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瑛 《甘肃农业》2005,(11):15-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对此.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措施。2004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新的成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成为全年经济发展最耀眼的亮点。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得益于中央采取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激发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仍是弱质产业.农村仍是落后区域。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5日,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播出了新年特别节目《三农中国》。这个特点击“关键词”的形式.梳理了2004年中国“三农”领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一年里.有一们非常兴奋: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以农业、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粮食的种植面积5年来首次突破了15亿亩.农民收入的增幅8年来首次超过5%。因此。2004年被称为“三农收获年”。正是这些事件推动了2004年中国的“三农”进程。节目中请进了一些嘉宾,他们见证了2004年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历史。《农村·农业·农民》杂志B版《三农中国》作为电视、杂志互动的期刊,首次拉开了央视与平面媒体强强联手、打造经典的序幕,同时,推出大型“央视专稿”《三农中国:盘点2004》。  相似文献   

3.
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3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布了“一号文件”,为我国农业发展开创出新局面;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引领农民增收6.2%、粮食增产3.1%,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期的专题报道对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解读,旨在与读者一起共同深化对“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民教育 解决农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娟  奚强 《福建农业》2008,(2):33-34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民大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显得更加突出。1984年的中央1号文件,1987年的中央5号文件,1991年的中央21号文件都据到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乏对“三农”问题的重视。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付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并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标志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2004年新年伊始,中央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是中央在时隔18年后再次把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来下发。此后,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着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农民的收入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几个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下发后,这几年来,中国的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而农村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今年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冉次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中央的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发展。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9年,又连续16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真有一种似曾相识、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时隔18年,中央再次以农业和农村问题为内容下发“1号文件”,也是建国55年来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意见》提出了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是体民情、顺民意、得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就曾一度占据“重中之重”的位置,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  相似文献   

10.
《河南农业》2006,(2):9-11
一、2005年及“十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以两个。一号文件”为标志,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九个突破”。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要切实解决农民增收这一难题.除了继续通过采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提高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率等措施外.还应从减人、减本、减支、减负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人分配结构,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人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三农”问题和区域差距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难题,任务十分繁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2004年前3个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2110元,实际增长11.4%,增长幅度比2003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同时,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更是个“农民大国”(约70%的人口是农民}.所以有“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国家富”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农问题被作为一个整体问题提了出来.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近年来.三农问题更成为全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农惠农政策,让9亿农民欢欣鼓舞。这次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措施。2009年农民兄弟能得到哪些政策“礼包”?  相似文献   

15.
艾农 《油气储运》2009,(3):33-33
200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强农惠农政策,又让9亿农民欢欣鼓舞。这次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措施。2009年农民兄弟能得到哪些政策“礼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第三个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了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可以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需要我们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7.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了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农业健康、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保持稳定,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这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制订了一系列“三农”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近年来国家又出台了对农民种粮由中央政府配备和发放种粮直补资金的政策。毫无疑问,这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该说会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这种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在农村的真实情况如何和影响还未见过权威性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村》2004,(6):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12月3日-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强调指出: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今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好,是多种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方面带有恢复性质。继续保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