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以已转入抗虫Bt基因和分子标记的抗稻瘟病基因Pi9的超级稻亲本双价M86为实验材料,通过分子检测和田间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Bt在5个株系中基因能够稳定遗传,而Pi9基因在3个株系中丢失,在2个株系中能够稳定遗传。含有B£基因和Pi9基因的植株体,能够对螟虫和稻瘟病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2.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西宁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定鸡柔嫩艾美耳球虫西宁株。[方法]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西宁当地鸡粪便中获得1株纯种球虫,经鸡体传代增殖,对该虫体的寄生部位、潜伏期、孢子化时间、形态结构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该虫株寄生于鸡的盲肠,卵形指数为1.22,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8h,潜伏期为114h。卵囊为卵圆形,卵囊壁光滑,呈黄绿色,孢子化卵囊未见卵膜孔和卵囊残体;孢子化卵囊平均为20.08μm×16.55μm。孢子囊纺锤形,有一斯氏体,其平均大小为8.65μm×4.90μm。综合鉴定该球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并暂命名为柔嫩史美耳球虫西宁株。[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球虫的致病性和药物效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柔嫩艾美耳球虫纯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长春市某鸡场鸡球虫混合种中获得1株纯种球虫,用单卵囊繁殖的后代,接种无球虫雏鸡进行增殖,并根据其在肠道寄生部位、肉眼病变、潜伏期,卵囊孢子化时间,卵囊和孢子囊的大小、形状、结构等指标观察,鉴定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鉴定指标寄生于盲肠、卵囊为宽卵圆形或卵圆形.测200个卵囊的大小范围为(19.5-25.5)×(14.5-21.5)μm,平均大小为22.5 ×18μm,形状指数为1.25.卵囊窄端有一颗折光性强的极体.测200个孢子囊大小为(9.5-12.5)×(5.5-8)μm.孢子囊卵圆形,有一斯氏体,无内外残体.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7h,潜伏期141h.用此卵囊对50只2周龄的海兰公鸡分为一个不感染组和4个感染组,每只口服感染1万、2万、5万和10万个孢子卵囊.结果所有感染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差异均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巨型艾美耳球虫纯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长春市某鸡场鸡球虫混合感染样品中获得1株纯种球虫,鉴定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鉴定指标寄生于小肠中段、卵囊为卵圆形、卵囊大、金黄色.测2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22.5-37.5)×(17.5-29.5)μm,形态指数为1.27.卵囊窄端有一颗折光性强的极体,无内外残体.测200个孢子囊大小为(16.5-19)×(8-10)μm.最短孢子化时间为31h,潜伏期132h.用此卵囊对40只2周龄的海兰公鸡分为一个不感染组和4个感染组,每只口服感染1万、2万、5万和10万个孢子卵囊.结果所有感染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差异均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5.
堆型艾美耳球虫纯种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从长春市某鸡场鸡球虫混合种中获得1株纯种球虫,鉴定为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鉴定指标寄生于十二指肠和小肠前段,卵囊为卵圆形、卵囊中型.测200个卵囊的大小为(13.5-21)×(11-17.5)μm,平均为17.5×14.5μm,形态指数为1.21.测200个孢子囊大小为(4.6-9.5)×(3.5-6.5)μm.有斯氏体,无内外残体.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8h,潜伏期97h.用此卵囊对50只2周龄的海兰公鸡分为一个不感染组和4个感染组,每只口服感染1万、2万、5万和10万个孢子卵囊.结果所有感染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增重差异均为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细菌分子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的分子鉴定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一系列完整而系统的鉴定方法,如DNA-DNA杂交、rDNA指纹图谱、质粒图谱、16S rDNA全序列测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等方法。介绍了在这些分子鉴定方法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或有针对性的细菌分子鉴定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鸡柔嫩艾美尔球虫体外刺激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活力及分泌的细胞因子目的是了解球虫对免疫细胞增殖及产生的免疫相关分子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分离鸡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和HD11巨噬细胞分别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子孢子体外共培养,采用MTT、Griess、ELISA、RT-PCR法、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相关分子水平。【结果】子孢子组鸡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NO和iNOS的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和脾淋巴细胞NO和iNOS分泌量升高,但统计差异不显著,脾淋巴细胞iNOS分泌量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子孢子组免疫细胞上iN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IL-2分泌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IL-2mRNA表达下调;HD11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IFN-γ量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分泌量明显降低,IFN-γ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著统计差异;子孢子组HD11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其表达MHC-Ⅱ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上表达KUL01表面分子阳性百分率显著降低,但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都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鸡柔嫩艾美尔球虫刺激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NO和iNOS的分泌量明显增加及iNOS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但IL-2分泌量下降其mRNA表达下调,免疫相关分子(MHC-II)表达量增加,结果表明鸡柔嫩艾美尔球虫能不同程度影响免疫细胞增殖及产生免疫相关分子。 相似文献
8.
运用单卵囊分离提取技术,从绵阳某鸡场艾美虫感染粪便中获得1株纯种艾美虫卵囊,该艾美虫主要寄生在鸡盲肠,卵囊绝大多数呈宽卵圆形,无卵膜孔,有1个圆形极粒位于窄端,无内外残体,孢子囊有斯氏体,最短孢子化时间为19 h .通过随机测定200个卵囊后发现,卵囊的大小为(18.4~25.5) μm×(14.6~20.2) μm,平均大小为(21.62±2.08) μm×(18.15±1.83) μm;随机测定200个孢子囊后发现,孢子囊大小为(10.5~12.6) μm×(5.1~6.8) μm,平均大小为(11.77±0.87) μm×(6.29±0.69) μm.雏鸡在感染后5 d开始拉血便,6 d后症状加剧,鸡出现死亡.对照国内外相关文献,初步确定分离出来的艾美虫为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对分离虫株卵囊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鸡一旦感染,其体重会受到影响,严重感染则会造成大量死亡.随着卵囊感染量增多,雏鸡死亡率也随之增高,当雏鸡感染量为8.0万个卵囊时致死率高达100%,表明所分离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绵阳株致病力很强. 相似文献
9.
11.
茶轮斑病是安徽产茶区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可导致叶片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为明确茶树轮斑病病原菌种类和对杀菌剂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之后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应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见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树轮斑病的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致死中浓度(EC50)最小,为0.03 μg·m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9株虫生真菌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筛选出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具有高毒力的菌株。【方法】采用形态学及ITS区、TEF区、Bloc区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菌株,并采用浸渍法测定真菌对烟粉虱的毒力。【结果】29株虫生真菌有26株符合白僵菌Beauveria的特征,菌株SB003、SP665和SP670被鉴定属于棒束孢属Isaria;利用TEF区序列、Bloc区序列、TEF-Bloc联合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9株菌株共包括24株球孢白僵菌B. bassiana、2株假性球孢白僵菌B. pseudobassiana和3株环链棒束孢I. cateinannulata。烟粉虱2龄若虫的死亡率随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菌株致病力不同;用1×108 mL-1的孢子悬浮液处理烟粉虱2龄若虫7 d,致死率最高的菌株为SP433,其次为SB009,分别为87.37%和82.93%。【结论】本研究可为虫生真菌的分类提供理论基础,筛选出的高致病力菌株SP433和SB009可为烟粉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不同分子标记对入侵广州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进行寄主型鉴定,以便监测虫源扩散规律以及预测预警虫情。【方法】对采集自广州花都玉米植株的草地贪夜蛾,利用3个COI基因标记COI-A、COI-B和COI-C,以及Tpi基因标记进行鉴定,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序列比对和寄主型分析显示,COI-A、COI-B和COI-C标记鉴定到入侵广州的草地贪夜蛾为已报道的水稻型,且COI-A标记鉴定到草地贪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e的杂合子。基于Tpi基因的标记鉴定到入侵广州的草地贪夜蛾为玉米型,且在第126和第127位碱基为GA/AT杂合。【结论】COI-A标记具有较强的物种鉴别能力,能够鉴定到草地贪夜蛾与其他近源种的杂交事件;Tpi标记可用于鉴定草地贪夜蛾寄主型。2个标记结合相互验证可以提高准确率。开发微卫星标记或者寄主取食功能性基因标记可以实现寄主型的精准鉴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当前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地方菌株皮肤坏死毒素(DNT)基因的变异特点。【方法】利用分离培养、PCR及16SrRNA扩增片段同源性分析,对采自四川遂宁某规模化猪场有明显萎缩性鼻炎症状的鼻拭子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的DNT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对其抗原域、氨基酸二级结构、特定区域位于蛋白质表面可能性等参数进行预测,分析其B细胞抗原表位。【结果】成功分离得到一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命名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SC-SN株。分离株DNT基因序列全长4 357bp,与其他11株菌DNT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1%~100.0%,但由于其356位插入碱基A,使得该序列仅编码1 426个氨基酸,与上述11株DN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12.8%~47.0%。遗传进化树显示,SC-SN分离株与S798日本株和未知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软件预测结果显示,Bb SC-SN株DNT基因编码氨基酸B细胞抗原表位发生较大变化。【结论】经鉴定,分离株确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且SC-SN株的DNT基因序列变异较大,第356位插入的碱基A,对其氨基酸序列、ORF及B细胞抗原表位分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为不育胞质来源,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为父本,通过连续回交定向选育方法进行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的转育,获得了原始不育系‘93-12A’,并通过父本载体的转换对其进行改良,获得了一份综合性状较优良的不育系‘嘉油58A’;根据已报道的油菜CMS相关基因orf224、orf138和叶用芥菜CMS相关基因orf220设计特异引物,对榨菜胞质甘蓝型油菜CMS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仅orf220的特异引物能在原始不育系‘93-12A’和改良不育系‘嘉油58A’中扩增出特异条带,扩增产物序列与orf220具有100%的同源性,从而从分子水平验证‘93-12A’和‘嘉油58A’的不育胞质来源于榨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开发用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性别鉴定的分子标记引物。方法 依据草地贪夜蛾雌、雄虫性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binding protein, PBP)基因片段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性别鉴定引物;利用引物对经过形态学鉴定的草地贪夜蛾雌、雄样本进行PCR验证。结果 2对引物分别对对应的雌、雄虫样本均扩增出450 bp左右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开发的分子标记引物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各个时期的草地贪夜蛾进行性别鉴定,为研究草地贪夜蛾雌、雄个体差异提供一种有效工具。为制定基于性别鉴定的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治理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美洲棘蓟马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蓟马体内Wolbachia的进化位置,为进一步探讨Wolbachia对其生殖作用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wsp基因为目的基因,对美洲棘蓟马体内的共生菌Wolbachia进行特异性扩增和测序,使用Clustal X 1.83软件对所得DNA序列进行比对;在MEGA 4.0软件中采用邻接法对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利用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美洲棘蓟马体内扩增出了632 bp的Wolbachia的wsp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JN315668),580 bp的Wolbachia A群的wsp基因片段和405 bp的Mel亚群的wsp基因片段。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美洲棘蓟马体内的Wolbachia与黑腹果蝇亲缘关系较近。【结论】美洲棘蓟马体内感染的Wolbachia属于A群Mel亚群。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为油茶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理论基础,为油茶优良品种资源保护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来源于江西省的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遗传分析与分子鉴别.【结果和结论】11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4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32个,多态性位点占比为95.6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255 6~0.738 4,平均遗传距离为0.599 9,表明这些油茶无性系的地理来源相近.在遗传距离为0.528 0处,可以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分为5组.利用筛选出的引物构建了25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DNA指纹图谱,每一对引物构建的指纹图谱均可以用于25个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3种中草药植物的根结线虫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术、白芷和桔梗是3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它们的根茎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安徽省亳州市白术、白芷和桔梗这3种中草药植物种植田中发现有植株感染根结线虫病。为了明确感染这3种中草药的根结线虫种类,通过根结线虫雌成虫的会阴花纹、同工酶及分子生物学检测(rDNA-ITS区、28S rD2/D3区和rDNA-IGS区)进行了根结线虫种类鉴定。白术和白芷的根结线虫鉴定为花生根结线虫;桔梗的根结线虫鉴定为南方根结线虫。这是中国首次报道在白术和白芷上发现花生根结线虫病。这个结果为这3种中草药的根结线虫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