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锥连栎(Quercus franchetii)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10,15,20,25,30,35,40℃)和去种皮与非去皮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率(GP)、萌发指数(GI)和萌发速率系数(CRG)的影响极显著(p<0.01),温度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除萌发率外的其他2个萌发参数的影响均极显著(p<0.01).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种皮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指数极显著增加(p<0.01),且萌发进程加快.去种皮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高萌发率达100%,升高或降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其萌发.有种皮种子萌发率最高仅为10%.锥连栎种皮水浸提液处理下的去种皮锥连栎和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种皮对锥连栎种子的萌发无化学他感作用,但具有明显的机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分布较为广泛的7份野生画眉草属植物材料为研究对象,以弯叶画眉草为对照,对种子产量及萌发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以确定云南野生画眉草属植物的结实性能和发芽规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表现出较好的开花结实性能,种子产量以弯叶画眉草最高,达525.4 kg/hm2,黑穗画眉草次之,知风草最低;种子千粒重为弯叶画眉草>知风草>黑穗画眉草;种间相比较,弯叶画眉草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91.7%和93.0%,显著高于黑穗画眉草和知风草(p<0.01);种内相比较,5份黑稳画眉草间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较大(p<0.01或p<0.05),2份知风草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以山桃种子为材料,以桃杏种子为对照,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气质联用色谱法分析其成分,对比了3种植物种子含油量及成分.结果发现,3种植物种子油脂中均含有较多的棕榈酸和油酸,其中,山桃种子中棕榈酸含量(33.611%)显著高于杏(23.991%)和桃(14.517%),山桃种子中油酸含量(51.87%)高于杏(38.964%)而略低于桃(59.232%).棕榈酸和油酸均为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研究结果为山桃作为能源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宏  邵麟惠  熊军波  张鹤山  刘洋 《种子》2016,(10):83-86
以江夏扁穗雀麦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扁穗雀麦种子发芽和休眠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新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几乎不发芽,风干种子发芽率最高为4%,存在严重的休眠现象.随着种子干燥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逐渐增加,发芽开始时间提前.贮藏63d种子萌发出现急剧变化,发芽率达51.33%,与前期处理差异显著(p<0.05);78~81d发芽率超过85%,休眠解除,发芽开始时间提前至第6天.不同成熟期收获的扁穗雀麦种子在解除休眠后发芽特性略有差异,但总的来说,成熟度高的种子在贮藏3个月后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施磷处理(0、90、180、270、360、450 kg/hm2 P2O5)和植株不同结荚位置(上、中、下部)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种子磷含量、单粒重、发芽率、发芽势等指标.结果表明:施磷处理为450 kg/hm2 P2O5时,种子磷含量最高;施磷处理为360 kg/hm2 P2O5时,种子单粒重最大;施磷处理对正常苗比例、硬实比例、发芽率、不正常苗比例、死种子比例以及发芽势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苜蓿植株不同结荚位置的种子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下部荚果内种子单粒重较上部重,并且下部荚果内种子的正常苗比例和发芽率均显著(p<0.05)高于中、上部荚果内种子,下部荚果内种子的不正常苗比例显著(p<0.05)低于中、上部荚果内种子.施磷处理和结荚位置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各个指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0,(9)
在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模拟结实大小年,研究在清除凋落物、培养皿和覆盖凋落物等3种投放方式下,森林鼠类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华山松(Pinus armandii)和红松(P.koraiensis)种子的取食和扩散。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在各处理均很高,最终扩散率相对较低,华山松和红松种子在结实小年被鼠类消耗更快,且大量被动物扩散。清除凋落物和凋落物覆盖处理种子被动物消耗较快,就地取食率更高;凋落物覆盖对种子的保护作用仅限于种子释放的前期阶段,一旦释放点被鼠类发现,种子很快被取食或扩散;置于培养皿中的种子被鼠类消耗相对较慢,且更为可能被扩散。清除凋落物、凋落物覆盖处理的华北落叶松种子和各处理华山松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在结实大年均高于结实小年,最终扩散率则完全相反,红松种子的最终取食率和扩散率在结实大小年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9,(1)
以采自宁夏六盘山区的辽东栎种子为材料,在缓慢脱水和快速脱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大小种子的脱水耐性。结果表明,轻度脱水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但种子萌发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和含水量的继续减少而显著降低;不论是缓慢脱水还是快速脱水,不同大小种子的萌发速率和萌发指数均随脱水时间的延长持续减小或波动性减小,且都在缓慢脱水36h后和快速脱水8h后显著降低;活力指数在缓慢脱水72h和快速脱水24h前的各脱水阶段均不同程度地增大,但在缓慢脱水120h和快速脱水48h后显著减小。大种子含水量和萌发率在脱水过程中始终显著高于小种子;尽管不同大小种子间的萌发率仅在脱水后期差异显著,但大种子萌发速率、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显著大于小种子,且在脱水处理后期所有萌发参数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欧景莉  郭俊杰  赵志刚  曾杰 《种子》2012,31(5):15-18,22
以位于广西靖西土石山生态交错区的9个西南桦斑块为研究对象,通过种子收集、种子萌发与幼苗培育试验,揭示西南桦子代适应性与斑块大小、遗传多样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重量与种子萌发率、胚根长、芽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仅与移苗后2个月时的苗高及移苗后5个月时的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种子萌发阶段母本效应很明显,而在幼苗生长阶段母本效应逐渐减弱;种子千粒重、萌发特征、幼苗生长表现指标与斑块大小、遗传多样性指标大多呈不显著相关(p>0.05)或呈显著负相关,而且各石山斑块跟土山大斑块间的地理距离与相应斑块的子代适应性指标大多呈负相关,说明斑块间存在强烈的花粉流,这种相关性规律是斑块大小以及斑块间地理距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金铁锁种子适宜的贮藏技术,对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的金铁锁种子做发芽试验.方法:将金铁锁种子采集后晒干,放置在4,20℃和常温条件下贮藏,在贮藏8个月、10个月和1 2个月时,取出种子做发芽试验.结果:贮藏8个月时,20℃和常温贮藏条件的发芽势分别为56.67%和53.33%,与4℃贮藏条件的发芽势(27.92%)差异显著,发芽率以20℃贮藏最高(83.75%),与4℃和常温贮藏差异显著;贮藏10个月时,常温贮藏的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发芽率为0,4℃和20℃贮藏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贮藏12个月时,4℃贮藏的发芽率最高为71.25%,与20℃贮藏的发芽率差异显著.结论:金铁锁种子应分开存放,对于存放时间超过10个月的种子,可以采用4℃低温冷藏的方式进行,对于存放时间不超过8个月的金铁锁种子,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0.
杨坤  曾卫军  祝长青  谢青 《种子》2016,(1):97-100
以新疆黑鳞顶冰花种子为实验对象,根据不同体眠机制选取10余种处理方法进行处理,以此比较其对顶冰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黑鳞顶冰花种子4℃时32 d左右开始萌发,萌发周期80 d左右,萌发率为72%;室温25℃和酸碱处理不适宜萌发;50℃温水、超声波和200 mg/L GA3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去除种皮极有效促进其萌发(p=0.002<0.01),萌发率达到88%;刺破种皮+200 mg/LGA3和500 mg/L GA3+15% H2O2处理也能有效促进萌发(p<0.05),萌发率分别为84%、82%,前者发芽势最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1.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中的利与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处理在果蔬保鲜与加工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作杀菌剂、贮藏剂、护色剂等,与其它方法相比硫处理有许多优势.首先,不需要冷藏处理即可杀菌或抑菌保鲜,能够较好地保持原料的品质;其次,用量少,价格低廉,使用简便;再次,SO2易挥发,残留量低.因此,硫处理在许多种果蔬保鲜和加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高粱、苏丹草强大的杂种优势,选育的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经试验、示范,不仅单株优势明显、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品质也十分优良,用于养鱼和养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取14头秦川牛(其中1.5岁的公、母牛各4头,2.0岁的公、母牛各3头),按性别分为两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的水平,并对每头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胸深、尻宽、腰角宽等体尺指标及体重进行测量并分析,结果表明: 在1.5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2.0岁时公、母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秦川牛体内的生长激素呈下降趋势而胰岛素则呈增加趋势,且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呈差异不显著的负相关(P>0.05)。通过对体尺指数进行分析得出:较1.5岁而言,2.0岁秦川牛体躯发育程度更大,胸围更宽,尻部增幅明显,骨骼等体躯部分生长速度相对减慢,而肌肉等体量部分增长速度则相对加快,符合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秦川牛中、晚熟的特点。将实测体重与经济性能划分标准比较,发现秦川牛仍属于役肉兼用型品种,但经过近几年的选育,体重有了很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以一定浓度的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水溶液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和胚乳中淀粉酶的活力,并能使苗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幼苗的高度增加。青霉素以40IU/L效果最好,氨苄青霉素则是在800mg/L浓度时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杨梅果实代谢旺盛、含水率高且无外果皮保护,在采收、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机械损伤及霉菌侵染,进而导致其品质劣变,严重制约杨梅产业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产地保鲜技术(保鲜剂、预冷、短波照射以及静电场等)和贮运包装(减震包装、气调包装和蓄冷包装)对杨梅鲜果采后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引起杨梅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低温环境"+"缓震处理"+"气调技术"三维一体的栅栏保鲜技术将成为杨梅鲜果的保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选用96份黄麻属种质资源,比较了SRAP、ISSR及二者结合的方法在黄麻属起源与演化研究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1)SRAP方法的多态性条带比率为100%,高于ISSR方法的98.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条带亦高于ISSR方法。(2)SRAP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可大致将各类型种质资源区别开来,可较明确、清晰地展现黄麻属的起源与演化趋势。但无法区分开个别种质; ISSR方法构建的进化树将很多圆果黄麻品种聚在一起,无法区别开来,且分枝长度短,无法确定进化时间;(3)SRAP与ISSR结合构建的进化树将不同类型的黄麻种质资源有序排列,可清晰地明确其进化趋势及演化关系。比较而言,SRAP与ISSR分子标记结合的方法优于SRAP方法,而SRAP方法又优于ISSR方法,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优先考虑采用SRAP与ISSR分子标记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沙棘果实、沙棘叶的采收和加工状况进行了归纳,系统分析了沙棘饮料、沙棘酒、沙棘油和沙棘叶提取物等产品特点,概括了上述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重要参数,建议对沙棘果采用冷冻贮藏或者部分玻璃化状态贮藏,深度开发高档沙棘冰酒和胶囊化、微胶囊化沙棘油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20.
蚯蚓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蚯蚓是一种大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壤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从植被生产力、有机质的矿化分解、生物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蚯蚓在土壤碳循环和氮循环中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内在机理,蚯蚓通过对土壤的取食、钻孔,以及自身代谢产生的粪便和分泌物提高了植被生产力、增加了土壤碳库存量和土壤—大气碳通量、增加了生物固氮作用、加速了凋落物的碎屑和分解、加速了土壤氮素的矿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减少了土壤氮的淋失,提出了蚯蚓在稻田生态系统的应用前景,为培肥土壤和土壤的可持续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