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国外甜菜育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腐烂菌引起病害的抗性 起因于丝核菌的根病、冠腐和叶腐病很普遍,对甜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幼苗期易感立枯病,或生长不良,从而导致生育后期的根腐和冠腐的发生。同时也是收获后期贮藏堆发生腐烂的原因,给制糖工艺造成困难。 腐烂菌大部分存在于耕地的土壤中,为弄清其活动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甜菜杂优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甜菜未授粉胚珠培养、种株腋芽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等技术,能够创造新种质资源,拓宽杂交种的遗传基础,并能大量快速生产甜菜纯合系,还能实现大量快速繁殖达到保存种质的目的。加强组织培养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可以大幅度推进甜菜杂种优势利用工作进程,显著缩短育种年限。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确立了甜菜生理育种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原理和技术,对发展丰产、高糖、优质,从而高效的甜菜制糖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工程作为1种最有效的现代作物育种方式,已在多种作物中得到广泛应用。甜菜转基因研究起步较晚,但取得的成绩显著。从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及品质改良等领域综述了基因工程在甜菜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进一步研究新疆北疆不同生态区甜菜的生长发育特性,筛选优质甜菜品种,通过探究20个甜菜品种在3个不同生态区的光合性状和农艺性状的变化,使用适定性参数法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不同甜菜品种的稳定性,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个甜菜品种在3个生态区的光合性状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间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态区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各参试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但3个生态区之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合性状、甜菜产量和含糖率存在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昌吉、石河子和伊犁3个生态区分别提取到了4、3和3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3.50%、68.70%和63.65%;主成分综合得分显示,甜菜品种‘BeTa379’‘KWS9968’‘KWS5599’‘KWS6637’在3个生态区的综合排名都处于较高位置,平均每公顷产量分别为102 000.45、88 613.85、96 501.90和95 214.90 kg,平均含糖率分别为15.19%、15.08%、14... 相似文献
12.
甜菜新品种“吉农单301”是以“吉农9013CMS”为母本,以“吉农4404”为父本杂交育成。区域试验根产量平均43 161 kg/hm2,比对照品种“HyB—13”高2.4%,含糖率16.37度,比对照高0.78度,产糖量6 917 kg/hm2,比对照高7.12%;生产试验根产量平均41960 kg/hm2,比对照品种“HyB—13”高8.0%,含糖率平均16.25度,比对照高0.76度,产糖量平均6 809 kg/hm2,比对照高13.3%。该品种于199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产量高、抗病性强、含糖量高,适于吉林省甜菜产区及内蒙古、黑龙江等地部分甜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甜菜制糖产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中国食糖生产、消费、进口以及食糖价格形成机制,指出我国食糖价格受供求关系、能源及格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呈周期性波动,未来十年中国食糖的生产和消费将呈缓慢增加总趋势,并且食糖消费增长会快于食糖生产的增长。通过分析甜菜主产区土地资源禀赋,甜菜生产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甜菜制糖产业存在研究投入不足、研发能力不强、甜菜种植规模小、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国家应在政策上对甜菜制糖产业予以扶持、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甜菜研究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链、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建议,挖掘甜菜制糖业产业发展潜力,促进甜菜制糖业产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防治黑龙江省甜菜主产区甜菜褐斑病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使用杜邦福星、异菌脲、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阿米西达、凯润等7种杀菌剂,在3个时期对甜菜品种SD13829进行叶面喷施。通过对褐斑病发病情况调查及块根产量和含糖比较得出:喷施3次供试7种杀菌剂后最终防效达27.61%~68.26%,提高产量4.85%~15.28%,含糖率增加0.63%~7.73%,产糖量增加5.74%~24.20%。其中杜邦福星、苯醚甲环唑处理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60.73%和68.26%,产量增加15.28%和13.14%,含糖率增加7.73%和5.99%,产糖量增加24.20%和19.91%,推荐其在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5.
据1986~1989年的调查研究,甘肃河西走廊危害甜菜的象虫种类有:甜菜象,甜菜毛足象,甜菜碗额象,粉红锥喙象,黄褐纤毛象,黑斜纹象,欧洲方喙象等19种。其中以甜菜象和甜菜毛足象为优势种,已成为甜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药剂处理种子防治甜菜象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用35%甲基硫环磷乳油、种子和水以2.2~3.0:100:100的配方处理甜菜种子的防治效果较佳,其毒苗杀虫率达90.0~92.0%,且残效期较长,田间保苗率达83.5~92.5%,挽回甜菜块根产量损失29.7~39.1%。此项措施在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中也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壮丰安浸种对地膜甜菜幼苗生长和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壮丰安1:800倍液浸甜菜种球,使地膜甜菜幼苗的下胚轴缩短,增加苗期干物质积累和叶柄干物质积累比率;最终使甜菜的根颈缩短,青头变小,含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产糖量与对CK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在对国外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背景基础、发展路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优惠政策、培训制度、信息立法6个方面对这些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