜、骨蒜两大类型。肉蒜主栽品种为"全州肉蒜",骨蒜主栽品种是"玉林大蒜"。大蒜白腐病在广西各大蒜种植区均有发生,对地上部份及地下部份都造成为害。亦可为害葱、韭造成损失。本病症状的出现包含从叶...  相似文献   

6.
蒜田杂草种群及防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元  苗敬昌 《杂草科学》1993,(2):21-21,18
大蒜是我县传统经济作物之一,以味鲜、个大、洁白无瑕畅销国内外。因经济价值较高。每年种植面积达15~20万亩。但由于长期忽视对杂草的防除,加之近年来推广地膜覆盖后除草困难,致使蒜田草荒严重。据调查,地膜覆盖蒜田每年因杂草危害造成的损失达15~30%。因此,及时有效地防除蒜田杂草,是提高大蒜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1990~1992年我们对金乡县蒜田杂草的种类、群落结构、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同时进行了化学除草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射阳县大蒜作为一般蔬菜品种,已有相当长的栽培历史,但大面积栽培是从90年代以后。1998年秋播种植面积发展到1.7万hm2,占全县夏熟作物总面积的20%左右,成为蒜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茬口布局的逐步稳定,草害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掌握蒜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春季麦田草害调查时,发现草害重的田小麦纹枯病也较重。1983~1984两年的调查结果,重草田内重病田比例大:总草复盖度>40%的三级草害田10块内,发病率>50%的重病田块占80%;总草复盖度20~40%的二级草害田37块内,重病田占64.7%;总草复盖度<20%的一级草害田内,重病田占47.7%。这主要因为杂草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蒜播后20-25d(大蒜3叶期左右)、杂草大部分出齐(2-4叶期),用茎叶处理一次性化学除草,可解决蒜地杂草的危害。从安全性、成本、药效综合分析,以蒜草净及敌草隆+果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油菜田杂草发生及防除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菜是苏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仅苏州市常年种植面积就达90万亩左右。稻一油连作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栽培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油菜面积仍呈上升趋势。杂草是油菜田发生的众多有害生物中的主要一种,苏南地区油菜按草害分类属典型的冬油菜草害区的沿海草害亚区,其特点是杂草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如防除不力将严重影响油菜产量的提高。笔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该地区油菜田杂草发生、演替规律及防除技术做了调查探索。1 苏州市油菜田杂草发生现状及原因苏南地区油菜田按草害分类属典型的冬油菜草害区沿海草害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