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几年在曲周县发生比较严重,在盛铃期叶片脱落或整株枯死,幼铃脱落,成铃铃重下降,衣分降低,不能正常吐絮.据调查,一般棉田病株率达5-10%,重病地块达20-30%,最高达40%以上,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棉花蕾铃脱落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射洪县棉花种植面积尽管有一定减少,但依然是该县主要经济作物。在棉花生产中,棉花蕾铃脱落率一般在50%~60%,多的可达到80%以上,严重地影响棉花产量的提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了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总结出蕾铃脱落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合理密植、肥水调控、控制株型、防治病虫、防灾救灾"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棉花早衰指棉花在开花结铃期,因生育不良或发生病害,使棉叶过早脱落,导致铃轻、籽秕、纤维成熟差而减产.在棉花生产上,早衰现象每年都有发生,严重时减产达20%~50%.然而,在大面积早衰的田块,这种现象往往被误认为是棉株的自然衰老,欠收了也找不出原因.  相似文献   

4.
棉花红叶茎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棉花中后期,遇干旱年份,红叶茎枯病的危害程度超过其他棉病造成的损失.2003~2005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在我市连续大发生,病田率在60%以上,一般病株率在30%~60.1%,最高达92.3%.发病植株矮小,结铃少而小,吐絮早,纤维品质差,部分严重田块可造成绝产.  相似文献   

5.
红叶茎枯病又称黄叶枯病或凋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经常发生的暴发性生理病害。近几年,在哈密地区有加重趋势,据调查,一般棉田病株率达5%~10%,重病地块达20%~30%,严重影响了棉花的生产。一、发病症状棉花红叶茎枯病一般在初花期开始发病,盛花期至结铃期发生普遍且严重。发病初期,叶片边缘稍带黄色,叶肉组织褪绿,除叶脉及其附近保持绿色外,其余部分均呈紫红色或红褐色,病叶大多自下而  相似文献   

6.
北疆棉花生理红叶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生理红叶是造成棉花后期早衰减产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北疆棉区不同程度发生棉花红叶病害,个别棉田90%叶片发红、干枯、脱落,甚至造成棉株上部2~4果枝棉铃脱落,减产十分严重。病害常发生于棉花生长的中后期,病症一般表现为从主茎生长点或上部果枝顶端开始发病,然后由上向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受市场影响,我市棉花连茬现象比较严重,连茬4~6年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地块甚至达10年左右,而且近年棉花播种后阴天多,气温低,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棉花苗期病害发生严重,棉苗死亡.往年我市棉苗死亡率在1.20%左右,较重年份达4%以上,较重地块达到12.40%,甚至有无出苗现象发生.危害棉花苗期的病害主要是棉苗立枯病,且常与棉苗炭疽病、红腐病混发.  相似文献   

8.
北疆棉花烂铃病在多雨季节容易发生,造成棉花品质降低,棉花产量下降10%~30%左右。因此,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病,是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的有效措施。一、烂铃病发生特点1.疫病。是我国棉铃病中危害最重的病害,约占棉铃病害所致烂铃总数的60%以上。2.棉株下部1~3果枝成铃烂铃最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抗虫棉种植面积的连年扩大,棉田用药次数及用药量减少,致使棉盲蝽的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2000~2001年调查,平均百株虫量达20~30头,最高达65头,棉花平均百株受害率57%,叶片平均受害率82%,蕾铃脱落中有50%~60%是由棉盲蝽造成的,造成叶片破碎、破头疯大量发生,严重影响叶片的功能和蕾铃的形成,使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极大影响棉农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理红叶是造成棉花后期早衰减产的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近几年,北疆棉区不同区域不同程度发生棉花红叶病害,个别区域棉田90%叶片发红、干枯、脱落,甚至造成棉株上部2~4果枝棉铃脱落,减产十分严重。病害常发生于棉花生长的中后期,病症一般表现为从主茎生长点或上部果枝顶端开始发病,然后由上向下、由外向内发展,病株的根系粗短,须根少且发育不良。调查发现,造成棉花  相似文献   

11.
棉花立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市在1999年的棉花种植中,棉立枯病发生严重,几乎所有的地膜棉田均感染受病,受害面积达1.5万hm2,棉苗出苗率仅为60%~70%,出苗后病苗率亦达15%~20%,秋季统计棉田产量比1998年减产约25%左右,棉农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12.
杨龙  吕咏梅  万昭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2):225-225,234
试验结果表明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使棉花成熟吐絮提前 9~ 10d ,减少蕾铃脱落 ,提高结铃率。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11.0 3 %~ 16.2 0 %,差异达显著水平。同时 ,可使棉花的单铃重 ,百粒重、衣指、衣分和纤维长度等品质性状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初,102团棉花发生了大面积的红叶茎枯病,发病率达30%,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县棉盲椿象发生较为严重,最高百株144头(防治指标10头/百株,大发生50头/百株).受害面积达1.87万公顷,被害田率达100%,被害株率达30%~40%,严重的达100%,蕾铃脱落率达20%-30%,严重的达50%,造成棉花减产20%~30%,给我县棉花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棉花蕾铃脱落是棉花生长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生理性蕾铃脱落又是棉花蕾铃脱落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大约占了整个生长期蕾铃脱落的80%~90%。因此,生理性蕾铃脱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棉花产量的形成。为进一步搞好棉花生产,提高棉花单产,从2003年至2006年,我们对鲁西南棉花生理性蕾铃脱落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脱落宝50%可湿性粉剂在天津、南京两地棉花上消解动态模拟试验,测定出脱落宝在棉花叶片、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4.6~5.0d,6.6~9.6d;设定剂量范围内,棉籽中最终残留量未检出,土壤中21d为未检出~0.090m gk/g。50%脱落宝W P在棉花上合理、安全的用量为40g/667m 2,70%棉桃干裂时喷雾1次,7d后采收。  相似文献   

17.
枯萎病可引起苗期大量死苗,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棉株患枯萎病后生长衰弱,病株蕾铃脱落增加,现蕾数及结铃数显著减少,铃重减轻,衣指、子指变小,种子成熟度差,发芽率低,纤维品质差;苗株患棉花黄萎病后叶片变黄,干枯脱落,导致结铃少、铃小,同样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越早对产量、品质影响越大,一般减产15%~20%,重者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正>棉花早衰是棉花生产中普遍发生的现象,对棉花的产量影响极大,一般棉田减产10%~20%,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一般年份,棉株8月份以后就逐渐表现衰老症状:叶片变薄而发黄或发红,甚至干枯脱落,上部果枝不能伸展,蕾小、花弱、铃小,落花落蕾增多,棉株上部可出现顶心发硬、红茎到顶,严重棉株过早死亡。早衰的棉株一般出现在土质僵硬、土壤肥力较差的棉田,或施  相似文献   

19.
对天门、潜江、仙桃3市的棉花枯、黄萎病的调查结果表明,2007年湖北省棉花桔、黄萎病为大发生年,病株率达16.7%~80.4%,病情指数迭15.5~55.0,病害混合发生普遍且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连年种植带菌棉种,使棉田积累了大量菌源,缺乏抗耐病品种以及气候条件有利于发病.根据病害暴发流行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棉花红叶茎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红叶茎枯病又叫红叶枯病、凋枯病等,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生在棉花成株后期。此病不传染,但发生后可造成棉株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蕾铃脱落,影响光合作用,使棉花成铃减少,铃小、衣分低。甚至导致全株早衰、早死,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发病原因 主要是花期和结铃期缺钾和肥水失调所致。棉株现蕾、开花前在长期高温、干旱或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