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余璐  宋书英 《贵州茶叶》2005,33(2):10-11
近几年来,灾害性气候发生的种类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危害越来越重,损失越来越大,已造成了茶场、茶农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茶区人民的收入。经对灾害性气候的危害观察,结合茶树自身的生理生化特点,提出如下受灾后的调控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点的方法,对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生理生化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条件下,茶树的生理功能下降,茶树的生理功能指标叶绿素含量、新梢的含水量、根系活力、单位体积的根重较正常情况下降低了 15.6%、6.0%、24.1%、20.6%,而百芽重却上升了9.5%; 茶树生化成分有升有降,氨基酸、咖啡碱含量下降0.5%、 0.7%,而茶多酚、水浸出物上升了2.7%、1.4%。另外对暖冬对茶树影响研究得到,茶树根系活力、根重、叶绿素含量上升了19.3%、6.3%、13.1%,而百芽重下降了18.6%;茶叶的生化成分有升有降,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下降4.27%、0.34%、0.24%,而茶多酚上升5.32%,但茶园的生物量增加,特别是有害生物增加和出现频率高。  相似文献   

3.
汪江 《贵州茶叶》2007,35(1):14-17
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原产地。贵州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地势西高东低。高原地面山岭,丘陵、盆地、河谷平原交错。因地势西部和中央较高,故河流多流向东、北、南三面,分为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气候温和湿润,因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寒潮入侵,南部近海,海洋季风可长驱直人。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湿润的气候对树木的生长特别有利,素有“宜林山国”之称。省内茶区,森林茂密,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同时,高山云雾缭绕,茶区漫射光多,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加之多夜雨,晚间倾盆大雨,次日天空晴朗,对茶树芳香物质的合成和积累极为有利。茶树的原产地,天赐茶树系统发育和生长的优越自然条件。陆羽《茶经》早已记载:“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而思、播、费夷诸州均在贵州境内,具有贵州特色的茶应运而生,可谓天作之合也。  相似文献   

4.
茶树栽培中的气象影响及防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茶树栽培中气象因素气温、降雨和光照做一简读;就异常气候或灾害性气候如旱害、湿害、冻害的表象与成因进行阐析;并就相应灾害提出一些应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使云南古茶树种质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本研究以分布在澜沧江流域部分茶区(保山市,德宏州和临沧市)的49份古茶树新梢为研究材料,利用常规方法和HPLC方法测定供试样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茶样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进行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可知49份古茶树新梢内含成分变异程度大且多样性丰富。聚类分析表明,供试的49份古茶树资源可聚类为A、B两大类群,两大类群的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EGCG)的含量基本一致,其余生化成分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采自保山市的供试样具有高氨基酸含量的特性,德宏州供试样有高咖啡碱含量的特性,大部分供试样的茶多酚含量均达到了高茶多酚含量水平,含量均>30%。本研究对构建云南古茶树资源生化成分数据库,开展茶树良种改良和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古茶树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地形和气候特点为基础,研究了我省野生茶树资源的植被类型、自然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特征以及适生条件与种性关系。其分布海拔在1000-1900m,≥10℃年积温在4000-5000℃,极端低温不低于-10℃。从形态性状上和生化分析得到,野生茶树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长期生长,形成了许多固定的特征及其潜在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建议加强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茶树品种一芽二叶蒸青固样方式中主要生化成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品种,其主要生化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不同蒸青时间对茶叶水浸出物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对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茶叶蒸青时间宜控制在4分钟到5分钟,此时茶叶中内合成分尤其是水浸出物含量的保留量最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茶树中花青素形成的原因、高花青素茶叶生化特点、生理功能以及高花青素保健产品开发等方面内容,为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花青素茶叶特色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为科学合理利用掌克古茶树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本研究以43份掌克古茶树两年生无性系苗为材料,田间调查其主要形态性状,测定春梢一芽三叶生化成分,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6.55%~37.3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4;春梢生化成分变异系数为14.49%~28.75%,多样性指数为1.44~1.93。各形态指标和生化成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13个指标简化为5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68.28%。在欧式距离10处,43份材料被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类群Ⅱ包含10份材料,类群Ⅲ包含9份材料。掌克古茶树无性系苗主要形态性状和生化成分的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丰富;聚类到类群Ⅲ的ZK7、ZK11、ZK13、ZK15、ZK16、ZK22、ZK19、ZK23、ZK37等材料综合性能较好,具有较高选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是茶树首种、生产、开发的物质基础。对贵州茶树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是为贵州独特的茶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保障,同时也能促进茶树生态系统协调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海上大风是海洋产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而延伸期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延伸期预报主要分成动力延伸、低频振荡、经验波传播、数理统计、气候扰动分解和集合预报等6种方法,以动力延伸中的数值模式和低频振荡中的MJO监测诊断最为流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基于大数据分析,以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的集合预报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这6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海上大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许多学者尝试较多的是气候扰动分解、低频振荡中的低频天气图等方法中的溯源技术,通过找到源头,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延伸期预报。  相似文献   

12.
2004—2013年唐山市主要灾害性天气时空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  王驷鹞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241-245
为了找出唐山市主要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以便为灾害性防御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利用2004—2013年唐山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出现日数资料,对该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雾、雷暴、大风、暴雨、霾等5类为唐山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大风和雾时间和空间分布都有很好的反相关关系,大雾出现日数相对减少且高发中心向南移动,秋、冬两季多发;大风出现日数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且高发中心向北移动,春、夏季强对流大风较多,高发区集中在北部山区和南部沿海地区;雷暴和暴雨时间变化有很密切的正相关性,出现日数相对稳定,多集中在6—8月,雷暴北部山区多发,遵化市出现频次最高,暴雨各观测站每年约1—3日,且无明显地域性差异;霾日数增多,主要集中在唐山市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影响唐山地区的又一类灾害性天气,并且爆发频次极高。  相似文献   

13.
温室葡萄生育期管理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12—2014年在民勤县中陶村葡萄温室大棚内安装的小气候观测仪,运用温室内的温度观测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适宜温室葡萄生产管理措施、覆膜期温室内、外温度的变化及灾害天气对温室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温度明显高于温室外温度,温室内、外温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且温室内温度随温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晴天、多云天、阴天温室内、外温度变化有所不同,晴天日变化比多云天和阴天明显得多。适宜的温室内温度对葡萄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温室内温度太高或太低及其灾害性天气对葡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温室葡萄灾害天气的防御措施。通过分析将为温室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气象为特色农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黎贞发  于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3):123-128
为准确评价天津地区新建的几种典型日光温室在冬季持续低温及低温连阴天2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的保温性能,笔者在冬季对土墙、二代砖墙、高标准砖墙3种结构类型日光温室内夜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低于10℃的持续时间、夜间最低温度偏离度等指标进行观测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墙日光温室在2种灾害性天气条件下保温性能均最佳,高标准砖墙温室在连阴天条件下,保温性能差于土墙,但与二代砖墙温室保温性相差不大,而在低温条件下,高标准砖墙温室保温性明显好于二代砖墙温室,二代砖墙温室保温性能最差,并获得了定量化的指标。该结果对防御日光温室冬季低温灾害影响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惠东县1967-2017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及2007-2016年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产量数据,分析了惠东县气象条件对冬季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惠东县冬季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距平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都处于负距平增多的年代。不同生育期内气象要素对马铃薯的影响不同,全生育期马铃薯产量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发芽期产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幼苗期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快速膨大期产量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影响惠东县冬种马铃薯生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持续性干旱和霜冻,其中以霜冻的影响最严重。因此要适当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性天气对马铃薯生产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稻耐淹涝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涝害一直是中国的主要灾害之一。概述了水稻受淹涝危害的主要表现、耐淹涝品种的特点和耐淹涝能力评价,淹涝胁迫对水稻的影响,水稻耐淹涝生理机理及遗传改良,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淹涝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片的蛋白响应及其基因型和生育期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温已经成为水稻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且其影响由于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而呈扩大趋势。本研究在鉴定耐热水稻基因型的基础上,从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上进行耐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苗期或抽穗期高温处理导致结实率、SPAD值、株高、根长和生物量下降,丙二醛、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同时,高温胁迫对热敏感品种明恢63的影响大于对耐热品种密阳46的影响。蛋白质组学分析表明,高温使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能量类蛋白、代谢类蛋白表达量下降,抗逆相关蛋白表达量上升。另外,蛋白试验结果佐证了密阳46的耐热性以及水稻抽穗期对高温的敏感性。本研究还首次发现抗逆相关蛋白2-cys过氧化物酶BAS1的表达量在高温下上升。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11月份大范围回流暴雪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流暴雪是山东省秋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为加强对这类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究,提升预报能力和水平,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0年以来山东省11月份发生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中尺度特征及热力、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的回流暴雪均存在雨雪相态转换,925 hPa以下的温度对降水相态有明确的指示意义;此类天气的概念模型是500 hPa和700 hPa在河套地区或东部是低槽,低层850 hPa从西南伸向山东的切变线,地面为西北-东南向的高压控制,直接影响系统包括:低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大气湿度层深厚,到达对流层中层或更高;探空分析所有过程均存在逆温,这也是回流降雪的重要特征;在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场有强辐合,θse的低值区一直伸到中原腹地,在大气中高层出现对流性不稳定;散度场从下向上辐合辐散交替叠置,垂直速度场表现为从低空到对流层顶均是上升运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脆弱的领域之一,直接受制于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未来气候变化与气象要素时空性与振荡性的加剧,需对农业生产系统全方位影响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全方位多层次应对。气候变化带来很多影响,需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系统性减缓、适应应对策略和农业技术研究,全面理清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思绪和国家农业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方法,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机理和应对机制的系统构成和集成研究,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与积极有效应对,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献策。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了国内外研究气候变化和评估气象变化对小麦生产影响的主要技术方法。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影响研究,主要是围绕气候变暖这条主线进行的。提出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研究技术途径是通过气候变化事实趋势外推和气候模式产生未来气候情景,通过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的机理或统计模型,模拟未来气候情景下冬小麦生产状况。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与现在正常气候状况下,冬小麦生产状况的主要差异及其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得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措施是从精确栽培的角度研究冬小麦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提出防范气候变化风险的管理措施,为保障冬小麦生产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