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双 《上海茶叶》2006,(1):23-23
早在古代,就有神农(约在公元前2737年)尝百草以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的故事。东汉(公元25—225年)《神农本草》云:“茶叶味苦寒,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劳。”《神农食经》亦云:“茶叶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华陀《食论》讲:“苦茶久食,可以益思。”《本草纲目》说:“茶叶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日本“茶祖”荣西禅师所著《吃茶养生记》中说:“茶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  相似文献   

2.
《上海茶叶》2010,(1):F0003-F0003
“茗仙白茶”产自浙江长兴,长兴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唐代,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就在长兴顾渚山茶区发现了紫笋茶并撰写出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因此长兴也有了“大唐茶都”的誉称。  相似文献   

3.
《上海茶叶》2009,(3):42-42
上海市茶叶学会黄汉庆理事长在“2009国际茶业大会成都茶产业研讨会”上透露:“为让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上海茶人在全国茶界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经过努力,已同上海世博局达成协议,世博局同意中国茶文化走进世博会,走进联合国馆”,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委托上海市茶叶学会全面负责启动中国茶、中国茶文化项目招商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茶区,勤劳的各族妇女自古至今都是茶叶生产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常常迎朝露、顶烈日、冒风雨、踏夕阳,早出晚归,采茶制茶。茶叶融入了她们的情感,茶叶寄托了她们的希望,她们采制的茶叶也常常被称为“女儿茶”。  相似文献   

5.
《上海茶叶》2006,(4):29-29
由越南驻华使馆和越南茶叶协会主办的越南茶叶专题研讨会于9月27日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这是2006年茶与咖啡世界杯展览会框架内的一项活动。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CHEVIET”(越南茶)-越南的精华,会上将全面介绍2005年越南的茶叶生产和出口情况,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并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推广“CHEVIET”(越南茶)这一国家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6.
吕春 《上海茶叶》2009,(3):36-38
茶发源于中国古代,称得上是中国的国粹。由于茶叶特殊的保健作用,茶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普通的一种保健饮料。由于各国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外国人在饮用“中国茶”的习俗上也是多彩多姿、风格迥异。  相似文献   

7.
煮饭茶之恋     
茶与生活原本就是息息相关的,在《诗经》中便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从古至今,茶与健康,茶与医疗,茶与礼仪.茶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小小的茶叶将人类从蛮荒的远古推向文明的现代。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黄山北京茶叶推荐会和2007年10月中国国际茶博会上有一家茶企,用花瓣与果皮等保健品在茶芽花朵中,用科学的妙术织镶上文字、画图,冲泡后“迎奥运”、“2008”、“和谐中国”、“杯中茶具”、“鱼”等等自然地在茶杯中升起,献美,让中外广大来宾一见惊喜,博得大家连声称赞,创下了茶业史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9.
木华 《上海茶叶》2009,(4):30-31
茶在闽南和台湾人“开门七件事”中,被摆在首位,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戏称“黑米”。把“茶”与“米”相提并论,近乎“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的地位,“至于嗜茶者则遍及全省”(《台湾风物志》)。  相似文献   

10.
情融功夫茶     
我们闽南人是在功夫茶中泡大的,闽南人把功夫茶看得比大米还重要,举凡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是非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故此,闽南人把茶叶冠于大米之首,平时习称茶叶为“茶米”。如果有谁说“茶叶”,反而会让人感到别扭。在闽南,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了功夫茶具,每天都像上必修课似的要喝上几泡。一泡功夫茶,几多人情味。它体现出闽南人的热情、豪爽。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上海口岸出口日本茶叶,1-5月份99批、888.55吨。自日本于今年5月29日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上海口岸出口日本的茶叶中,两个月内连续6批原料茶分别检出三唑磷等超过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的限量指标,使得各出口茶叶企业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非常困难,全国茶叶出口日本形势也非常严峻。  相似文献   

12.
《上海茶叶》2005,(1):48-48
按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关于期刊取名不用“报”字和其它要求,(茶报)主办单位上海市茶叶学会和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决定,并经出版局批准,(茶报)正式更名为(上海茶业),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3.
吴觉农熟知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以红细茶(业务上习称“红碎茶”,吴老称其名为“红细茶”)为主,量大面广,西欧、东欧、北美、大洋洲、南亚、中东、东南非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均适销红细茶,一再要求发展我国红细茶出口贸易。中央于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吴老写了《跟上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红细茶》一文(刊于《科技工作者建议》报中央)。同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4.
我父亲吴立模和我,两代人与“茶”都结下了不解之缘。所谓“不解之缘”,不仅仅是爱茶、品茶、论茶………而且是发扬上海市茶叶学会历来崇高的茶人精神,把发展茶叶生产、开拓茶叶的国际贸易,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把个人的精力和智力奉献给中国的茶叶事业。  相似文献   

15.
沪上的“普洱茶热”经过近几年的缓慢升温,到今年春上突然一下“高热”起来,各种新闻媒体根据市民需求而专题采访、报道之多且不说,单浏览一下几家茶叶大市场和新冒出来的茶铺或普洱茶专卖店,就会发现,用“铺天盖地”的字眼来形容恐不为过。据我所知,现在沪上存储、收藏“普洱”饼的大户早已不是一二家,而是有相当的一批:一位经营此茶的朋友囤积的数量已超10吨;一位从不“显山露水”的茶客悄悄告我说“家里囤积‘普’茶价值超百万元”;还有住浦东新区的一位“大老板”,据说收藏有近千万元的普洱茶……  相似文献   

16.
罗禅 《上海茶叶》2007,(1):32-32
当我来到中国,发现这里有如此多的茶叶种类,像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都是和大吉岭红茶一样的优质茶。因此,2005年的茶叶展会上,我带来了一些上好的大吉岭红茶。然而,在杭州的展会上,我意外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参展人想要买我的茶,无论我卖200元、300元、400元,他们都愿意买。消费者这样认为,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与中国东篱公司的合作,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经过1年的准备和酝酿,终于在前一段时间正式开始的。当然,之所以说“带回”,了解印度茶叶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印度的茶就是从中国引进的树种。  相似文献   

17.
《上海茶叶》2007,(1):47-47
英山县盛产茶,茶叶产量位居湖北省第一,评为“中国名茶(绿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英山茶叶以其条索紧细、毫峰显露、香高味醇、汤青叶绿的品质特色,获专家一致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英山茶叶已形成5大系列40多个品种,其中“天堂云雾”、“英山龙井”、“英山银毫”等1O多个品种更为名优精品。  相似文献   

18.
1200多年前,陆羽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以此为中国茶文化打下了坚实而完整的基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从此,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茶人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茶文化奋斗了千百年。  相似文献   

19.
无锡毫茶产于江苏省无锡市,1973年立项创制,历时6年创制成功,确立了包括适用品种、加工工艺、品质风格等在内的系列技术,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及“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并多次荣获江苏省茶叶学会组织的《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中国茶叶学会组织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金奖等。  相似文献   

20.
有“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沦落到只是初级原料的供应地,每年25万公斤的湄潭茶却摇身变成“西湖龙井”、“黄山毛峰”,面对上述如此种种问题,贵州茶叶企业已经开始行动,奋力反击——湄潭老村长茶业有限公司明年将把专卖店开到杭州,紧邻当地茶叶专卖店,叫板“西湖龙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