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测定法测定苎麻园小飞蓬对草甘膦的抗药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湖南省主要苎麻产区小飞蓬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情况,在采集各地麻园小飞蓬种子的基础上,采用温室生物测定法测定了其对草甘膦的抗药性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采自南县、汉寿、君山、华容、慈利、永定、永顺和吉首等地的小飞蓬种群的相对抗药性倍数均低于2,而采自沅江、湖南农业大学苎麻基地以及桃源等3地小飞蓬种群相对抗药性倍数较高,其中沅江小飞蓬种群相对抗药性倍数达到了3.49,这说明在湖南省主要苎麻产区,部分地区的小飞蓬种群已经产生了对草甘膦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萱草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盐胁迫对萱草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方法,对四个萱草材料在0.0%、0.2%、0.4%、0.6%、0.8%、1.0%NaCl水溶液下的渗透调节物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第22 d时,随着胁迫浓度增大,钠离子含量增大,变化幅度依次为:黄花菜>玫瑰红萱草>重瓣大花萱草>大花萱草;在1.0%NaCl处理浓度下,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萱草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时间先升高后降低。研究证实了四种萱草的耐盐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大花萱草、玫瑰红萱草、重瓣大花萱草、黄花菜,其较小的质膜透性和钠离子含量,较高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是萱草4个重要的抗盐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4种栽培萱草和4种野生萱草为试材,于枯黄期至落叶期定期连续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对8个萱草品种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试验末期(11月9日)栽培品种美国2号和野生品种平定1号的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试验初期(9月29日);美国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试验末期与试验初期基本相同,而其他品种在试验末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试验初期。随着枯黄期时间的延长,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栽培品种美国2号和野生品种平定1号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品种。栽培品种中的美国2号和野生品种中的平定1号的耐寒性要强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4.
史云东  袁天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85-2086,2088
[目的]研究了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异同。[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UV)对云南省9个不同地点的野生短葶飞蓬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单株最高含量达18.539%,最低含量为3.653%;腾冲芒棒乡1平均含量最高,禄劝县雪山乡最低。同一产地点不同植株间含量差异明显,最大变异系数为25.6%,最小变异系数为9.7%。不同产地短葶飞蓬间总黄酮含量方差结果显示,F=19.467,P=0.000 1〈0.01,LSD最小显著差数多重比较表明,不同地点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性显著。[结论]短葶飞蓬中总黄酮含量的高低是内在遗传和外在生长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短葶飞蓬良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萱草和鸢尾品种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北方常用园艺宿根花卉鸢尾和萱草的抗寒性,为园林绿化应用奠定基础,以5种鸢尾和和3种萱草品种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得出,3个萱草品种的各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5个鸢尾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萱草和鸢尾的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金娃娃萱草和海尔范萱草的电导率平均值最小,分别为44.42和46.95,均显著低于5个鸢尾品种;而3个萱草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平均值均较高于5个鸢尾品种。综合说明,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比较一致,均可作为抗寒生理指标鉴定的依据。通过隶属函数对抗寒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萱草的抗寒性高于鸢尾,几种鸢尾和萱草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金娃娃萱草北黄花菜海尔范萱草溪荪鸢尾单花鸢尾蓝蝴蝶鸢尾粗根鸢尾野鸢尾。  相似文献   

6.
史云东  沈涛  贾琳  金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664-2665,2746
[目的]比较云南不同产地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为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依据。[方法]用HPLC法测定短葶飞蓬中野黄岑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岛津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40∶60,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35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8个产地的短葶飞蓬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昭通巧家药山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高(2.628%),昆明双龙镇短葶飞蓬野黄芩苷含量最低(1.59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好,适于短亭飞蓬中野黄岑苷含量的测定,为云南短葶飞蓬的良种选育及GAP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花萱草自然干旱胁迫和复水试验,观察大花萱草生长状态、锈病发病率,测定其叶绿素、叶片含水量、MDA含量等指标,以筛选大花萱草抗旱品种。结果表明,6个品种大花萱草对持续干旱均有一定的抗旱和自我调节能力,其中唐(sf-2)和古彤(gt-1)两个品种的自我修复能力较强,适应性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大花萱草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笑  高祥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6,(12):3122-3127
为研究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 Hort.)的抗盐性,选取当年生小苗进行盆栽模拟盐胁迫试验,采用浓度梯度分别为0.0、0.3%、0.6%、1.2%、1.8%、2.4%、3.0%的Na Cl溶液处理大花萱草植株,2周后测定其植株存活率、生物量、盐害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与抗盐性有关的形态指标或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增强,大花萱草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植株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其盐害指数、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Na+含量及Na+/K+比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大花萱草在盐溶液浓度≤1.2%时,其生长基本上不受影响;但在盐溶液浓度≥1.8%时表现出了较严重的盐害症状。综合分析表明,1.8%的Na Cl溶液处理下的盐浓度是大花萱草盐胁迫伤害的阈值,所以大花萱草属于中等耐盐植物。  相似文献   

9.
萱草属植物花蕾中秋水仙碱含量HPLC检测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不同色谱条件对秋水仙碱含量测定的影响,优化了秋水仙碱的检测体系,并比较了29份不同萱草属植物花蕾材料中秋水仙碱含量。结果表明:萱草属植物花蕾中秋水仙碱含量测定的HPLC条件为:ThermoSyncroni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比例甲醇∶水=50∶50,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3nm,进样量10μL。29份萱草属植物材料中秋水仙碱平均含量为0.125μg/g,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北黄花’和‘大同金针’,为0.301μg/g和0.291μg/g;含量较低的是‘宿迁2号’和‘淮安2号’,含量分别为0.017μg/g和0.016μg/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1%~98.8%;进一步对花蕾中的秋水仙碱含量与花色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系数高达-0.765。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为萱草属植物花蕾作为一种功能性蔬菜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常见园林绿化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fulva)观赏性状及繁殖更新特性的影响,为萱草观赏性状的调控和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细胞分裂素(CTK)、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坐果精(Pol)、赤霉素(GA)等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萱草进行叶面喷施,以清水(CK)为对照,于盛花期测定叶片性状、花器构件、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及种子产量,分析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萱草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CTK处理萱草的比叶面积明显低于CK(P0.05),GA处理萱草叶片的干物质含量明显大于CK,这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萱草对外界资源的利用程度,且能够更好地保存获取的资源;不同处理萱草叶片各部位叶绿素SPAD值相差均较大,具体表现为叶基部叶中部叶上部,且以CCC处理叶片SPAD值最大;CCC处理萱草叶片具有"叶绿素含量和比叶面积高、叶片干物质含量低"等特点,按叶经济谱属于"缓慢投资-收益型"植物。CCC处理萱草的花冠长与花柱长最短,有利于花粉传播;Pol处理萱草雄蕊与雌蕊长度相差最小,且花药最长,对有性繁殖具促进作用。PP333与Pol处理均可以明显增加萱草单位面积花葶数、花蕾数/花葶、开花数/花蕾、单位面积蒴果数、种子数/蒴果数及种子产量、种子大小。根据Pearson相关性,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中单位面积花葶数与种子产量、种子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可用于植物花期种子产量及质量等指标的预测。【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CTK与GA可促进萱草的营养生长,CCC、PP333及Pol可促进萱草的繁殖生长,在实际栽培中可根据需要对萱草各功能器官进行针对性调节。  相似文献   

11.
AGAMOUS(AG)基因是花发育ABC模型中的C类基因,通过对各类观赏植物的重瓣化诱导研究发现,C类基因突变会诱导产生重瓣花。萱草作为园林景观的应用植物,其花型补充改造一直是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单瓣萱草品种秋红、重瓣萱草AH6为试验材料,克隆C类基因AG的全长cDNA,分别将其命名为qhHfAG、ahHfAG,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Real-time PCR分析其表达模式。结果表明,HfAG全长为624 bp,编码207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植物MADS-box基因结构,但是与其他物种相比缺少AG基序Ⅱ。与单瓣品种相比,重瓣品种中部分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化,这也导致重瓣品种该蛋白的疏水性、不稳定指数和二级结构发生了改变,推测这可能是导致重瓣表型的原因。Real-time PCR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瓣化程度的萱草品种中,HfAG基因在花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有差异。研究首次从萱草中克隆出AG基因并进行分析,并对单瓣、重瓣萱草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究C类基因在重瓣表型萱草培育中发挥的功能,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开展萱草重瓣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奶油卷萱草设全根、断根和晾根3个处理,盆栽定植后,统计其生长、营养级开花表现。结果显示,断根和晾根处理对萱草盆栽的成活率没有影响,但晾根处理后抽薹开花时间平均需要197 d,显著多于全根和断根处理;断根处理后花葶高度平均为25.7 cm,显著高于全根种植处理,而晾根处理花葶高度仅有16.3 cm,显著低于全根处理。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根系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论为萱草种苗起苗处理、花期调控、降低物流成本等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花萱草不同发育阶段矿质营养及水分含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大花萱草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矿质营养及水分的含量的动态变化。表明大花萱草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矿质营养及水分的需求不同。大花萱草不同品种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营养生长阶段养分吸收浓度顺序为K>N>Ca>Mg>P;生殖生长阶段为N>K>Ca>Mg;枯黄期为N>Ca>K>P>Mg或N>K>Ca>Mg。不同发育阶段水分的吸收差异显著,在营养生长阶段水分含量较高,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水分含量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制定大花萱草的施肥、浇水等栽培技术流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果蔬Vc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北方地区常见的水果、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水果中枣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梨和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所测蔬菜中辣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芹菜茎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且同种果蔬,不同产地、放置时间不同,维生素C含量也不同。所测水果中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普遍高于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混种不同生态型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和非矿山生态型)对镉胁迫条件下樱桃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镉胁迫樱桃(甜心樱桃、那翁樱桃)与采自铅锌矿区(镉污染土)和农田(非污染土)的小飞蓬、龙葵和马唐混种对其根系和地上部分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樱桃与小飞蓬混种后磷钾含量明显高于与龙葵、马唐混种的含量,且矿山生态型小飞蓬要优于农田生态型小飞蓬。就甜心樱桃而言,与矿山生态型小飞蓬混种后根系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89%、25.56%,地上部分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9.54%、60.38%;就那翁樱桃而言,与矿山生态型小飞蓬混种后根系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5.37%、15.67%,地上部磷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6.17%、56.52%。因此,樱桃与矿山生态型小飞蓬混种最有利于其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另外,除矿山生态型马唐外,其他不同生态型小飞蓬、龙葵以及农田生态型马唐在与樱桃混种后,磷钾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混种后,所有植物生物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6.
就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萱草品种耐热性之间的相关性试验,筛选出能反映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正常温度和高温条件下对6个田间表现出不同耐热性萱草园艺品种叶片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温下其叶片含水量变化大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的上升与其耐热性呈负相关,而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耐热性呈正相关。上述生理指标可作为萱草园艺品种耐热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盐胁迫对萱草生长及其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对重瓣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var.florepleno)、玫瑰红萱草(Hemerocallis.fulva var.rosea)、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和大花萱草(Hemerocallishybriaa)在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0.0%,0.2%,0.4%,0.6%,0.8%,1.0%的水溶液下的生长及相关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个萱草材料在0.2%~0.6%的NaCl胁迫下,叶片伤害指数较小,根的生长只受到了轻微的抑制,胁迫后第20天,平均新根数≥3.67条;在0.8%~1.0%NaCl的胁迫下,叶片伤害指数较大,根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并且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基因型差异.以伤害指数和新根数量衡量萱草的耐受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重瓣大花萱草、大花萱草、黄花菜、玫瑰红萱草.2)在1.0%的盐(NaCl)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萱草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外渗率基本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与形态观察指标测定的伤害程度相吻合,即盐胁迫下的MDA含量、质膜外渗率的变化可作为萱草耐盐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以盆栽萱草为试验对象,研究萱草对不同浓度梯度镉(Cd)、铅(Pb)、锌(Zn)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Cd、Pb、Zn复合污染对萱草地上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萱草对Pb、Zn的吸收能力较弱,对Cd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落叶前,复合重金属胁迫下萱草叶片对Cd、Pb、Zn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落叶后,低浓度复合重金属胁迫下萱草叶片对Cd、Pb、Zn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高浓度复合重金属胁迫有抑制作用;随复合污染浓度升高,萱草根中Cd、Pb、Zn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落叶前后,随重金属污染浓度的上升,萱草叶片对Cd、Pb、Zn的富集系数多呈下降趋势;萱草对Cd、Pb、Zn的转移系数多大于1.0。总之,萱草可用于Cd、Pb、Zn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农药对萱草光合作用等生理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农药处理后短期内(药后1 d、3 d)能够显著降低萱草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随时间延长,农药对光合作用影响下降。药后11 d,10%苯醚甲环唑1 000 mg/kg显著降低了萱草叶绿素a含量,而1 200 mg/kg苯醚甲环唑药后3 d、7 d显著增加了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8.95%、104.08%。二氰蒽醌悬浮剂能显著促进萱草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上升,分别比对照增加41.23%、55.25%。药后12 d,800 mg/kg苯醚甲环唑显著抑制萱草体内可溶性糖合成。600 mg/kg代森锰锌与二氰蒽醌悬浮剂能显著增加萱草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云南省不同海拔高度下短葶飞蓬野生植株总黄酮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活性的研究,探讨黄酮合成过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都与生长地海拔高度呈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高,说明短葶飞蓬总黄酮合成过程可能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结论]海拔高度对短葶飞蓬总黄酮含量和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