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冬油菜在定西市不断北移,在临洮县洮河沿岸灌区开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当地轮作倒茬、种地养地,实现两年三季的作物之一。为了促进冬油菜生产持续发展,搞好临洮县冬油菜北移种植工作,现将临洮县冬油菜丰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时《知本提纲》中就“用地与养地”做了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用地必先养地,方能“麦沃肥滋,大地之力常新”,“一岁可数收”;相反,只用不养或少养,“接年频产,则膏油不继而生气衰微,生物之性自不能遂”。即造成地力衰竭,作物产量下降,这就充分地说明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作物的轮作倒茬是合理用地养地,用养结合,保证农业增产稳收的基本措施。作物连作,不仅降低产量,而且也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广大农民极为重视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并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压。“倒茬如上粪”,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区夏大豆面积大,形成了麦——豆两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由于农田耕作制度比较单一,用地多,养地少,土壤有机质含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就使肥料的投入量不断增多,成本不断攀升。为了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提高施肥技巧,是节省开支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水稻与旱作物輪换栽培,在湖南省各地有悠久的历史。其栽培面积,解放初期仅占稻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現在已約占稻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水旱輪作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經济利用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收入,有重要作用。这是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充分用地和积极养地的优  相似文献   

6.
农谚说:“换茬如换油”,“茬口倒得顺、粮食装满屯”。通过轮换倒茬,可使根系深浅不同、吸收养分不同的作物互相搭配,达到全面利用土壤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目的,提高种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杂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的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地养地的结合,黑龙江省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杂豆的种植面积呈现升高态势。由于杂豆研究起步较晚,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量较低,致使农户经济效益不高,种植热情不够,尤其是在杂豆种植上提高肥料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我县耕地的综合肥力、实现作物的可持续性高产,我们提出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为中心,以提高耕地综合肥力为目标,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传统做法与现代手段并举的作物持续高产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中国农业大省,现有耕地面积400万h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20%以上,但是由于长期种植高产作物,采用重无机农业、轻有机农业,重用地、轻养地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使土地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农业生态条件也逐渐恶化。而长期的实践证明,如果合理利用秸秆还田的技术有利于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于改善吉林省耕地土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0.
以新沂市高阿灌区为例,依据灌区作物种植净收益和作物用水需求,采用多目标妥协约束法,在不同水平年(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以作物受益最优和耗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作物种植面积和生育期内可供水量为约束,对灌区种植面积进行优化。结果显示,随着灌区可用水量的变化,灌区应适当调整种植结构,以获得最大收益,同时减少耗水量。规划结果可作为不同水平年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优化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绿豆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一种抗逆性很强的作物,生育期短、播期弹性大、适应性广,利于用地、养地,而且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农户喜爱.  相似文献   

12.
实行小麦大豆带田种植,土地当量系数较大,具有较高的生态,生理效应,能有效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改善作物体内生理过程,提高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是用地养地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逐年锐减,粮食需求却逐年增加,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只有依靠科技大幅度增加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才能达到解决粮食危机的目的。而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的可控因素包括使用高产的作物品种、配套良好的栽培耕作技术、拥有高产稳产的土地条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卜秋霞 《甘肃农业》2004,(12):66-66
甘肃省苦咸水灌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地区,本区水资源极度匮乏,符合灌溉水标准。而能利用的水资源更加缺少。本地区为抗旱减灾利用苦咸水灌溉,由此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含盐量逐年升高,作物产量逐年下降,有些地方因土壤含盐量过高无法耕种而弃耕。现就关川河会宁县头寨及陇西县大成河沿岸苦咸水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大豆是深根作物,也是肥田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发挥大豆根瘤固氮养地作用,培肥土壤,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项目中的1项措施是大豆玉米轮作技术,借助大豆的肥田作用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达到肥田效果,逐步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用地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大豆、玉米种植分别采用大垄高台栽培和大垄宽窄行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喷灌圈马铃薯种植区存在盲目过量施肥现象,农民只注重用地,而忽略养地,造成种植区土壤理化性状逐年恶化,生产效益降低。有机肥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培训及物化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积造和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改变重用地轻养地的观念。充分发挥锡林郭勒盟有机肥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保证作物种植效益不减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施肥结构,减少不合理投入,提高马铃薯品质,实现控肥增效,走有机-无机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1]。  相似文献   

17.
提高蔗区光能利用的耕作栽培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在仙游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结合用地养地和甘蔗育苗移栽,对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各轮、间、套作物的光能利用率进行了研究和推广增加了各轮、间、套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8.
<正>1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农业应用现状分析随着二十一世纪中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农业生产部门的科技进步迎来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革命。在农业经济作物种植技术领域中,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对马铃薯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利用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马铃薯作为我国非传统经济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广大,土壤与气候适应能力强、单位面积产量高,深受广大农作物种植户的喜爱。另外,马铃薯这类农作物在作物轮作周期内起着较好的用地养地作用,可以涵养农田土壤肥力,圈养水源,保持农田土壤营养含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灌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以灌区作物受益最优和耗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不同作物种植面积和生育期内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采用理想点法对灌区不同作物种植面积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灌区种植结构应当随着降雨年型不同、灌区可用水量变化而调整,在减小灌溉用水量的同时获取最大收益,该规划方法可为灌区种植结构优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輪作换茬制度是用地养地的关键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保証作物稳收高产,是作物栽培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很多,包括合理耕作、改良土壤、作物輪作换茬,以及施肥、灌溉、消灭杂草等等。而其中,以作物輪作換茬最为重要。因为在作物輪作換茬过程中,包括有土壤耕作、作物施肥、灌溉和其他田間管理,只要作物布局合理,其他的培养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便可迎刃而解。 1961年通过在桐城稻区的調查,发現有两种类型的生产单位,一是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