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1、适地适树针对临洮县造林地的实际,土壤水分缺乏是造林成活与否的限制因素。立地条件差的以侧柏、刺槐、白蜡等耐干旱树种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发展苹果、软儿梨、棵桃等经济树种,使该树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2、提前整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径30厘米~40厘米左右,深20厘米~40厘米;鱼鳞坑长径30厘米~50厘米,短径30厘米~40厘米,深20厘米~40厘米土堰宽,高10厘米~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米~1.5米,长以便于整平田面为宜,深30厘米~80厘米。山坡下部及15°坡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米~5米,长度随山坡情况而定,深30厘米~8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  相似文献   

2.
1991~1995年,在青山林场对相对高差约300m的山坡小气候与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进行了观测和调查,注意到青山林场东山及南山不同方位坡地上造林成活率相差悬殊。1995~1996年又在苇河林区新兴、榆林、兴安3个林场作了调查,现根据观测结果及掌握的造林经验,就苇河林区山坡小气候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1 不同坡地小气候差异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在造林季节,南向坡地(阳坡)的小气候特征是: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强度高且变幅大,蒸发力强,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小;而北向坡地(阴坡)的小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3.
闽北5种乡土阔叶树种幼林生长量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小林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4):62-65,72
在福建省光泽县的杉木(中、下坡)和马尾松(上坡)林采伐迹地上营造5个乡土阔叶树种和马尾松(对照)试验林.7年生时调查结果表明,鹅掌楸、厚朴、枫香、观光木生长较好,平均树高均超过5 m,高于马尾松,而华东野核桃生长最差,平均树高仅2.9m,低于马尾松.5种阔叶树在山坡中下部生长量和造林保存率均高于山坡上部.与马尾松林地相比,阔叶树林地表层(0~20 cm)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降低,有机质、全N、水解性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20~40 cm土层土壤性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我国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造林适宜的立地条件,开展了不同的坡位、坡向、坡度、土层厚度下油松造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油松造林后的成活及生长情况,整体来说以坡位为中上坡以上、坡度为20°~30°、土层深厚的阳坡上实施油松造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西干旱地区青山工程造林,都是土质瘠薄、山坡峭陡,立地条件差,属造林不易成功地域,近年来,通过选择3~5年生侧柏大苗造林试验,不但获得了很高的造林"两率"(成活率和保存率),而且能很快郁闭成林,造林屡屡获得成功,其经验在辽西青山工程造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Excel软件及SPSS软件对石灰岩山地上部侧柏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物理性状、土壤侵蚀量及土壤侵蚀模数等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石灰岩山地干旱瘠薄的山坡上部侧柏林的造林密度在2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7.
造林初植密度应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经营目的等确定。在吉林省,25°以下的山坡地,造林初植密度确定为3 300~2 000株·hm-2;25°以上的陡坡地,应考虑到生态环保的要求,造林初植密度确定为4 400~3 300株·hm-2;立地条件较差的可采用3 300~2 500株·hm-2;林参间作造林采用一串一行,在每个参棚的下檐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8.
雨季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季是一个主要造林季节 ,特别是太行山区冬季降雪稀少 ,春季干旱少雨多风 ,每年的 7~ 8月份是降水集中的多雨季节 ,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为了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 ,搞好造林 ,提高造林成活率 ,笔者就雨季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谈一点粗浅的想法。1 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 ,次年造林 ,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 ,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 ,尽量减少破土面 ,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 2 5°坡以上的地段 ,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 ,穴径 30~ 4…  相似文献   

9.
黄甜竹对立地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对不同坡位的黄甜竹笋用林造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甜竹在不同坡位造林,其成活率、出笋成竹率及竹林生长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山坡下部造林效果明显好于山坡中部和上部.  相似文献   

10.
绿竹造林及丰产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7年在福建省福安市对绿竹不同立地造林和竹林结构、留母竹株数、打蔸、扒晒、施肥及切鞭等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绿竹造林以山坡中下部较河滩地和平地效果好。绿竹竹林结构以保留1~2年生竹和切鞭对竹丛产笋量增产效果显著。绿竹施肥以饼肥最佳,其次是施尿素2次和复合肥。4月份扒晒对产笋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飞播造林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投资小,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造林任务的特点。太原市飞播造林从1964年开始至1992年共飞播造林近1.33万hm2。但由于经验不足,技术措施不力,成效面积仅0.38万hm2,成效率为28.5%。为此,进入90年代后,他们学习了外地飞播造林的先进技术,并对全市过去飞播造林进行了普查,分析了不同条件与飞播成苗的相互关系,总结出适合该市飞播造林的4项主要技术。1 播区范围及主要气象因素推广播区分布于古交市、小店区、尖草坪区、阳曲县。位于北纬37°37″~38°25″,东经1…  相似文献   

12.
油松 (Pinustablaeformiscarr.)自然分布在 1 0 2°~ 1 0 8°E ,3 3°~ 4 3°N ,海拔1 3 0 0~ 1 90 0m之间 ,是我国北方地区营造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重要树种之一。甘肃省小陇山林区 1 962年以来累计营造油松人工林 65 74 1 .7hm2 ,保存率 5 2 .2 %,保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油松造林当年成活率低下。为解决这个问题 ,近年来我们进行了油松截根造林技术试验研究。1 试验地概况小陇山林区位于 1 0 4°2 2’~ 1 0 6°4 3’E ,3 3°3 0’~ 3 4°4 9’N ,境内海拔70 0~ 3 3 3 1m ,年平均气温 7~ 1 2℃ ,≥ 1 0℃积温 2 4 0 0~ 4 0 0 0…  相似文献   

13.
多用途植物紫云英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分布于中国的长江地区,生长于海拔400~3000m的地区,多生长在溪边、山坡及潮湿处,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广泛分布于N24°~35°地区。2年生草本植物,多在秋季套播于晚稻田中,作早稻的基肥,是我国稻田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1形态特征多分枝,匍匐,高10~30cm,被白色疏柔毛。奇数  相似文献   

14.
从1974~1990年,在苗圃、幼林、造林地及防火线上筛选适用的除草剂,结果表明:松、杉苗圃以除草醚、果尔作土壤处理,防效达90%以上,高于1m的松、杉、阔叶树、果树以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效达85%以上;造林地以草甘膦、2,4-D丁酯、草甘膦+调节膦及威尔柏+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杂草、灌木效果达95%,防火线上以草甘膦与调节膦或威尔柏混用为好。在室内生测表明:草甘膦+调节膦有增效作用,草甘膦具有解偶联剂作用,抑制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雷竹山地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试验研究表明:山地不同坡位对雷竹笋用林的造林成活率、出笋成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山坡下部造林效果明显比山坡中部、上部好;雷竹上山造林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6.
<正>1做好栽前准备工作1.1选好山坡,合理整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整地,一般是上年雨季整地,次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时,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量减少破土面。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段,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穴径30~40cm,深20~40cm;鱼鳞坑长径30~50cm,短径30~40cm,  相似文献   

17.
我场自建立以来,刺槐造林整地的方法,是在不断改进的。开始是采用牛拉犁,犁沟栽树,以后开塘植树。近几年来,又采取了人工全面深翻、开大沟覆垄,深耕犁全面深翻和全面机耕等方法。为了摸索出多快好省的刺槐造林整地方法,我们进行了不同造林整地方法对刺槐幼林生长效果的调查,现将初步结果整理于下:。 一、不同造林整地方法的规格标准 1.人工全面深翻整地 在土层15~20厘米的山坡上,深翻80~100厘米,然后筑成9米宽的梯田,在梯田内植树。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北山坡属逆温带,光照足,适合发展林果业。从1998年起,伊宁县不断加大北山坡林果造林力度,目前,北山坡栽植的8万亩红提葡萄、杏、桃、苹果等林果已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亩均收入在万元以上。图为伊宁县北山坡果农在采收蟠桃。  相似文献   

19.
高温干旱对油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干旱、高温等自然因素对不同林分、不同栽培模式油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油茶物种抗旱性差异显著,在调查的3个物种中,小果油茶的抗旱性最强,普通油茶次之,腾冲油茶的抗旱性最差;不同林龄林分的抗旱性不同,1~2年生新造林分的抗旱能力明显低于3年生或以上林龄的林分,且3~4年生林分抵御夏季高温干旱的能力要强于5~7年生林分;山坡中下部造林、大苗造林、减少新造林套作经营(花生)、科学覆膜管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新造林的抗旱能力,加强修剪和抚育管理是改善油茶成林和老林抗旱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今后的油茶生产过程中,应从油茶育种、育苗、造林和栽培管理一系列环节出发,研究形成一整套油茶抗旱栽培的技术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提高油茶抗旱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滨海县因缺雨水冲刷,盐分板结在土壤表层上,形成严重的土壤盐碱化,给造林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探讨了在立地条件差的盐碱地,要保证造林效果,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采用适宜于盐碱地的造林技术和模式,以提高造林效率,为盐碱地造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