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苹果矮化密植的四种树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苹果矮化密植是近年来果树栽培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在世界许多苹果生产国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在生产中开始推广这一栽培形式,各地相继建立许多密植园,但生产上效益较高密植园并不多。究其原因,除土肥管理不当外,主要还是树形选择不正确和修剪方法不合理;未能在短时间内造成适宜的个体与群体结构,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达到早果丰产的目的。相反却出现了树冠内部及行间郁闭,造成病虫害严重,只长树不结果。针对这些现象,这里介绍几种适合于矮化密植栽培的树形,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苹果的矮化密植,是指通过各种生产技术措施降低树体高度,缩小树冠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栽植密度和产量,实现果园现代化管理的栽培方式。1 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1.1 树体矮小,易于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矮化树树体矮小,嫁接在矮化砧上的成年苹果树高仅2m左右,半矮化砧上成年苹果树高仅3m左右,矮化品种的成年苹果树  相似文献   

3.
李靖 《农家顾问》2008,(2):31-31
果树矮化密植栽培具有结果早、品质好、管理方便、品种更新快等优点,已成为果树种植业发展的趋势。桃豫农矮化砧木1号是1992年在毛桃实生后代中发现的半矮化变异类型,其成年树冠不足毛桃成年树冠的1/2,作砧木嫁接其他品种后成年树冠仅为对照的2/3。相对于毛桃和毛樱桃,豫农矮化砧木1号是良好的桃树矮化砧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轻渭北旱塬苹果栽培中土壤干燥化对苹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盛果期乔砧密植园为对照,在萌芽前将相同树龄、相同产量的半矮化砧密植园和矮砧密植园0~30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调整成同一水平,定期监测不同密植栽培模式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的影响,以便为该区域苹果栽培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矮砧密植园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高于半矮化砧密植园,半矮化砧密植园高于乔砧密植园,且从春季到秋季,不同果园土壤水分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大。监测期(2016年3—11月)矮砧、半矮化砧和乔砧密植园的土壤水分蒸散量较同期降水量分别高出4.51、46.37和92.70 mm,生长期(2016年4—10月)分别高出-18.06、22.35和65.34 mm,说明乔砧密植加剧了果园土壤干燥化。矮砧、半矮化砧密植园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较乔砧密植园分别提高了14.98%和9.58%。综上所述,矮砧密植、半矮化砧密植可减缓果园土壤干燥化,提高果园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所以渭北旱塬应积极推广苹果矮砧、半矮化砧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5.
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结果早、产量高、苹果品质好,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等特点。成武县的苹果园80% 以上采用乔砧稀植模式,早期产量低,收益少,生产中关键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进入盛果期,果园严重郁闭、光照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果实品质低,果园作业难度大、生产成本增加。通过推广应用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结果表现较好。文章围绕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支架支持、果园生草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指导果农创建苹果矮砧密植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具有树冠矮小,管理方便,节省劳动力,结果早、产量高、苹果品质好,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等特点。成武县的苹果园80%以上采用乔砧稀植模式,早期产量低,收益少,生产中关键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进入盛果期,果园严重郁闭、光照恶化、病虫害发生加重、果实品质低,果园作业难度大、生产成本增加。通过推广应用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模式,结果表现较好。文章围绕大苗建园、宽行密植、起垄栽培、支架支持、果园生草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对于指导果农创建苹果矮砧密植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间伐改形对成龄密植红富士苹果园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间伐改形对红富士成龄乔化密植栽培果园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为大面积红富士苹果乔化密植园改造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典型15年生红富士乔化密植栽培果园为试验材料,研究间伐改形对红富士乔化成龄密植果园树冠结构、枝类组成、叶片质量、果实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传统整形修剪相比,间伐改形修剪后,苹果园总枝数降低到约1.07×106条/hm2,树冠下光合有效直接辐射提高了152.3%以上,枝类组成明显优化,短枝数提高了49.2%,长枝数下降了63.8%,冠径增长了65.9%,单株总枝数增加了47.0%,树冠结构趋于合理;叶片光合功能改善,单叶面积、百叶质量、百叶厚、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平均分别增加14.6%,32.6%,36.5%,18.4%和34.3%,抗病能力增强,腐烂病发生率降低了86.8%,单果质量、果面着色指数、光洁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了34.1%,49.0%,45.6%和18.3%;第3年的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了199.9%和407.5%。【结论】在陕西渭北富士成龄密植果园管理中,采用隔行或隔株间伐,降低果园群体密度,促进个体扩冠生长,是提高果品质量与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石硖龙眼密闭果园树冠结构特征。[方法]对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张黄镇福山村委大岭村石硖龙眼成年树树冠结构进行调查,了解石硖龙眼成年树失管后密闭果园树冠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有关参数。[结果]株行距4.36 m×5.62 m,树高3.50~5.40 m,平均4.76 m;树冠高3.14 m;株向冠幅6.82 m,行向冠幅6.03 m;株间平均交叉长度为2.46 m,行间平均交叉长度0.41 m;单株树冠形状为圆头形,同一行植株的绿叶层连成一整体,形成"树篱形"结构;主干1条,离地面10 cm处主干平均周径为72.4 cm,主枝2~4条,主枝平均周径为65.4 cm;分枝级数平均13.2级;绿叶层体积15.77 m3,内膛光秃体积7.84 m3;内膛相对光强12.7%,株间相对光照18.6%;叶幕覆盖率为73.96%,果园的叶平面密度13.31,叶面积系数11.60,冠高率48.87%,生产容积系数66.79%。[结论]该研究为失管低产的密闭龙眼果园进一步开展树冠整形、密闭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树的矮化密植是指通过各种生产技术措施降低树体高度、缩小树冠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栽植密度和产量,是果树生产的发展趋势。1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的优点苹果树矮化密植是采用人为的农艺措施,使树体变矮、树冠缩小,以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梨树省力密植栽培是目前河北省推广的一种现代果园管理新模式。泊头市农业局果树站从2012年至今引进密植省力栽培模式果园200多公顷,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与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梨树密植省力栽培技术措施。一、建园技术1.培肥土壤。由于密植园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要求有机质含量2%~3%),所以对土壤比较贫瘠(有机质含量低于1%)的地区前5年先进行改土施肥。增施天然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乔化红富士果园改造总体要求1.改造目标果园改造的重点是,树龄在15年生以上、干周长超过20米、亩留枝量在12~15万个、树冠覆盖率超过90%的乔化密植果树果园。其宏观上表现为果园行间交接、株间交叉,微观上呈现果树单株上下重叠、内膛光秃的郁闭状态。2.改造方法改造工作应该从降低栽植密度入  相似文献   

12.
旱坡地枣树密植园的丰产树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栽植密度不同 ,所用树形截然不同。旱坡地枣园密植栽培后 ,株间空间有限 ,树形的培养必须遵循 :降低极性 ,减小树冠 ;骨干枝量少 ,结果部位多 ;成形性 ,早结果 ,早丰产。研究表明 ,适宜于旱坡地密植枣园的树形主要有改良开心形和改良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改良开心形 ,成形快 ,干性弱 ,开心后极性生长大大减低 ;适当调整主枝和大型结果枝组的数量 ,可适用于各种密度的密植园。改良多主枝自然圆头形树形 ,主枝数量少 ,干性不强 ;成形后 ,中心枝落头开心 ,极性生长减弱 ,能有效地控制树冠增高生长。在建造树体骨架消耗和控制树冠极性生长的功能方面与改良开心形差不多。但由于改良多主枝自然圆头形主枝数量相对较多 ,树冠不易控制 ,只适用于较低密度的密植园 ,如 6 .0m× 2 .0m和 6 .0m× 3.0m园  相似文献   

13.
对天然四倍体红江橙与其二倍体的植株形态学和基因组遗传组成进行了比较.天然四倍体红江橙植株表现出与二倍体明显不同的植株形态特征,尤其是:生长较缓慢,树冠较小,树高与干周为二倍体的0.89和0.83倍;春梢长度仅为二倍体的0.7倍,春梢成熟叶片叶形指数减小,为二倍体的0.87倍,叶片厚度增加明显,为二倍体的1.36倍、对天然红江橙四倍体基因组遗传组成的GISH与SSR分析显示,天然四倍体红江橙是由二倍体加倍而来的同源四倍体,但又与二倍体基因组的遗传组成存在DNA水平上的变异.  相似文献   

14.
无主枝纺锤形整枝方式在苹果密植栽培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主枝纺锤形整枝方式前期枝量形成快,成花容易,后期树冠矮小,果园通风透光良好,有利于果园树体作业及早期丰产、优质。其主要技术措施有:前期缓势促花,结果期注意枝组更新和控制结果量,加强对树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欧李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对欧李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欧李植株矮小,结果早、座果率高,适宜高度密植栽培;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可鲜食或加工;砍李耐寒、耐旱、耐瘠薄土壤,容易人工栽培,是干旱地区有发展前途的一个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南方地区温度高、湿度大、光照不足,充沛的水分条件使桃树长势旺盛,树冠辐射面大,整枝修剪的工作量大,幼龄树花芽分化欠佳,早期成园慢且产量低。根域限制栽培具有抑制果树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等方面的效果,适用于密植果园。桃树采用主干形整枝,不仅结构简单、作业省力,还具有成形快、便于密植、产量高、果实品质均一等优点。以普通桃‘圆梦’[Prunus persica(L.) Batsch.]为试材,设计两种副梢诱导技术——短截和扭梢,通过测定树体生长量和成花量,比较不同整枝技术和根域限制栽培对树形养成的影响,旨在为密植早产主干形桃树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采用新梢两芽短截的方式诱导桃副梢发生,与扭梢的方式相比,能有效控制新梢生长量,改善果枝结构,使长果枝增加约45%、徒长性果枝减少约50%。根域限制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圆梦’都在新梢长度20—25 cm时短截成花最好,尽管根域限制栽培的树冠面积较常规栽培减少41%左右,但总生长量无显著差异,总花芽数增加11%左右,并且两年生树折合每667 m2产量可达407 kg,约为常规栽培的58倍。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田家庄村、西口镇六十铺村1994年在藉河川道地区建立红富士乔砧密植园1900多亩,株行距为1.5m×4m,亩栽植110株。由于管理技术跟不上,仍延用传统稀植园的管理方法,造成树体高大,枝条稠密,树冠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致使树体生长过旺,花芽形成少,产量低品质差。本文作者在两村蹲点近4年,指导果农实施了树形改造和综合管理,实现亩产果品1500~2600kg,一、二级果率占60%~70%,亩收入达到2700~5100元。现将红富士密植低产果园的改造技术做一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红富士苹果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威宁红富士老果园树形改造提供参考,测定了威宁红富士植株树冠8个不同部位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指标,并选取5个品质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部位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树冠中上部果实综合品质优于中下部,其中,树冠北边和南边中上部果实综合品质最好,但中下部果实综合品质最差;东边和西边中上部和中下部果实品质差异较小.建议,威宁县红富士老果园树形改造可通过提干、落头、缩冠等技术调整优化树体结构,以改善树体光照条件,尤其是改善树冠中下部光照条件,降低树体低光效利用区比例,从而提高树体光能利用率和优质果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几年的大力宣传,苹果树矮化密植栽培模式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已有不少建成的果园。2011年10月,笔者针对这些地区的一些新建苹果树矮化密植园的幼树带毒情况进行了调查、采样和检测,发现有如下一些问题,需给  相似文献   

20.
一、环状沟施对幼龄果树在树冠外围挖一条30~40厘米宽、15~45厘米深的环形沟,然后将表土与基肥混合施入。二、放射状沟施成年果园在距树干1米远的地方挖6~8条放射状沟,沟宽30~60厘米,深15~45厘米,长度达树冠外缘,然后将肥料到入沟中后覆土。三、条状沟施成龄果树在树行间或株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