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种植苜蓿及苜蓿覆盖对核桃园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核桃园生草、覆盖效果,研究了核桃园行间种植苜蓿及苜蓿刈割后覆盖行内对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试验处理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全磷、速效氮、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经过连续2年试验处理后,0~20cm土壤有机质,3个土层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氮和0~20cm、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经过连续2年苜蓿覆盖后,苜蓿覆盖区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提高了2.22~4.08个百分比点,苜蓿覆盖区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67g/kg,提高了77.8%,土壤全磷含量为0.53g/kg,提高了55.9%;苜蓿种植区20~40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7.17mg/kg,提高了22.4%。表明核桃园种植苜蓿和用苜蓿覆盖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柴达木盆地2种果型黑果枸杞所生长的土壤为试材,分别以pH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半微量凯氏定氮法、钼锑钪比色法、火焰光度计法、重铬酸钾—外加热法、质量法测定2种土壤中的pH、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有机质以及全盐量的含量,分析二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种不同果型黑果枸杞土壤中的pH表现为"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微量元素中Fe元素在2种果型黑果枸杞土壤的0~20、40~60cm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的含量"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的含量;大量元素中全磷在20~40cm土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0~20、40~60cm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皆表现为"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全盐量在20~40cm土层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0~20、40~60cm土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皆呈现为"蟠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圆球型"黑果枸杞土壤中含量。  相似文献   

3.
温室土壤硅素肥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蔬菜温室土壤为试材,通过测定相关的土壤主要化学性质与等温吸附试验,研究了温室土壤硅素肥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室0~20 cm土层土壤水溶态硅、活性硅、有效硅的含量明显高于20~40 cm土层,0~20 cm土壤有效硅含量受土壤pH值和有机质的显著影响;在低浓度条件下,直线方程y=bx-a可以很好地描述0~20 cm土层土壤平衡液浓度与土壤吸附硅数量间的关系,其参数a、b与土壤有效硅、pH值和有机质之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关系,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温室土壤的供硅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对山地橄榄园连续4年种植牧草羽叶决明。结果表明,橄榄园生草促进了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下降了0.33、0.21 g/cm3;不同土层土壤孔隙度均较对照有所提高,010、101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8.2%、14.0%;1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3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速效钾含量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土壤pH值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仅降低8.2%;2009—2012年橄榄667 m2产量显著提高了8.0%11.1%。  相似文献   

6.
以"红早酥梨"当年栽植幼树为试材,设土壤质地(A)、覆草种类(B)、覆草量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在砂地新建梨园进行了幼树树盘覆草保水试验,以期为干旱区砂地果园建植节水培肥措施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树盘覆草对保持幼树距树干50cm范围0~60cm土层土壤水分有积极保水作用;树盘覆盖苦豆子、紫花苜蓿、混合杂草,单株覆盖2.5、5.0、7.5kg鲜草,根际土壤含水量相近,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2012年8月11日灌水后的第16天,受树盘覆草作用的影响,根际土壤0~60cm含水量为6.23%,幼树生长正常,可继续延长灌水间隔期;在灌水后的第70天,树盘覆草处理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20~40cm40~60cm0~20cm,幼树根际土壤水分的这种分布格局有利于幼树根系对水分的需求;生产中,砂地梨园幼树树盘覆盖5.0kg左右苦豆子或混合杂草,具有保持幼树根际土壤水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苹果梨树盘内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苹果梨树盘内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表明,苹果梨树盘内20 cm~40 cm(厘米)土层和40 cm~60 cm(厘米)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大,呈现出高-低-高-低-高的规律性变化;全磷和速效磷与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苹果梨根系对碱解氮的吸收高峰是在夏季(7月中旬),对钾的吸收高峰是在果实迅速膨大期(8月中旬).苹果梨树盘内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在4月中旬~8月中旬均呈上升趋势,8月中旬土壤温度达到最高值,随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苹果梨树盘内0 cm~20 cm(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远远高于下两层土壤,各土层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盐分空间运移的影响,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处理对不同深度土壤全盐、电导率、硝酸盐、pH值,比较不同处理盐分指标的差异,并对不同盐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 000kg/667m2行下秸秆反应堆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但与无秸秆处理相比,不同行下秸秆反应堆处理能够降低0~10cm土层土壤全盐20.16%~21.75%,降低10~20cm土层土壤全盐13.25%~24.40%;能够降低0~10cm土壤硝酸盐25.00%~25.80%,降低20~30cm土层土壤硝酸盐22.41%~24.75%;土壤全盐与土壤硝酸盐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盐与土壤pH值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湾地区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环渤海湾地区13个不同地点不同种植年限的日光温室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0~30cm与30~60cm土层的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种植年限设施土壤蔗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30cm土层普遍高于30~60cm土层,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0~30cm土层低于30~60cm土层。土壤中蔗糖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无显著性变化;多酚氧化酶活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在0~30cm土层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在30~60cm土层无显著差异。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京津冀、苏鲁和辽三大地区间差异显著。因此,为了维持日光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应适当控制连续种植的年限,本试验结果表明连续蔬菜种植年限以15a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0.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凤丹不同土层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垂直分布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凤丹根际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中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测序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品共获得3 588个OTUs,分属于20门,60纲、100目、110科、98属。0~20 cm深度土壤中的根际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20~40 cm和40~60 cm,不同土壤深度间根际细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际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其中,3种土层间主要的差异细菌门为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在0~20 cm土层中占比18.7%,而在40~60 cm土层中酸杆菌门丰度达到34.5%;主要的差异细菌纲为酸杆菌纲、放线菌纲以及芽胞杆菌纲,酸杆菌纲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丰度分别达到18.7%和21.8%,而在40~60 cm土层中为34.5%,是前二者占比的1.58~1.84倍。放线细菌纲(Actinobacteria)在0~20 cm土层中仅占比6.5%,在20~40、40~60 cm土层中分别达到34.8%和20.7%。芽胞杆菌纲(Bacilli)在0...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临朐县16个甜樱桃园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设施栽培(塑料大棚)和露地栽培(塑料大棚外)甜樱桃园不同土层(0~20、20~40cm)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所调查甜樱桃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设施土壤和露地土壤差异均不显著;设施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露地土壤,0~20cm土层碱解氮含量低于露地土壤;设施与露地土壤pH值接近。按照山东省果园土壤肥力等级划分的评价标准,研究地点的设施甜樱桃园土壤酸碱性适中,其他指标均总体处于高水平;露地甜樱桃园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总体偏高,酸碱性适中,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为中等水平。线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设施与露地栽培甜樱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线性相关性并不大(R~2很小)。综上所述,临胸县设施与露地栽培甜樱桃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大,且各土壤指标均处于适宜或中等水平时果实品质好,临朐县设施、露地栽培甜樱桃果实品质差异与设施、露地土壤肥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覆膜、覆草、生草措施对旱地桃树根系生长发育、树体生长结果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措施均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增加细根数量,扩大根系分布范围,提高根系对水肥的吸收效率,促使树体生长发育和结果。与对照相比,生草、覆草处理桃树根系由0~60cm土层伸展到0~80 cm土层,而覆膜处理桃树根系上移到0~40 cm土层,以0~20 cm土层分布最多。生草处理根系数量、细根数量均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的191.35%和194.42%。生草处理桃树生长结果最好,百叶重是对照的119.58%,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1.66%和107.34%,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80 kg,达到2 258 kg。生草处理与对照相似,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高;覆膜、覆草处理土壤含水量则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覆膜处理在0~20cm土层土壤孔隙度最大,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其值逐渐减小;生草、覆草处理与对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孔隙度先增大后减小,覆草处理在20~40 cm土层达到最大,生草处理、对照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综合分析桃树根系分布、生长结果情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初步认为生草是目前陇东南浅山丘陵区旱地桃园较适宜的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及产量的分析对比,研究深松40 cm对土壤耕层的物理性质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cm深松与对照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在10~40 cm深松与对照的土壤容重、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玉米产量比对照增产8.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冀中生草4 a和生草8 a梨园,在0~80 cm土层内分层取样,测定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腐殖质含量,研究生草对梨园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梨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与清耕相比较,生草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细菌数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效果显著,生草8 a可以显著提高0~30 cm土层细菌、0~50 cm土层真菌和0~20 cm土层放线菌数量;生草8 a 0~10 cm土层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高;生草可以显著提高0~10 cm土层胡敏酸含量,且随着生草年限增加,胡敏酸含量升高,生草8 a 0~20 cm土层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显著高于清耕,土壤稳定性好。【结论】长期生草可以有效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土壤腐殖酸含量,使土壤腐殖质品质朝好的方向转化,有利于梨园土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蓝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甘蓝与水萝卜间作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间作处理在0~10 cm耕作土层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极显著高于单作处理(P0.05);10~20 cm耕层的脲酶活性含量较单作处理极显著的增加(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含量显著性高于单作处理(P0.05)。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平和县蜜柚园土壤铜素(Cu)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平和县蜜柚园土壤铜素(Cu)含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福建省平和县代表性蜜柚园的315个0~40 cm土样、48个0~60 cm剖面和55个市售商品有机肥,对其进行Cu素含量及相关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蜜柚园的土壤全Cu含量(ω,后同)和有效Cu含量分别为3.0~176.9和0.01~29.62 mg?kg~(-1),其对应的平均值分别为30.15和5.20 mg·kg~(-1),土壤全Cu含量的超标率为0.63%,而土壤有效Cu含量的高量比例达28.89%;其中,土壤全Cu含量和有效Cu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以芦溪镇和小溪镇最高,且蜜柚园土壤全Cu含量与有效Cu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r=0.588**)。土壤有效Cu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有效Cu含量的高量比例分别为95.83%、60.42%和39.58%。通过分析土壤有效Cu的影响因素发现,土壤有效Cu含量呈现出随种植年限、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的趋势;同时,市售商品有机肥中全Cu含量的平均值为63.77mg·kg~(-1),其中,超标的有机肥品种占21.82%。【结论】平和县蜜柚园土壤Cu含量过量富集和随土层下移的现象突出,这与农户长期不合理施用含Cu肥料及相关制剂有关。为了平和县蜜柚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和农户应加大蜜柚生产使用的肥料及相关制剂的Cu污染风险检测与管控。  相似文献   

18.
石榴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蒙自石榴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进行研究,探索石榴种植的致病因素。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之中,而40~80 cm土层含量较少。0~40 cm土层与40~8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距树基处较近的0~50 cm范围内较高,离树基处较远的地方较低,但是统计结果显示,除真菌、放线菌在距根0~50 cm与距根50~200 cm之间差异显著外,细菌、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蔗糖酶各水平距离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微生物含量与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地布覆盖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杂草生长状况的影响,2016年在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苹果示范基地,以6a生‘烟富3号’苹果树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室内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特征及杂草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布覆盖处理0~20cm、20~40cm、40~6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41g/cm^3、1.45g/cm^3、1.49g/cm^3,较对照分别降低了6.0%、4.6%、2.6%;最大持水量分别为29.29%、28.51%、26.62%,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9%、11.7%、4.6%;地布覆盖在0~20cm、20~40cm、在4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5.00g/kg、3.74g/kg、2.43g/k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5.0%、19.5%、15.2%;2种土壤管理处理各土壤养分含量在0~40cm土层差异显著,在40~60cm土层差异不显著;地布覆盖处理区杂草抑制率达到100%,节省了除草用工。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蔬菜保护地长期定位渗灌、沟灌、滴灌处理0~80 cm层次土壤Cu、Zn、Cd、Cr、Pb 5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和全量的剖面分布特征,以同一试验区棚外露地大田土壤样本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棚外露地大田与保护地棚内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变化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棚内0~40 cm土层土壤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明显高于棚外土壤.棚内3种灌水处理0~40 cm土层土壤间重金属全量、有效态含量差异明显,Cd、Cr全量以沟灌处理含量最高,Pb、Zn全量以渗灌处理含量最高;而Cu、Cd、Cr、Pb的有效态含量均以沟灌处理最高、渗灌处理最低.土壤Cu、Zn、Cd、Cr、Pb有效态含量与其全量间呈正相关关系,重金属全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有效态含量随pH值降低而增加.灌溉和施肥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及pH值变化,进而影响到土壤重金属全量及其有效态含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