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目前福建省山羊寄生蠕虫感染种类以及不同日龄段山羊寄生蠕虫感染状况,通过剖检福建省内各地送检山羊病例221只,按照蠕虫学完全解剖法进行各种蠕虫的形态学种类鉴定以及按照不同日龄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221只山羊检出194只有蠕虫感染,总检出率为87.78%,其中吸虫、绦虫、线虫的检出率分别为28.05%、33.48%和76.92%,有些病例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蠕虫混合感染。检出的主要吸虫有同盘吸虫、片形吸虫、阔盘吸虫和列叶属吸虫,检出率分别为17.65%、9.50%、6.79%、5.43%;检出的主要绦虫有莫尼茨绦虫和细颈囊尾蚴,检出率分别为28.05%、6.33%;检出的主要线虫有捻转血矛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和毛圆线虫,检出率分别为65.61%、27.60%、5.88%。不同日龄山羊的蠕虫检出率和感染种类有所不同。说明福建省内山羊寄生蠕虫种类繁多,不同地区、不同日龄组山羊感染的蠕虫种类不同,在生产实践中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驱虫方案。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黑龙江省汤旺河流域犬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沿河两岸20个点,剖检狗84只、蠕虫感染者83只,感染率占98.81%。本次共检获寄生蠕虫16种,其中吸虫7种,涤虫4种和线虫5种,他们分属于13科,16属。1犬体内检出1种虫体者占8.33%,检出2、3种者占26.19%和23.81%,检出4、5种者各占13.09%和16.67%,5种以上者占10.71%。分布广泛,危害严重者:犬钩口线虫,犬弓首线虫,旋毛形线虫,犬复孔绦虫,卫氏并殖吸虫,泡状带涤虫,线中殖孔绦虫和华支睾吸虫。横川后殖吸虫,园圃棘口吸虫,日本棘隙吸虫和毛细线虫在我省系首次报道。据文献记载,上述16种蠕虫均为人畜共患寄生虫,在我省人体内有重要意义的有4种: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棘球蚴和旋毛形线虫。其余虫种可能偶尔感染人。上述结果提示,狗是人畜共患寄生蠕虫的重要宿主。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羊只寄生虫的驱除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选择陕北白绒山羊开展消化道线虫的驱虫试验以及驱虫后寄生虫的动态变化研究。选取3种常用驱虫药(伊维菌素注射液、芬苯达唑粉、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通过饱和食盐水漂浮法、虫卵计数法、寄生虫剖检法对陕北白绒山羊的消化道线虫驱虫前后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对驱虫后1个月、2个月的消化道线虫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出感染线虫种类6种,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spp.),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sp.),细颈线虫(Nematodirus sp.),优势虫种为捻转血矛线虫(Hemonchus contortus)。驱虫后伊维菌素注射液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6.25%和65%;芬苯达唑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31.25%和84.21%;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组虫卵转阴率和虫卵减少率分别为为50%和77.27%。各感染消化道线虫均对试验驱虫药产生了耐药性。驱虫后1个月,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有所上升,但未达到驱虫前水平;驱虫后2个月,羊只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率及感染强度均达到驱虫前水平。说明可将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预混剂作为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线虫的常用驱虫药,建议每2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驱虫,以减少消化道寄生虫感染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北方森林动物园观赏鸟类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于2006年3~6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对园内12科158只观赏鸟的粪便进行了蠕虫虫卵检查,结果有32只鸟检出虫卵,感染率为20.3%,雉科、鹤科和鸭科的感染率分别为60%、35.7%和18.5%,检出的虫卵为蛔虫、毛细线虫和棘口吸虫卵。该调查为动物园制定鸟类驱虫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濉溪县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蠕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濉溪县22头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种类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该县马属动物消化道寄生蠕虫的感染率为100%。所获虫体经鉴定属于24种线虫,其中蝇胃线虫(Habronema muscae)、大口胃线虫(Draschia megastoma)、锯齿状三齿线虫(Triodontophorus Serratus)、短尾三齿线虫(T.brevicauda)等17种为安徽省新纪录。  相似文献   

6.
1988—1989二年间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豫西农业专科学校,对当地斗鸡进行寄生虫病调查。发现9种寄生蠕虫,其中优势种有:鸡蛔虫、赖利绦虫和异刺线虫。前二者对鸡的危害最严重,是驱虫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Henttonen对欧洲北部变色旅鼠和欧岸鼠平及其体内寄生虫协同进化的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上马厂林场、红石林业局、黄泥河林业局及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的红背鼠平肠道寄生虫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了4种肠道内寄生的线虫:隐藏管状线虫(Syphacia obvelata)、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aris tetraptera)、鼠短膜壳绦虫(Mymenolepis nana)以及1种未定名的蠕虫。从感染强度上看,四翼无刺线虫对红背鼠平感染率最高。其中,2只仅感染隐藏管状线虫,1只仅感染四翼无刺线虫。同时感染2种以上寄生虫的为绝大多数,占92.7%;其中,同时感染2种寄生虫(隐藏管状属线虫、四翼无刺线虫)有31只,占75.6%;同时感染3种寄生虫的有5只,占12.2%;同时感染4种寄生虫的只有2只,占4.8%。研究实验表明,四翼无刺线虫和隐藏管状线虫是红背鼠平肠道中的优势寄生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种类和感染率,对榆阳区、佳县、清涧3个地区的养殖场随机抽取53份粪样,通过饱和盐水漂浮法、离心沉淀法及粪便培养法等鉴别寄生虫的种类和感染率,本次调查共检出线虫、绦虫2类寄生虫,其中线虫9种,分别为乳突类圆线虫、毛首线虫、毛圆线虫、6种未检测出;球虫1种,但未进行鉴定。在调查的53份粪样中,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100%。其中球虫的感染率为20.8%、线虫的感染率为11.3%、混合感染率为67.9%。调查研究表明榆林市陕北白绒山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严重,且主要以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针对黑熊消化道寄生虫病,我们选用了丙硫苯咪唑、蛭得净、盐酸左旋咪唑、“灵特”对22只黑熊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当黑熊仅感染有线虫时以左旋咪唑驱虫,效果确实好而又安全;混合感染有多种消化道寄生虫时以丙硫苯咪唑驱虫最为简便。  相似文献   

10.
用粪便寄生虫虫卵检查法,调查福建北部山区南江黄羊体内寄生虫的优势类群,并通过对羊群寄生虫药物驱除后跟踪虫卵检测,分析用药后粪便寄生虫虫卵消长变化.结果表明,虫卵有胰吸虫、前后盘吸虫、扩张莫尼茨绦虫、食道口线虫、乳突类圆线虫、捻转血矛线虫和羊肺丝虫3个纲7个种,线虫纲虫卵检出率为70.2%,为当地的优势类群;用丙硫苯咪唑以20 mg/kg体重剂量口服,吸虫和线虫的虫卵阳性率在用药后的第15天降至最低,分别为20%、10%,第30~60天达到或超过用药前的水平.针对福建北部山区潮湿气候条件下,提出了南江黄羊消化道寄生虫定期药物驱虫措施,即2~6月龄育成羊每30天驱虫一次,成年羊每60天驱虫一次的新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与常规技术措施相比,2~6月龄育成羊的成活率提高28.3%.  相似文献   

11.
任志 《河北农业》2011,(12):42-44
羊寄生虫按生活方式和寄生部位分为固定性寄生虫(如肝片吸虫等)、暂时性寄生虫(如蚊等)、外寄生虫(如螨类)和内寄生虫(如蠕虫原虫类)四类。其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寄生虫普遍存在的特点,每年应定期驱虫,一般每年春、秋各驱虫一次,当年羔羊应在6月龄驱虫一次。  相似文献   

12.
在延边黄牛肝片形吸虫病主要流行县实地调查了当前牛主要感染的寄生虫有四大类:即肝片形吸虫、胃肠道线虫、同盘(前后盘)吸虫、莫尼茨绦虫,其感染率各为53.49%、51.16%、51.16%和13.95%;艾美耳球虫和毛首线虫的感染率分别达6.98%和1.16%。同时用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对42头病牛分组进行驱虫试验。结果,20毫克/公斤剂量组对除了同盘吸虫以外的三大类寄生蠕虫虫卵转阴率达100%;15毫克/公斤剂量组对对胃肠道线虫(不包括毛首线虫)虫卵转阴率为100%,莫尼茨绦虫为75%,肝片形吸虫为47.36%,对同盘吸虫和毛首线虫的虫卵转阴率较低。又简述了该药对延边黄牛寄生蠕虫的首次驱治试验效果、毒性及今后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岩羊寄生虫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发现岩羊可感染的寄生虫共42种。其中,线形动物门有尾感器纲的圆线目线虫共有16种,无尾感器纲的毛尾目的线虫共有2种,共18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42.86%;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的复殖目有9种,绦虫纲的圆叶目有5种,共14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33.33%。蠕虫(线虫、吸虫、绦虫)共计32种,占感染总数的76.19%;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中的真球虫目有6种,鞭毛虫纲阿米巴目有1种,共7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16.67%;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的虱目、双翅目、蚤目各有1种,共3种寄生虫,占感染总数的7.12%。岩羊感染的寄生虫以蠕虫为主。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前一报告——绵羊抗蠕虫药及其使用方法的研究(三)硫化二苯胺的容量(浓度)和驱除捻转血矛线虫的药效关系的观察中,我们试验证明了同一剂量的硫化二苯胺如以1%的悬浮液灌服可比10%的悬浮液对捻转血矛线虫提高驱虫效率20%。该报告提出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推断同样寄生在其胃内奥斯特他线虫和马歇尔线虫可能会呈现同一个现象,作为今后研究提高这一类线虫的驱虫效率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调查了攀枝花地区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情况。[方法]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攀枝花不同地区屠宰后山羊消化道分离到的蠕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而确定种类。[结果]共鉴定出山羊消化道蠕虫6种,其中线虫5种,分别是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tsomuma sperum)、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羊毛尾线虫(Trichuris ovis)以及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吸虫1种胰阔盘吸虫(Eurytrema paucreaticum)。吸虫与线虫之间存在混合感染,以2和3种蠕虫混合感染为主。进化分析显示:攀枝花地区捻转血矛线虫的COI基因差异较大,在2.4%~5.1%之间。[结论]综上所述,攀枝花山羊消化道蠕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需进一步加强山羊寄生虫病的监测及防控。  相似文献   

16.
以国产丙硫咪唑(albendazol)对48只自然感染各种寄生蠕虫的猪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如下: 对中华枝睾吸虫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口投有100%效果。此剂量欠安全,适宜的剂量尚未试,建议试用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剂量。对猪蛔虫、有齿食道口线虫、长尾食道口线虫和六翼泡首线虫效果很好,按每公斤体重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1~12月对8只犬进行蠕虫学剖检,共检出以下6种蠕虫:华枝睾吸虫,犬复孔绦虫、线中殖孔绦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犬钩口线虫。此外,在屠宰检疫中还经常检出细颈囊尾蚴,有时检出肝棘球蚴,说明犬体还存在这两种绦虫幼的成虫——沟状带绦虫和细粒棘球绦虫;过去还在犬肾脏发现过肾膨结线虫.由此可见我市犬体现已知寄生蠕虫9种,隶属2门3纲7种9属.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广东农垦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感染情况,通过直接涂片法对垦区21个规模化猪场2 437份样品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垦区猪群感染的寄生虫主要有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38.37%)、猪球虫(感染率4.68%)和类圆线虫(感染率1.07%),未检测到猪蛔虫、毛首线虫、食道口线虫等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垦区规模化猪场仍然存在寄生虫感染的危害,其中小袋纤毛虫感染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哺乳仔猪球虫感染率不高但哺乳母猪球虫感染率偏高(10.22%),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类圆线虫感染率不高且未检测到其他线虫,说明原有驱虫方法对肠道内线虫类寄生虫防控效果良好。应加强对小袋纤毛虫及猪球虫等原虫的驱虫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乌审旗地区绵羊主要蠕虫病流行病学,以及进一步筛选对优势虫种具有较强驱虫效果的药物,本研究以乌审旗不同苏木镇为试验点,随机采集绵羊新鲜粪便,采用漂浮法、沉淀法和改良麦克马斯特计数法对消化道蠕虫虫卵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查,从而掌握本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情况和优势虫种.在此基础上,选取一定数量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较严重(EP...  相似文献   

20.
用常州动物药品厂生产的阿苯达唑(Anbendazole)原粉对山羊自然感染的寄生蠕虫(胃肠道多种线虫、绦虫和脑多头蚴)进行不同剂量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对线虫20 mg/kg剂量用药后72 h虫卵转阴率为0;对绦虫20 mg/kg剂量用药后72 h虫卵转阴率为14.3%;对脑多头蚴20 mg/kg+40 mg/kg+60 mg/kg增量法用药后治愈率为0。表明该药没有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