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盆景由“盆”与“景”组成,只有“景”与“盆”交相生辉,才能更完美地表现盆景的艺术效果。董永故里(孝感市三汉镇)有一株树龄600年、高80cm的圆柏盆景,桩干古朴苍老,上部却披绿挂翠,生机勃勃,展现了大自然神奇造化之功,尤其是配上明代石浮雕花盆,相得益彰,真乃古盆佳景,被专家誉为“荆楚遗韵”。还有笔在扬州和上海盆景园见到珍藏的“盆”、“景”俱佳的明清时期的树桩盆景,都是不可多得的活物。  相似文献   

2.
洪泓  少峰 《花木盆景》2004,(12):14-16
泉州属亚热带地区,古称“温陵”,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盆景以树桩为主,水石次之。泉州盆景的素材以榕树为盛,榕景为秀。它以精湛的技艺体现了文化名城高度的文化素养,享有“榕景独传”之美称。中央美术学院钱绍武教授在参观泉州盆景后,欣然题写了“天趣为尚”。  相似文献   

3.
任何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情与景的相互渗透,正如贺淦荪大师所说的“景随情出,造景抒情……以达到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树石盆景《孤帆远影》正是紧扣情、景、神、形而作的,其题选自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26日-12月28日,以灯饰产业闻名世界、享有“中国灯饰之都”美誉的中山古镇千花吐艳,万绿争辉,“2008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暨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古镇镇南方绿化博览园隆重举行。此次盛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由中山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省盆景协会主办,  相似文献   

5.
雀梅具有萌发力强、耐修剪等特点,通过截干蓄枝、绑扎修剪,可制作成奇姿异态的桩景,是盆景界广泛应用的植物材料之一。但雀梅桩景在养护过程中,常有枝片萎蔫的现象,业内人士称之为“回片”。至于原因,众说不一,往往笼统地归咎于养护不当。养护不当确实会造成雀梅回片,但为什么仅是回片,而不是全株皆枯;为什么别的树桩景又少见回片呢?所以一句养护不当难以蔽之,应另有隐情。  相似文献   

6.
诗人写漓江风光,未写其他美景,专写漓江之水。“江到兴安水最清”,漓江水清,世人皆知,而此处用“最清”,更极力渲染。漓江之水,清澈见底。但诗人却不直接从清水着笔,而以江水中青山倒影来衬托江水之清。后三句中皆提及青山。次句“青山簇簇水中生”,说丛丛青山倒映江中,仿佛是从水中生出。一个“生”字将山写活,也表现了江水的明净清澈。  相似文献   

7.
茼蒿     
《吉林蔬菜》2009,(3):66-66
茼蒿原产我国,自古有之。“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苏东坡这句诗中的“青蒿”,指的就是茼蒿。茼蒿的茎和叶可以同食,有蒿之清气,菊之甘香,鲜香嫩脆的赞誉,一般营养成分无所不备。  相似文献   

8.
这首诗是诗人在蜀中任四川制置使时所作。诗中的“最高峰”,即四川都江堰境内的青城山。首句中的“大面”,指大面山,为青城山的主峰。诗人站在青城山之巅,向西边放眼望去,但见远处雪山耸立,银峰凌空,景象壮美。首句“大面峰头六月寒”,写登上山顶时的感受,浓浓寒意,衬托出山头之高。次句既写景色又点明时间。天将拂晓,“神灯”已灭,朝霞升起,映红了云海,景色绮丽壮观。“斑”字生动地表现了云海一片灿烂的景象。后两句写望见雪山。  相似文献   

9.
未展芭蕉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8):36-36
这首诗写得情味甚浓,妙趣横生。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神思飞动。首句中将来展芭蕉的外形比喻为蜡烛,形象生动贴切。“冷烛”、“绿蜡”,造语新颖给人以阴凉之感。“冷”字与次句中的“春寒”相照应。次句承上,进一步说“芳心犹卷怯春寒”。“芳心”暗喻未展芭蕉犹如羞怯柔弱的少女。以人喻物,更为动人。“犹卷”中的“犹”字.与下文“会被东风暗拆看”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31日,以“生态文明、合作发展”为主题、为期6天的2008中国(中山)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简称“绿博会”)暨第七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中国灯饰之都”——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闭幕。  相似文献   

11.
花艺诗境     
金炎 《花木盆景》2008,(1):48-48
岱岳即泰山、平日望泰山,“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而冬日雪后望之,更是另有一番情趣。这首诗写雪中望泰山,构思缜密,虚实结合,绘景如画。首两句写雪晴。“碧海”指天,“烟”指天上灰蒙的云。云散尽了,蓝天像碧海一样清澈。既晴,雪开始融化,山峰尚留有残雪。“晴峰雪半残”,意境甚美。三四句写雪晴后,山上涧中流泉,云绕山路,山间美景如呈眼前、五六句配以极为开阔的背景“齐燕”,指山东省及河北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盆景亦如绘画,有写实与写意之分。写实者为物象之景,写意者乃心灵之景。  相似文献   

13.
金焱  邬帆 《花木盆景》2005,(2):36-36
这首诗构思与众不同。一般诗人咏水仙,着重描绘水仙的娇弱之态,赞赏她的“娥眉”“罗带”“翠袖”。此诗则写在特定环境里水仙的群象,气势非凡,气象万千。诗叙事,写景入手,一二句写诗人当年酒后泛舟,兴味正浓。  相似文献   

14.
在诠释古典园林之“境”、找出当代小区景观中“境”的缺失、分析“境”的重生意义的基础上,阐述当代小区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之“境”的营建策略:模拟自然山水景观、曲折迂回、营造四时之境、园林植物创造意境美、光影产生时空美、多元化美感的创造、景的文化内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兰香引蝶     
金炎  邬帆 《花木盆景》2005,(4):36-36
风和日暖,盆中春兰,著花吐香,次第开放。这情景令人心旷神怡。诗中首句言“两三栽”,盆中之兰花并不多。然而,“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张羽《咏兰花》)花少而香多,为后二句香气四溢伏笔。  相似文献   

16.
漓江舟行     
这首诗并未正面描绘漓江山水,而是从诗人洒脱的行动与喜悦的心情中烘托出漓江风光无限优美。首句“桂楫轻舟下粤关”,说明自己乘舟南下,目的地为广东。“桂楫”,用桂木做的船桨,有高洁精美之意,与清澈幽美的漓江相配。“轻舟”,一个“轻”字,既表达了船行水上的轻快,也表达了乘舟时的愉悦,与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次句承上,用反问句再次表达漓江之舟行,不同于岭南陆行之艰险,反衬有力。  相似文献   

17.
许保明 《花木盆景》2000,(11):30-30
榕树以其特有的树干和根系美感特征,一直成为盆景艺苑中重要的植物种类。然而,冈其原产地在南方各省,北方的精品古桩大都从南方长途运输而来,为了克服地域限制,北方盆艺工作者采取了诸如“合体拼栽”,“多枝合插”等榕树桩景培养方法,但是总觉难尽人意。现就笔者十几年来培养榕树桩景的“三合一”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双干树造型     
双干盆景人们喜爱的常见造型之一,相对而言,单干式其“景”较为抽象和单调,而双干式因有两树的相互参照对比,变单调为活泼,其“景”比单干树更富情趣、更具直观性。由于双干树是丛林式的最小组合单位,因此,把握好双干树的造型对干丛林式的创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下将  相似文献   

19.
黄蕾 《花卉》2022,(22)
产景共融工业厂区园林景观强调“文”“景”“人”的有机融合,具有功能复合、空间有序、主题鲜明的特征,景观设计时要充分挖掘项目特色,运用多元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必要的人文关怀,突显生态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本文结合项目案例,从“主题塑造、功能复合、生态设计”三方面提炼产景共融工业厂区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花木盆景》2008,(11):9-9
“一景二盆三几架”,盆是盆景构成的三要素之一,是盆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为盆景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所在,关系到植物的生长与存亡,同时,景盆也对作品的构图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盆景作品的配盆简单地视为一个普通环节,而应该将其看作是盆景艺术创作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