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云南省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达到30万hm~2,旱地油菜面积占55%,针对山地油菜生产中对早熟稳产型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主栽品种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育成早熟、高含油量、高稳产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该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6004号)。现已成为云南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区域适应性广的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地白谷选 - 2 ,是文山州农科所从地方品种文山大白谷中系统选育而成的陆稻新品种。 1992年进入省陆稻多点品比试验 ,1993~ 1994年参加省陆稻区域性试验 ,1995年进行多点小面积示范、加权平均单产 30 7.9kg,1998年 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高 96~ 10  相似文献   

3.
<正>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用楚粳26号作母本与96Y-6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722号;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70368.4;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2010;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继云南省首个超级稻楚粳27号之后的第2个超级稻新品种;同年通过云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国际先进水平,现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为促进楚粳28号无公害种植生产发展,满足市场对安全稻米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种稻效益,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花育31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常规品种。该品种2009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农审2009036号。我市于2008、2009年分别对该品种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和较大面积的示范推广,2010年将其确定为主播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2011年播种面积得到了迅速扩大。  相似文献   

5.
文山州种子管理站2007年成功组配出玉米单交种文丰8号。通过开展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举办核心示范样板及现场观摩培训,为该品种的推广辐射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推广面积逐年上升。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为滇特(文山)审玉米2011058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保油8号(原名48-1)是云南省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常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各种试验示范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具有优质、高产、早熟等特性.201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保油8号,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2001号.  相似文献   

7.
<正>贺优328是湖南恒德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采用贺50A与R328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迟熟晚籼稻新组合,2013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3020。为加快推广步伐,同年在湖南常德示范推广,之后面积逐年扩大。在常德连续2年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丰产稳产性好、耐肥抗倒性强、综合性状优良。2年示范推  相似文献   

8.
中禾606是云南中禾种业有限公司以B156为父本、C126为母本进行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品种,于201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对该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示范应用的经济效益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杂交玉米新品种丰茂2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茂2号是贵州省贵阳丰茂农业科技中心于2002年用6259&#215;599—141作母本,自交系123作父本组配育成的玉米“三交种”。2004年初由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按程序组织参加了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表现出优良品种特征特性,于2007年10月30日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1号。  相似文献   

10.
森玉1号是贵州省大宇种业责任有限公司于2003年用自选系7713作母本、176作父本组配育成的单交种。丽江市种子管理站于2005年12月引进该品种并按程序组织参加丽江市杂交玉米新品种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表现优异。2007年经云南省丽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丽审玉2007003号。  相似文献   

11.
王树伦  和盛 《种子》2005,24(2):91-91
1 品种来源 黔兴201是贵州省种子总站(贵州省种子公司)承担的贵州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超高产玉米良种选育>课题育成的耐密型高产组合.2003年7月21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03005号.2003年1月由云南省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示范,现已按照程序完成引种、试验、示范技术工作,向丽江市农作物审(认)定领导小组推荐审(认)定.  相似文献   

12.
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鄂麦26经过2006-2007年品种比较试验,2007-2009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8-2009年在荆州、襄樊进行小面积示范,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200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鄂审麦2009003。  相似文献   

13.
凤稻19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科所通过鹤16/86-167//合系35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高海拔粳稻新品种。在品比,省、州区试及生产示范中表现具早熟、耐寒、高产、稳产、品质好等优点。200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岫粳18号为常规粳稻品种,具有耐肥、抗倒等优点,201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岫粳18号亲本来源,阐述了品种选育经过、试验示范情况和品种特征特性,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深两优5814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利用自育低温敏不育系y58s与丙4114配组育成的两系超级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确认具有稳定优质、抗性优良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2010年引人福建省古田县试种,在2011年继续进行扩大试验和示范推广,面积达210hm2,其中仅平湖镇新坊村就建立了中稻示范区1个和7个超级稻新品种对比试验,2012年又在玉源村、钱坂村、玉库村建立了一季中稻示范区,示范推广面积376hm2。在古田县的种植中,该品种突出地表现了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深得当地农户喜爱。  相似文献   

16.
水稻新品种楚粳23,1999年7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同年获云南省楚雄州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蓖麻新品种A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蓖麻新品种A007是云南省农科院油料所经过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到2002年底已在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示范、推广面积达1000hm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选育经过1993年对1992年宿生的蓖麻早熟类型、植株相对较矮、果穗大、穗果数多、株型紧凑的单株进行严格套袋自交。所得的种子,1994年再进行筛选、纯化,在二十多份材料中,我们发现西昌88的材料中有几个单株性状表现一致,抗旱和抗病性(霜霉病)较好,主穗套袋后,于1995年进行混系繁殖,依照当年的…  相似文献   

18.
岫粳18号为常规粳稻品种,具有耐肥、抗倒等优点,201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本文分析了岫粳18号亲本来源,阐述了品种选育经过、试验示范情况和品种特征特性,介绍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云油茶9号油茶优良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适宜云南高原山地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本土油茶优良品种,按照初选、复选、决选、子代测定、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等选育程序,先后在云南省的文山、红河和曲靖等3个州(市)进行选育,选育工作自1977年优树选择开始至2016年品种审定,历时39年。选育的云油茶9号油茶优良品种具有生长旺盛、产量高、出籽率高、含油率高、茶油品质优良等特性,其种仁含油率51.7%,平均单果重28.12 g,冠幅投影面积产果量1.82 kg·m^-2,鲜果出籽率53.21%。通过在4个县的区域性试验表明,该品种不仅生长发育表现良好,而且主要基本性状保持稳定,适应性强。于2008年通过云南省认定,2016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云南省首批审定、推广应用的本土优良油茶品种。  相似文献   

20.
罗单9号玉米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萍 《种子世界》2010,(11):41-42
<正>罗单9号是云南省罗平县大天种子公司经过多年多代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白粒玉米单交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特(怒江)审玉米200706号。为了进一步提高罗单9号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和单位面积制种产量,针对罗单9号亲本及组合的具体特点,特制定如下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