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全国314个主要栽培大麦品种的书面材料和标本,鉴定出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共82个变种,其中新变种28个。多棱大麦变种占83%,稞大麦多于皮大麦。变种中以稀穗、长芒、齿芒,穗和籽粒深色(黑、褐、紫、兰绿)、长毛小穗轴等类型占多数。二棱大麦以nutans和erectum,多棱大麦以pallidum,parallelum,pyramidatum,coelcste,revelatum和nudipyramidarum等变种分布较广。变种数、深色型变种和多棱大麦变种的分布频率都以青藏高原为最高。因此认为,多棱大麦是我国主要栽培类型,青藏高原可能是我国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栽培大麦变种及其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报道了中国编入目录的5225个栽培大麦品种的变种类型及其分布,共属233个变种,其中52个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新变种。通过对五千余份材料的观察研究认为:我国栽培大麦具有窄护颖、齿芒、芒形多样性以及颖壳和粒色的深色型较多等特点;变种类型的分布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根据一个生态区内分布多个变种组成该区的变种群的原则,将我国栽培大麦划分为青藏高原裸大麦变种群、云贵高原短芒变种群、黄河流域密穗型变种群、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变种群和北方春大麦区稀穗型变种群五个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4.
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的组成特点,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方法】以马得泉大麦分类系统为基础,并根据笔者实地调查,对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1)西藏高原拥有栽培大麦601个变种。其中,二棱皮大麦13个变种,二棱裸大麦23个变种,中间型裸大麦7个变种;多棱皮大麦57个变种,多棱裸大麦501个变种。西藏栽培大麦变种组成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特点。(2)栽培大麦变种在相近海拔高度的分布,不同亚区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集中分布于藏东南亚区、藏东北亚区和藏中亚区,而在其它亚区则相对较少。(3)栽培大麦变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在海拔2 500 m以下地区很少分布,在3 000~4 000 m高度带内为集中分布区,大于4 000 m以上时,栽培大麦变种的数量则逐渐减少。(4)对该地区9个亚区栽培大麦变种相似性分析显示,察隅-墨脱亚区与藏东南亚区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结论】伯舒拉岭-南迦巴瓦峰-多雄-马拉一线作为西藏冬大麦区与冬春大麦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西藏栽培大麦变种在组成上具有明显的多棱、裸粒性,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6.
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和起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分布,描述了变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特点,鉴定它们属于1种3亚种240变种,其中ssp. Intermedium (Korn.)Hsu为国内首次发现,发现并命名新变种172个。西藏栽培大麦具有春性、遗传多样性和控制主要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高等主要特点,其基因型与西方大麦的基因型截然不同,属东方型,而东方大麦的起源中心在中国。根据作者和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对青藏高原栽培和近缘野生大麦的研究结果看,中国栽培大麦和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的遗传距离最近,进而证明了青藏高原是中国栽培大麦的初生起源中心,同时也是世界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藏栽培大麦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共报道了中国栽培大麦分类含1个种3个亚种353个变种,其中我国特有变种248个,主要是通过考察和继续征集发现的,大部分新变种是80年代中后期报道的。继已报道的172个西藏栽培大麦新变种之后,本文再报道新变种105个,这说明西藏高原确实是我国栽培大麦(尤其是多棱裸大麦)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和进一步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
栽培大麦初级三体的形态和细胞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0.
论茶树变种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原产于我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关于茶树的变种分类,至今尚无定论。当前见之于书刊较多的是Cohen Stuart的分类法。他将茶树分为四个变种:武夷变种、中国大叶变种、掸形变种和阿萨姆变种。其他学者如Linne、Watt、Eden、Sealy、等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分类法。其分类依据主要是形态特征,尤其着重于叶之性状,这是不全面的。同时,由于他们对我国丰富的茶树资源了解甚微,因此各种分类法无法包括我国浩瀚的茶树品种、类型以及分布广泛的野生资源。我们以茶树的亲缘关系、主要特征特性和地理分布等为依据,综合国内外有关资料,特提出如下的分类系统:茶树种以下分二个亚种,即:云南亚种(ssp. Yunnan)与武夷亚种(ssp.bohea);云南亚种包括云南变种(var.yunnansis)、川黔变种(var.chuan-qiansis)、皋芦变种(var.macrophylla)和阿萨姆变种(var.assamiea);武夷亚种包括武夷变种(var.bohea)、江南变种(var.jiangnansis)和不孕变种(var.sterilities)。  相似文献   

11.
正1选种及种子处理1)选用优良新品种。种子是决定大麦丰产的关键,应选择适应性强、高产抗病、抗倒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如凤大麦5号、V43、02-2号、云大麦2号等作为当家种。2)严格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1~2 d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每亩用种量15 kg,  相似文献   

12.
西藏野生大麦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西藏野生大麦资源的4年考察结果;叙述它们的历史发现过程、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确定它们属于1个种、2个亚种和48个变种,其中新变种38个,包括已报道的16个变种。西藏野生大麦具有分布地区广泛、变种多为重叠分布、变异类型多样和主要遗传性状的显性基因频率高(深色型占70%)的特点;西藏野生二棱大麦在酯酶同功酶谱带、春冬性和小穗轴毛长短方面都有别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野生二棱大麦;考古资料证明西藏远在距今4000-5000年前已有了农事活动。这说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栽培大麦的起源地,推测是野生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大麦是法国主要栽培作物之一,1985年种植面积近220万公顷,仅次于普通小麦(480万公顷)而居第二位,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3%。 一、法国大麦生产的发展 近40年来,法国大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1900—1950年期间,大麦面积大致稳定在70万公顷,1950年以后,发展较快,七十年代稳定在270—290万公顷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4.
大麦的生态类型与大麦栽培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为我国古老作物之一。由于大麦的生育期短,分布地区极为广泛。西起西藏高原,东至沿海地区,北起黑龙江,南迄广东都有栽培,而且各地区气候、土壤以及耕作栽培条件均有不同,经过长期以来自然选择及人工选择的结果,每个地区都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大麦的生态类型。研究这些生态类型及其地理分布,对于我国各个地区大麦生产栽培对品种的基本要求,育种原始材料的合理利用,选种目标的确定以及引种调种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藏山南地区大麦种质资源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1年,在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的部署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和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主持,对西藏山南地区8个县进行了作物品种资源的考察,行程14,650公里,通过野外观察采集、田间种植时的植物形态学观察和室内鉴定分析,获得初步成果,现将大麦部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选用良种.适合各地栽培的大麦良种有矮早3号、76-25、沪麦4号、沪麦6号、浙皮1号等.这些良种分蘖力强、秆矮、抗性好、适应性广、病害轻,容易争取较多的有效穗而夺高产. 2.适时播种.播种期为11月上、中、下旬,在这个范围内越早越好.宽幅条播每667平方米需种子7.5~9千克,撒播每667平方米需种子10~11千克,点播用种较少,但有效穗少,一般不采用.  相似文献   

17.
<正>1选择好茬口大麦晚播早熟,后茬应尽量选择玉米、烤烟、大豆等作物,有利于后茬增产增效,特别是大麦与烟叶间作、轮作,大麦需肥与烟叶可以形成良好互补,同时倒茬可以有效控制烟草病虫害的发生。2及时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晒垡(耕深25~30cm),整地要求做到田平土细,两犁两耙,为保证全苗、齐苗和壮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3合理施肥根据大麦生育期前期需肥多的特点,应重施基肥,合理施用化肥。施足底肥,每亩撒施腐熟农家肥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为了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改良大麦籽粒性状,选用来自国内外214份大麦材料,按照其地理来源、棱型、皮裸性进行分类;并对其9个籽粒表型性状和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 GPC)进行多样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按遗传进化关系划分,野生大麦的GPC(10.89%)、粒长(11.36 mm)与籽粒直径(5.57 mm)均显著高于栽培大麦的GPC(9.06%)、粒长(8.97 mm)与籽粒直径(5.10 mm);而野生大麦的粒宽(2.99 mm)和籽粒圆度(0.26)显著低于栽培大麦粒宽(3.12 mm)和籽粒圆度(0.34);栽培大麦和野生大麦之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按地理来源划分,中亚野生大麦和西南亚野生大麦各籽粒性状均无显著差异,所有地区中西藏野生大麦表现出最高千粒重(36.25 g)和最低GPC(6.85%)。6个地区栽培大麦的GPC由于长期的人工选育已经趋于大致相同水平。按其棱型划分,野生二棱大麦的GPC(11.26%)显著高于野生六棱大麦(7.30%),而其千粒重(30.77 g)却显著低于六棱野生大麦(34.66 g);相反,栽培二棱大麦的GPC(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