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新疆各种作物的产量、需肥状况、土壤养分含量等有关资料,推导出新疆11种作物的施肥量公式,可供各地推广测土施肥计算肥料用量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3414"完全设计方案,在小麦套种玉米的生产中对参试肥料因子N、P、K进行肥效试验,从而获得在永宁县不同等级农田种植小麦套种玉米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合理产量的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分析N、P、K三因子之间的主效因和交互效因,构建永宁县不同肥力水平农田(不同农田等级)小麦套种玉米的施肥配方,为肥料配方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该地区与该试验田肥力相当的高、中产田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小麦玉米两作最高产量12110.1kg/hm2,每公顷应施:纯N577.4kg、P:0,127.5kg、K2069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85:1.最经济合理的产量和施肥量应该是每公顷生产12106.3kg粮食需要施纯N571.23kg、P2O,121.38kg、K2O68.6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77:1.  相似文献   

3.
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布置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氮、磷、钾肥对小麦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改善作物的经济性状,增加每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降低基本苗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小麦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可达232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3767.9元/hm2;磷肥次之,最高增产可达976.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667.7元/hm2;钾肥最小,最高增产可达955.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575.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小麦最高产量为4773.0 kg/hm2时的施肥量分别为189.0、67.5、64.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为4725.0 kg,/hm2时的施肥量分别为163.5、57.0、55.5 kg/hm2.  相似文献   

4.
[目的]滴灌是新疆广泛应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研究滴灌施肥方式与施肥水平对枣树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地区枣园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8年生灰枣为试材,在滴灌条件下,设置3个施肥方式(挖沟撒施肥料、滴灌随水施肥、滴灌随水施N肥挖沟撒施PK肥)、5个施肥量水平15个处理,连续3年田间定位试验,监测枣树产量、品质和营养状况,分析滴灌下施肥方式与施肥量水平对枣树产量、品质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挖沟撒施肥方式下,施N 650 g/株、施P2 O5 650 g/株、施K2O 375 g/株时,枣树产量最高,三年平均产量11.21 g/株,肥料养分生产率为6.38 kg/kg;滴灌随水施肥方式下,施N 520g/株、施P2O5520g/株、施K2O 300 g/株时,枣树产量最高,三年平均产量10.49 g/株,肥料养分生产率为7.37kg/kg;滴灌随水施N肥挖沟撒施PK肥方式下,施N 520g/株、施P2O5520g/株、施K2O 300 g/株时,枣树产量最高,三年平均产量11.34 kg/株,肥料养分生产率为7.97 kg/kg;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枣果的裂果率也随之增加,但不同施肥方式下枣果的裂果率对施肥量的敏感性不同,挖沟撒施肥方式下枣果裂果率对施肥量的敏感性最强,滴灌随水施N肥挖沟撒施PK肥方式次之,滴灌随水施肥方式最小;在高产施肥量下,滴灌随水施肥方式的枣果裂果率最低为7.72;,滴灌随水施N肥挖沟撤施PK肥方式的枣果裂果率次之为13.75;,挖沟撒施肥方式的枣果裂果率最高为17.18;;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对施肥量的反应较强,而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对施肥量的反应则较弱;NPK肥料用量变化,不影响果实中Ca、Mg含量水平;滴灌随水施肥方式叶片P、K含量显著高于挖沟撒施肥料和滴灌随水施N肥挖沟撒施PK肥两种施肥方式,三种施肥方式的叶片N含量、果实N、P、K、Ca、Mg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滴灌随水施肥方式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可在新疆果树节水滴灌灌溉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在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开展小麦“3414”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每亩最佳施肥量为N17.4 kg、P2O550kg、K2O 20 kg,每亩产量可达412.9 kg,产量最高,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6.
崇明岛轻质土壤小麦配方施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建立适宜小麦种植的施肥指标体系,对崇明岛轻质土壤进行小麦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增产率、单位养分籽粒产出率、产投比均以施氮肥最高;肥料利用率以钾肥最高,氮肥次之,磷肥最低;施氮肥0~255 kg/hm2、磷肥0~76.5 kg/hm2、钾肥0~76.5 kg/hm2,小麦产量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施肥量,产量则逐渐下降;施肥量配比为氮274.7 kg/hm2、磷69.9 kg/hm2、钾74.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5 766.6 kg/hm2.  相似文献   

7.
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紫色土壤上进行小麦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黄红紫色土壤种植小麦最高产量的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及推荐施肥区间.  相似文献   

8.
“3414”不同肥料配比对宁夏麦套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2006年在引黄灌区各县市灌淤土上进行的20多项小麦套种玉米"3414"试验研究,建立了宁夏小麦套种玉米肥料效应函数方程;明确了小麦套种玉米生产中氮肥对产量的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磷肥,钾肥的贡献最小;找到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方案:最高产量施肥量为每1hm2施入纯N 549.72kg,P2O5 134.57 kg,K2O51.86kg,产量为13852.73 kg;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为每1hm2施入纯N 546.79kg,P2O5 133.16kg,K2O 49.79kg,产量为13851.46kg,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纯N:P2O5:K2O均为1:0.24:0.09.  相似文献   

9.
在三江源区研究了不同施肥梯度对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结构、功能;土壤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以揭示矮嵩草草甸群落特征;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对施肥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不同功能群的盖度响应各异,其中禾本科植物的响应较大,而豆科和杂类草植物盖度明显降低,莎草科盖度变化不明显;施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如施氮40 g/m2时,各功能群植物的盖度逐渐降低.生物量随施肥梯度呈单峰曲线变化,不施肥时生物量最低,施肥20 g/m2或32 g/m2时生物量最高.2)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在施肥量为20 g/m2或32 g/m2时较高,施肥量增加到40 g/m2时土壤资源逐渐降低.3)不同施肥梯度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明显较高,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分布在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施肥20 g/m2或32 g/m2时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4)30 g/m2施肥量可作为高寒草甸最佳施氮水平.施肥梯度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高施肥量(≥40 g/m2)视为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阈值.  相似文献   

10.
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通过对四种不同施肥时期、施肥量和追肥方法下小麦产量的调查,结果表明,氮肥30%做基肥,70%做追肥,追肥时间在小麦拔节期,遇雨撒施或随灌水追施的小麦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4 582.35kg/hm2,较对照增产15.21%.  相似文献   

11.
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施肥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a多点“3414”施肥试验,摸清了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条件下N、P、K最佳施肥量、最佳产量及最大施肥量、最高产量,即小麦的最佳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9.70kg、7.82kg、4.19kg,最佳产量每667m。为621.66kg;最高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18.00kg、9.67kg、8.80kg,最高产量为696.02kg。玉米的最佳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24.15kg、7.01kg、5.02kg,最佳产量每667m。为753.35kg;最高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N、P、K为28.92kg、10.40kg、6.43kg,最高产量每667m。为886.09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水平对成龄红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对成龄红枣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干旱地区成龄红枣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不同施肥量的肥料试验,研究枣树叶片SPAD值、枣吊、果实横纵径、单果重、产量等生理性状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针对于南疆成龄红枣的合理施肥量.[结果]114 kg/667 m2施肥处理的红枣枣吊、单果重、产量等生理性状均明显优于其它施肥处理,叶片SPAD值最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红枣产量与施肥量关系为Y=-25.647X2+ 134.43X+315.54,R2=0.743 6,施肥处理3产量达到最高.[结论]在供试条件下,合理的施肥量为尿素70 kg/667 m2、硫酸钾44 kg/667 m2,红枣产量可达535.76 kg/667 m2,滴灌施肥与传统施肥相比,尿素、硫酸钾肥料配合合理,能有效提高红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指导菜农科学、合理施肥,在对清远市郊7个叶菜种植地的土壤营养状况、常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土壤肥力接近均值的合头村作为试验基地.使用3种叶菜做对照组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施肥方式与施肥量,处理组采用基肥加追施的施肥方式,施肥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处理组叶菜产量和品质明显高于对照组.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施肥量是提高叶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稻田旱作期硝酸盐渗漏损失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田间原位采样装置,量化稻田旱作麦季硝酸盐的淋溶强度和通量,探讨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和硝酸盐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过多施肥不能增加小麦产量,小麦最大产量为4.45 t.hm-2,对应施肥量为280 kg N.hm-2;土壤渗漏量变化趋势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在两季中均表现出一致性,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近40%的雨水进入浅层地下水;氮肥施用过后5~7 d内硝酸盐渗漏风险较高,硝酸盐浓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明显增加,硝酸盐渗漏水平在作物生长季之间由于降雨量和降雨间隔时间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施氮量与硝酸盐渗漏通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高施肥水平360 kg.hm-2下达到17.1 kg.hm-2,常规施肥水平180 kg.hm-2下为12.1 kg.hm-2,不施肥对照条件下为4.6kg.hm-2;本试验结果表明,95%最大产量保证率下的施肥量195 kg.hm-2可作为一个生态施肥量,进行地区性推广应用,在该施肥量下能获得19.9%的硝酸盐减少量。  相似文献   

15.
氮、磷肥料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新伟 《吉林农业》2010,(12):144-145
文章研究了麦田不同的氮、磷肥施肥量及配比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氮、磷肥施用在提高穗粒数、百粒重和籽粒产量的显著性有所不同,用二元二次效应函数法建立小麦氮、磷肥的施肥模型,提出了农九师167团的春小麦最高产量、最佳经济产量及相应的氮、磷施肥量;并对小麦氮、磷肥料施用效果及适宜用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小麦的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穗粒数和有效穗数均有所增加;但小麦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试验表明在中等肥力(尿素212.5 kg/hm~2,磷酸二铵305.0 kg/hm~2,硫酸钾48.5 kg/hm~2)的情况下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对胡萝卜进行“3414”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缺乏的地块,施用氮肥、钾肥可以显著提高胡萝卜产量.本地块胡萝卜每667 m2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 18.75 kg、P2O58.17 kg、K2O36.26 kg,最高产量为2673.71 kg.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出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养分利用系数、肥料利用率等施肥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肥料利用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利用3414试验得到最佳施肥量,结合土壤测试值与相对产量的回归关系,建立基于土壤常规测试条件下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与施肥数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福建冬种马铃薯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10个氮磷钾肥效试验结果,建立冬种马铃薯氮磷钾施肥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氮磷钾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9.4%、12.8%和19.1%,均达显著水平;马铃薯空白区产量与平衡施肥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水平的线性关系;土壤速效氮磷钾的高产临界指标分别为碱解氮261mg.kg-1、Olsen-P 55 mg.kg-1和速效钾123mg.kg-1;经济施肥量平均为N225kg.hm-2、P2O588kg.hm-2、K2O 198kg.hm-2,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经济施肥量有一定差异;土壤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与氮磷钾推荐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土测值和建立的回归方程可推算具体地块的推荐施肥量。28个大区对比试验表明,推荐施肥平均增产8.3%,净增收为1429元.hm-2。  相似文献   

20.
施肥、播种、浇水和品种综合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测定分析施肥、播种、浇水和品种主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能力,以及产量随因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探索小麦节水省肥高效生产的技术方法。试验的主要结果:1.品种是产量构成的第一因素,本地区节水省肥需要的品种特点是抗旱耐干热风,产量潜力大,品种与肥、水、播种间的互作的产量反应敏感程度有明显差距;2.播种要适期适量,过晚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过早容易造成冻害风险加大,本地的适宜播种期在10月5日到10月12日;3.浇三水产量最佳,浇扬花水的效益最高,从发挥水效益的角度看,节水可以免浇返青水、拔节水;4.在土壤氮素较多的情况下,随施肥量增加产量下降,试验以不施肥产量最高,施肥反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