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药用作物黄精种子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发酵漂洗和揉搓漂洗黄精果实对种子重要性状的影响,不同采收期黄精果实发酵漂洗获得种子的千粒重和发芽特性与种子分级, 不同贮藏方式对黄精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精(P. sibiricum Red.)果实采收时间一般在11月中旬,多花黄精(P. cyrtonema Hua)和滇黄精(P. kingianum Coll.et Hemsl.)采收期在10月下旬,推荐采用发酵漂洗法处理黄精果实获得种子,推荐采用低温沙藏和冷冻沙藏保存种子.研究总结提出了黄精种子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2.
不同采收期对红香酥梨冷藏后货架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保鲜的适宜采收期,通过两年试验,研究了三个采收期(按采收时间顺序分别为采收期1、2、3)红香酥梨果实在(0±0.5)℃条件下冷藏150、180、210、240 d后在20℃货架下放置24 h和7 d时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VC含量、果皮色泽以及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果实刚采收时,还是在整个贮藏和货架期,采收期1果实的SSC始终保持最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采收期2果实的SSC保持较高,VC含量也较高;随着采收期的推迟,果实硬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果实采收越晚,果皮颜色越亮,果皮底色由绿转黄的程度越高。采收期2的红香酥梨果实在贮藏后期保持了较低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果实长期贮藏(210~24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0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47 d),可保持果实营养品质,延缓衰老,延长果实贮藏和货架期;中长期贮藏(150~180 d)的适宜采收期为9月8-19日(果实生长发育期约:143~156 d);中短期贮藏(150 d以内)或即时销售的果实可适当延后采收,推迟到9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采收成熟度对酥梨常温贮藏品质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晋南和晋中地区4个梨园不同采收成熟度酥梨果实的常温(20℃)贮藏品质、采后生理以及保鲜效果,以探讨山西地区不同产地酥梨果实的最佳采收成熟度和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的增加(即采收期的推迟),酥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先升高后降低,硬度下降明显,酸度较低,果皮颜色L*和a*较高,h°较低,种子颜色指数和单果重较高,贮藏期间腐烂率和果心褐变指数较高,而且发生时间较早,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高峰提前。硬度、SSC、种子颜色指数及果实发育时间可作为判断酥梨采收成熟度的标准。酥梨适宜采收成熟度为盛花期达150~162 d,硬度5.5~6.0 kg/cm2,种子颜色指数为60~75,建议晋中地区酥梨适宜采收期为9月15—27日,SSC12.5%,晋南地区为9月7—19日,SSC11.5%。  相似文献   

4.
以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期对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苹果选择合理的采收期和保持果实良好的贮藏品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收期对苹果呼吸高峰的出现时间影响较小,但对呼吸高峰的峰值影响明显;早期采收的果实硬度较大,但失重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晚采果实;适宜采收期采收的果实在贮藏期间,其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幅度小。用于鲜食的果实可在10月22左右采收,此时果肉硬度为10.01 kg/cm2,固酸比为29.16,口感酸甜。用于长期贮藏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的最佳采收期为11月1日左右,低温贮藏150 d后果实硬度≥8.79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67%。  相似文献   

5.
采收时间对玫瑰香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玫瑰香葡萄果实芳香化合物相对含量,研究采收期对葡萄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10日采收的玫瑰香果实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原花色素分别为20.09%,21.3%和5.53 mg/g,均显著高于较早采收.8月24日、9月8日、9月21日、10月10日采收的芳香化合物检出种类分别为41,34,36,39种.各采收期果实中萜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52.98%,58.29%,70.91%,43.62%;9月8日、9月21日采收时气味最重的里那醇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9.47%和49.02%;具有浓郁的花香、香脂香、玫瑰香的香芹醇、松油醇、氧化里那醇、á-月桂烯、3-蒈烯的相对含量也显著高于8月24日和10月10日采收.10月10日采收的果实中,具有刺激气味的壬烷酸、2,4-二(1,1-二甲基乙基)-苯酚、4,6-二-叔-丁基-m-甲苯酚、牛儿基乙烯基醚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影响采后贮藏品质的乙醇相对含量较高;10月10日采收较8月24日、9月8日、9月21日采收分别增加了103.77%,77.05%,39.35%.说明在玫瑰香成熟过程中,萜醇类化合物对果实风味的贡献更大,因此,天津地区玫瑰香的最佳采收期应在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6.
对南果梨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早期采收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果实呼吸代谢旺盛,耐贮性差;晚期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适合鲜食,不适合长期贮藏;南果梨较为适宜采收期应为9月9日前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种子转色指数可作为确定采收成熟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云南多花黄精适宜采收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云南道地药材多花黄精的最适采收期,测定云南金平县多花黄精基地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月份的多花黄精的多糖含量、鲜干物质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5年生多花黄精各节的多糖含量呈依次降低的趋势,其中1~3龄节多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28、121、97 mg/g,4~5龄节降低为67、58 mg/g;在不同采收月份中,12月、翌年1月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31.11、133.85 mg/g,且12月根茎鲜重值最高,达到821.41 g,折干率为26.51%。云南产多花黄精最适采收期应该在12月底、翌年1月初,以根茎繁殖的多花黄精3年为其最佳采收年限。  相似文献   

8.
采收成熟度对南果梨冷藏后货架期间生理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果梨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的不同采收成熟度果实冷藏90天后常温货架期间生理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对照组9月15日采收的果实,其种子转色指数在96%左右,适合不需1-MCP处理的短期低温贮藏;处理组9月10日采收的果实,其种子转色指数在71%左右,冷藏90天后,常温货架期间的各项指标均好于其它两个采收成熟度,说明1-MCP对适时采收的果实处理效果最好,可显著延缓南果梨果实的衰老进程,防止褐变的发生,9月10日采收成熟度的果实适合经1-MCP处理中长期冷藏后的常温货架保鲜。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不同采收期对柑橘‘琯溪蜜柚’砂囊粒化症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单位选4个不同海拔的丰产植株各1株,分期采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果样经贮藏后同期测试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低海拔与适时采收果实表现优质,呈高糖、低酸、轻粒化,反之劣质;单果质量随树龄增长显著减轻;(2)自10月15日始果实固酸比TSS/TA12和TA1.0%,标志果实成熟;(3)提前采收(10月15日前)较成熟采收(10月15日后)砂囊粒化率GGR极显著加剧;(4)海拔每升100 m,成熟期在理论延时8.4天;(5)提前采收理论上减产5.3%/10 d。平和县‘琯溪蜜柚’平均成熟期为10月中旬,提前采收将极显著加剧常温贮藏果实的砂囊粒化,且须承受减产亏损。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不同采收期对柑橘‘琯溪蜜柚’砂囊粒化症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单位选4 个不同海拔的丰产植株各1 株,分期采集不同成熟度的果实。果样经贮藏后同期测试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低海拔与适时采收果实表现优质,呈高糖、低酸、轻粒化,反之劣质;单果质量随树龄增长显著减轻;(2)自10月15 日始果实固酸比TSS/TA>12 和TA<1.0%,标志果实成熟;(3)提前采收(10 月15 日前)较成熟采收(10 月15 日后)砂囊粒化率GGR 极显著加剧;(4)海拔每升100 m,成熟期在理论延时8.4 天;(5)提前采收理论上减产5.3%/10 d。平和县‘琯溪蜜柚’平均成熟期为10 月中旬,提前采收将极显著加剧常温贮藏果实的砂囊粒化,且须承受减产亏损。  相似文献   

11.
为解除多花黄精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利用Nikon-SMZ 800体式显微镜观察多花黄精种子不同萌发时期的外观形态,采用石蜡切片法将多花黄精种子特殊部位制成切片,在Olympus-BX 6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解剖结构,探究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可分为:刚采摘、未萌发、刚萌发、小球茎形成、初生根茎形成和出苗6个阶段;2)成熟的多花黄精种子,其胚未分化出明显的子叶、胚芽和胚根,随着种子的萌发而分化成成熟胚;3)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伴随着胚乳的降解;4)多花黄精种子同时存在生理休眠和形态休眠,具有形态生理休眠特性。  相似文献   

12.
黄精种子形态及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黄精果实及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内源激素ABA含量的变化与收获种子类型,以及不同类型黄精种子形态、生活力、千粒重与发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黄精种子属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其外观形态和各种物理特性指标都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皮种子最大,长、宽平均值分别为4.372 mm和3.710 mm,活性较弱,发芽率45.16%;绿皮种子的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35.6 g、85%和85.71%;黑皮种子基本没有生活力.说明绿皮种子质量最好,黄皮种子次之.  相似文献   

13.
刘佳  王文祥  朱翔  海梅荣 《种子》2017,(4):41-45
为了研究多花黄精花部特征、开花习性、柱头可授性与传粉方式,在多花黄精花期定株定点记录观察开花习性、观察传粉昆虫;测量花部特征、测定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多花黄精4月16日现蕾,4月29日开花,5月4日花朵凋谢.传粉昆虫为马蜂、蜜蜂和蚂蚁等.多花黄精的花冠直径为6.43 mm,花冠营长度约为1.43 mm,花丝长度约为1.00mm,花柱长度约为0.97 mm.开花第1天,柱头即有可授性;花开后第2天柱头可授性较强;花后第3天、第4天柱头可授性逐渐降低,第5天不具有可授性.该试验结果为黄精规范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主要针对多花黄精种子的形态学结构、内含物等进行研究,使用机械法去除种皮及化学试剂去除种皮束缚,以探究多花黄精种子结构及其休眠类型与萌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花黄精种子粒径大小为(3.950±0.422)mm×(3.683±0.404)mm。鲜种子千粒重为(25.036±2.117)g,生活力为(83.33±5.51)%,鲜种子含水量为(45.29±2.76)%,种子吸水4 d后可达饱和;10%硫酸处理种子1 min为最佳处理方式,可有效打破休眠状态,并提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山东地区泡桐种子耐盐性和最佳采种期,研究了不同采种期的泡桐种子在不同NaCl盐胁迫(0、1‰、3‰和5‰)下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随着采种期的推迟,种子的含水量逐渐降低,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都是先增加后降低,在9月30日时最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不同采种期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重和胚根生长量均逐渐降低,而平均发芽时间增加。采种期和盐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泡桐幼苗的胚根生长量,但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山东地区泡桐种子在9月到10月采种期内盐胁迫下发芽能力先增后降,9月底泡桐蒴果颜色变深绿至深棕并逐渐开裂且泡桐种子含水量为40%左右时,泡桐种子在盐胁迫环境下的发芽能力最强。此类特征及时间范围可作为山东地区泡桐种子最佳采种期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In two highly self incompatible inbred lines of Brussels sprouts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atmospheric humidity post pollination was examined immediately following 1) hand pollination of green buds and open flowers, and 2) blowfly pollination of open flowers. Data were obtained for mean number of seeds set per pollination, mean number of fruits setting seed, and mean number of seeds produced per fruit which set for both varieties. Measured as number of seeds produced per minute spent pollinating, it was clear that open flower pollination followed by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was a much more efficient method of producing inbred line seed (46 seeds/minute) than green bud pollination (27 seeds/minute).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green sepals in linseed (Linum usitatissimum L.) persist till almost the time of fruit ripening. Since the plant retains very few leaves and the fruits are better exposed to receive sunlight, the green sepals may be important in fruit and seed development. Influence of the removal of 0, 1, 3 and 5 sepals on the day of anthesis, 7, 15 and 25 days after anthesis on fruit and seed development was examined. Excision of all the fine sepals on the day of anthesis stopped fruit and seed development in the varieties M 10 and NP (RR) 45 but in Mukta the reduction was about 55%. Removal of three sepals also decreased fruit growth in Mukta and NP (RR) 45. The effect of removal of sepals was more pronounced on the number of seeds per fruit than on seed weight. Sepals fixed 14CO2 and translocated 14C to seeds. However, the 14CO2 fixation was maximum at early stages of fruit development, wherea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the fixed 14C was translocated at later stages of growth.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pal size in linseed could be a useful selection criterion.  相似文献   

18.
种皮颜色对乌拉尔甘草种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拉尔甘草种子中存在着颜色的差异,可以分为绿籽与黑籽。为了确定不同颜色甘草种子的使用价值,为乌拉尔甘草的清选分级及选购提供参考,比较了绿籽与黑籽的千粒重、种子直径、电导率、发芽率、硬实率、活力指数、ATP、TTC及种子带菌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绿籽的硬实率、发芽率、活力指数、ATP活力、TTC活力等均显著高于黑籽,内外部带菌种子比率、电导率则显著低于黑籽,说明绿籽质量要明显高于黑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