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努力提高康平地区的造林成活率,2005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容器育苗雨季造林工作,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容器育苗雨季造林成活率达到95.1%,解决了干旱地区造林难以成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冀北山地利用无纺布容器苗进行杂交桑雨季育苗造林实验。实验效果理想,实现了当年育苗当年造林,苗木当年成活率为96%,桑苗平均高度31cm,越冬苗木成话率为92%。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区黄连木大规格容器苗造林成效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黄连木播种大规格塑膜容器育苗与大田裸根育苗的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月底种子播入13cm×20cm的大规格容器内培育苗木120d,7月雨季上山造林,成活率比1年生大田裸根苗春季造林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介绍麻竹容器苗木培育试验区(云南省新平县)及引种地(广东省清远市)自然条件。以麻竹采笋后带活动笋芽的次生竹兜为繁殖材料,以20 cm×30 cm营养袋为容器,中壤土+细河沙或分解木锯末为基质进行育苗及造林引种试验。种植后次年对育苗及造林成效进行调查,结果认为,采用所培育的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9%,比龙竹裸根苗造林成活率高10个百分点,发笋数,秆径、秆高生长量达到或接近原产地麻竹和本地龙竹指标;耐寒性比龙竹、云南甜龙竹更强。  相似文献   

5.
对引进的花旗松种子采用大田和容器袋2种方式进行育苗试验:大田育苗采取遮荫和未遮荫2种措施;容器育苗选用10 cm×10 cm黑色营养杯和7cm×10 cm的薄质塑料袋2种营养钵.结果表明,采用10cm×10 cm黑色营养杯育苗,其苗木生长快,根系发达,便于造林.  相似文献   

6.
侧柏容器苗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是辽西地区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其容器苗造林具有抗旱、耐瘠薄、成活率高的优点,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荒山绿化进程。经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选用2年生营养杯苗,穴状整地规格为30cm×30cm×30cm,雨季造林,其成活率提高30%,造林成本降低60%。  相似文献   

7.
国外松容器育苗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宜群 《安徽林业》2010,(4):105-105
国外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具有生长快、易成林、抗贫瘠、适应性广等特点。国外松裸根苗造林只能在春季,容器育苗虽投入的劳力多,但能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育苗时间国外松容器育苗可在3~5月上旬播种,苗木雨季可以出圃造林;也可在10~11月上旬播种,春季和雨季苗木可以出圃造林。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芽苗切根移栽稻田育苗新技术,具有苗木根系发达,须根多,一级苗产苗率高的特点,能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据调查,郴州市马尾松芽苗切根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高的可达95%。 一、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选择在离造林地较近的稻田和旱土,地势平坦开阔,以肥沃湿润的砂壤土、壤土或轻粘壤土,灌溉便利为宜。 二、土壤消毒 育苗地应在秋、冬翻耕,深30厘米以上,做到平、整、净、碎、匀,翻耕时进行土壤消毒。①生石灰:每公顷200-250公斤杀菌灭虫。②高锰酸钾:每公顷3.75公斤,配制成0.3-0.5%溶液喷洒上表。…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播种方式和不同播种时间及模拟荒山造林等试验研究,探索诃子从采种育苗到上山造林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结果显示:诃子于11月下旬采种、次年3月上旬播种、采用8×11cm的无纺布小袋、细河沙装袋、直播点籽、地膜覆盖等措施培育苗木,出苗率达到82.63%。并于7月上旬上山造林,造林保存率达到92.15%,苗木培育成效达到74.67%,造林保存株数平均成本3.34元/株。实现苗木培育与雨季造林、旱季保苗等技术措施有效衔接,提高了诃子苗木培育的效率和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国外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林树种,具有生长快、易成林、抗贫瘠、适应性广等特点。国外松裸根苗造林只能在春季,容器育苗虽投入的劳力多,但能缩短育苗时间,延长造林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一、育苗时间国外松容器育苗可在3~5月上旬播种,苗木雨季可以出圃造林;也可在10~11月上旬播种,春季和雨季苗木可以出圃造林。二、苗床选择  相似文献   

11.
1993年进行的5个苏柳新品种丰产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以株行距40cm×50cm为最佳密度,其次是20cm×50cm。通过试验摸索出一套苏柳新品种育苗技术,同时为海涂,江滩造林及园林绿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杏容器育苗及其雨季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山杏容器育苗及其雨季造林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育苗地选择、作床、营养土配制与消毒、种子处理、装土、摆杯与播种、苗期管理、雨季造林技术等。提出了山杏容器育苗时间,在3月25日至4月5日播完;至少要生长100 d以上才能上山造林;雨季造林以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造林最佳时间;起运苗木时要控制容器袋内含水量,以不易散坨为标准;栽植时要掌握适当深栽、薄膜割开等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雨季的到来,辽宁省容器育苗上山造林和飞播造林成了造林的主角。各地抓住雨季降水相对集中、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早动手、早落实,不失时机地做好雨季植树造林工作。截至到7月30日,全省以朝阳、阜新、葫芦岛、锦州等辽西市为主的地区共完成雨季造林68.2万亩,其中,葫芦岛、锦州、朝阳三市还进行飞播造林40万亩,全部完成任务。雨季造林在辽宁省已经进行了几十年。但是今年辽宁各地坚持科学发展观,遵从自然法则,雨季造林呈现诸多新变化。达成新共识:雨季战荒山自6月17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普降第一场透雨以来,全县种子直播造林和容器育苗造…  相似文献   

14.
杨树容器苗雨季造林,是用营养钵(袋)在塑料大棚内当年育苗等雨季到来时带土坨移栽的全根全苗造林。由于容器苗带土坨根部不受损伤,容器中有充足的营养,加之又赶雨季造林,栽后不缓苗,具有成活率高、育苗时间短、省工、节水、无杂草等特点。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多风,土壤瘠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造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春季黄连木播种塑膜容器育苗与秋冬季黄连木播种塑膜容器育苗的造林对比试验,为缩短黄连木育苗生产周期,提高黄连木育苗造林成效,加快黄连木生态能源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3月采用黄连木种子直播13cm×20cm塑膜容器(配制营养基质)培育苗木135d后,于7月出圃,苗木个体差异不大,生产周期可缩短120d,造林成活率97.8%以上,逐年保存率达95.3%,不仅可有效节约育苗生产土地占用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新增效益,且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搞好雨季植树造林,建设山区水土保持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是加速恢复地区生态平衡,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措施。多年来,辽宁省锦州市根据本地区的特点,采取飞、封、造相结合的办法,探索荒山造林的有效措施,摸索出了雨季造林的成功经验。一、采用大杯容器大苗造林。传统的雨季造林普遍采用“百日苗”,苗小、根浅,抗旱力较弱,造林成活率低。从2001年开始,凌海市率先开展冬季大棚容器育苗及大杯移植大苗造林。大棚容器育苗缩短了育苗时间,延长了生长期,提高了苗木的木质化程度,质量得到保证,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此外,大棚育苗一般在冬季进行,不…  相似文献   

17.
长岭县民营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长岭县进行了民营樟子松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造林季节上要坚持春季、雨季结合进行,造林方法上采用了容器育苗和窄缝法造林,在科尔沁沙地条件下平均成活率达58.5%。容器法雨季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2.8%。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红松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于2000年开始采用容器育苗,进行雨季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可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9%以上,形成的林分林相整齐,林木生长速度加快,每公顷可节省造林费用275元。  相似文献   

19.
房山雨季造林任务超额完成截止8月5日,房山区共完成雨季造林8400亩,超计划7000亩的20%;与此同时,完成补植造林2000亩,山地育苗140亩,飞播造林5万亩。今年雨季造林,抓住雨水足、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领导重视,全民动员,造林多,质量好。河北镇...  相似文献   

20.
基于苗圃育苗试验和造林效果的观测,研究了黑松冷棚营养钵育苗及其雨季造林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春季裸根苗造林相比,营养钵冷棚育苗可使当年造林成活率提高35.9%;第3年观测,苗高生长量提高23.5%,地径生长量提高28.6%,造林保存率达到84.8%,节省了苗木补植费和造林材料费。黑松营养钵冷棚育苗技术可在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