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对康龙旅游风景区的自然条件、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与分析,阐述了康龙旅游风景区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市场调查分析,预测了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容量、游客客源市场和不同时期的游客人数。根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情况和建设现状,提出了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
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宣传水利文明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了解旅游者对自然河湖型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感知及偏好,有助于增强风景区的吸引力和旅游发展方向。本文以国内三大在线旅游运营平台的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评论及点评量为数据样本,选取评论信息的时间跨度为2018-2022年,从词频、感知特征、情感方面,揭示了国内游客对国家水利风景区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和满意度评价,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九鲤湖风景区的总体形象感知较好,“不错”“瀑布”等为其核心词语;2)游客的感知形象集中在景观资源及旅游收获方面,在设施与服务评价中的感知内容呈极化;3)游客的满意度呈现较高的水平。探究莆田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内容,既可为九鲤湖景区增强吸引力提供理论依据,也对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预防及扑救旅游风景区森林火灾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阚振国  潘保存  张昊 《林业科技》2002,27(3):33-34,42
旅游风景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物古迹、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而游客的增多也无疑给旅游风景区的防火灭火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如何有效地预防和迅速扑灭风景区的林火,则是驻守旅游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九华山风景区气象灾害种类繁多、频发,给观光游客带来较大影响。通过对九华山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进行分析,提出了防御对策: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完善气象灾害监测和防御设施,加强对旅游气象灾害研究,拓宽发布渠道,加强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普及,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以促进景区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两步路”平台爬取GPS轨迹数据和位置照片拍摄数据,结合水系空间分布,应用GIS核密度、近邻分析等方法,对漓江风景区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是漓江风景区的旅游旺季,节庆时间游客活动量大幅度增加。一日内的游客轨迹数量和拍摄照片数量变化呈现双峰型,11点至18点是游客一日中活动节奏活跃时期,拍摄点主要集中在九马画山、漓江景区和象鼻山景区。漓江风景区形成了以漓江环境为依托,景区景点为载体,水系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网络游赏体系,其中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受到气候变化、路线丰富度和景观偏好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丰富游赏方式、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掌握游客信息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顺利开展十分必要。2002年春季,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武夷山国家级风景区分别采用访问、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游客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游客组成、意愿、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为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提出了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旅游路线设计及建立游客宣传教育中心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景区游客交通组织、智慧交通设施管理、景区安防监控管理等方面展开了探讨,结合文化旅游风景区本身的特点及需求,对BIM技术在文化旅游风景区运维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并以武汉环东湖绿道为例,针对东湖绿道运维管理的特点与难点,在该工程中建立了基于BIM的绿道运维管理系统,为BIM技术指导旅游风景区的运维管理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和娴  杜臣昌  郑英  王凤民  刘文俊  戴军 《绿色科技》2024,(2):244-248+265
大众旅游的持续推进,对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和营销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有的游客信息掌握少且不精准等问题,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移动定位技术,研究了游客分析相关关键技术,开发了旅游景区游客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方便旅游景区识别热门子景点、绘制客流趋势、判断游客类型、统计消费数据、分析游客画像、区分游客来源地等,对于旅游景区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提供个性化服务、调整二次消费产品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游客满意度作为旅游业竞争力及游客需求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林芝市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娱乐活动、导游服务、旅游商品等方面进行了游客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林芝市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内容、旅游餐饮等满意度较高,对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满意度一般,据此提出了提升林芝市游客满意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玲  牟江 《绿色科技》2013,(9):264-265,268
针对小巫峡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规模、旅游条件和环境水平4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小巫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小巫峡风景区旅游开发利用建议,对实现小巫峡风景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容量和游客容量是风景区旅游规划的重要依据.经过实地调查,使用游路容量计算法,计算出神龙山风景区环境日容量和年容量、游客日容量和年容量.其结果为神龙山风景区今后开发生态旅游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以期使风景区的四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巴松错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客满意度作为反映森林公园竞争力以及游客需求的一项关键性指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009年10月及2010年5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巴松错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交通设施、旅游设施、导游服务、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游客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景区旅游资源综合满意度较高,景区对厕所、垃圾筒、标牌等旅游设施管理不善。藉此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雷波县马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资源价值、景观市场、旅游条件3个综合指标,建立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根据马湖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对马湖的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提出了马湖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山谷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也是重庆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该景区作为一个还不成熟的风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山谷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黑山谷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推动黑山谷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节庆期间游客对景区旅游形象感知,以杭州超山梅花节为例,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把近4a梅花节期间游客在各大旅游网站上的评论和游记作为研究样本,以景区整体环境、景区旅游资源、游客行为活动、旅游设施服务作为游客旅游形象感知的构成元素,对游客关于梅花节期间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景区整体环境认知良好;认为景区对现有资源利用不充分;在对景区内开展的各项娱乐活动较为满意的同时认为景区旅游元素过于单一;对景区的旅游设施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消极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基础设施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游客旅游体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猫儿山是广西唯一可直通公路到主峰的旅游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形象很美。人们常用“雄、奇、险、秀、幽、奥、旷、野”八个字来概括自然景观形象美的主要特征。猫儿山因为都有这些特征,而成为大桂林外围旅游“金三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经过旅游部门不断开发山中的景点,建设了一批旅游设施,迎来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成为高山旅游明珠。我随着旅游团从风景名城桂林市乘汽车沿着桂林至兴安的高速公路奔驰了几十公里后,向西北转上进山的公路,进入兴安县的华江瑶族乡高寨村。猫儿山旅游公司就设在这里。游客在这里稍事休…  相似文献   

17.
旅游风景区以秀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文物古迹、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各地游客。然而近年来我国景区森林火灾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对自然生态环境、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与现实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森林旅游景区的消防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吴兰桂  任黎秀  涂玮  谢雯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19-121,129
从景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采用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的生态容量等3个指标,对牛姆林风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了合理估算。并针对风景区实际情况提出近期在景区增建宾馆饭店,中、远期扩大牛姆林景区范围,限制部分景区、景点的客流量,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项目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南崀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分析崀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提出了崀山风景区旅游开发战略的新思路:明确主题定位,塑造鲜明形象;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商品,促进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性能;加强区域横向联系,促进合作开发;提升景区区域职能,扩大影响力。以期为崀山风景区快速发展、深度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感官体验的竹林养生旅游创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6,(2):121-12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体验旅游和养生旅游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研究立足于中国丰富的竹林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从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悟觉等6种感觉出发,分析了竹林养生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并基于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游览、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6个旅游要素,分别提出了6种感官体验视角下的要素创意,致力于给游客提供一个全方位、立体式体验和深层次养生的竹林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