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辉  傅巧娟  陈一 《北方园艺》2011,(16):161-163
研究了三色堇花蕾消毒方法、花蕾低温预处理和不同培养基组分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及其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1% HgCl2灭菌20 min是三色堇花蕾较为理想的表面灭菌时间.基因型不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也不尽相同,而且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总体不高.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组分、激素种类和其配比以及合适的培养条件可能是影响三色堇花药培养成功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7,(12):33-35
为了探索西瓜花药培养的最佳取材时期、热激处理时间及培养基激素配方,通过花蕾分级、设置不同的热激处理时间、不同诱导培养基,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当花蕾和花药处于中等大小时,为‘新蜜一号’花药接种的适宜时期;西瓜花药在33℃的高温条件进行处理3 d,再置于25℃条件下暗培养至14 d能激发花药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为1.0 mg·L~(-1)6-BA+0.4 mg·L~(-1)NAA和1.5 mg·L~(-1)6-BA+0.2 mg·L~(-1)NAA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新铁炮百合单倍体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铁炮百合‘雷山1 号’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进程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相对应的花蕾长度和花药颜色等外部形态特征;筛选出‘雷山1 号’诱导愈伤组织适宜的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为MS 改良培养基,添加2,4-D 0.5 mg · L-1、KT 4.0 mg · L-1,蔗糖浓度30 ~ 90 g · L-1。对不同发育阶段花药诱导培养的结果显示:最佳诱导时期为小孢子发育的早、中期,即花蕾长度为24 ~ 25 mm 时,诱导率达44%。将花药愈伤组织转移至MS 添加2.0 mg · L-1NAA,可诱导分化形成花粉植株,分化率达100%,其中单倍体达43%。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茄子单倍体育种的效率,以优选植株的花蕾为试材,研究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及培养程序对茄子花药培养胚状体发生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糖的种类和浓度以及聚乙二醇(PEG)浓度,分化、成熟、生根培养基中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和种类等都会影响胚状体的发生和发育。诱导培养基使用蔗糖时,胚状体产生早、发育较成熟但数量少;使用葡萄糖,则胚状体产生数量多,但发育慢;分化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浓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均不利于形成正常形态的胚状体,导致成苗困难;最终形成了培养结果稳定、可多次重复的茄子花药培养程序:花药→诱导培养基S1培养15 d(36黑暗条件下培养6 d,25光照16 h黑暗8 h培养9 d)→分化培养基B2培养20 d→胚成熟培养基培养20 d→出胚花药生根培养基培养20 d→萌发胚胎生根培养基成苗。  相似文献   

5.
为了创新花药培养方法,并用于筛选出再生频率较高的辣椒品种,通过改进花蕾灭菌和花药接种方式,以及向NTH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建立了1种辣椒花药开放式培养的方法,具体内容为:对剥去3/4花萼的花蕾灭菌时更易杀死花蕾表面细菌和内生菌;徒手挤压花药降低了对花药的伤害,且花蕾接种速度为镊子夹取处理的2.18倍;添加25 mg/L的氨苄青霉素和25 mg/L的两性霉素B可使花药染菌率降低至1.42%;简化了培养环节,可用于大规模胚状体诱导和双单倍体植株的获得。同时,比较了23个辣椒品种的花药培养效果,筛选到了3个再生频率高的辣椒品种,分别为博辣红牛、H15和辣八螺丝王。  相似文献   

6.
贵州地方辣椒花药培养体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两个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花溪辣椒和青岩辣椒的花药为培养对象,在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NAA和KT,并在部分培养基中添加0.4%的活性炭和50μmol/L的AgNO3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两个辣椒品种不同时期的花药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的胚状体诱导试验果表明:激素是影响辣椒胚状诱导率的重要因素.两种辣椒出胚率各不相同.在培养基P5(NAA 0.5mg/L KT 0.5mg/L)中的出胚率达到最高,分别为5.77%和3.68%.花溪辣椒在各种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的出胚率均高于青岩辣椒;添加0,4%的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生长旺盛时的花蕾作培养材料出胚率较高.添加50μmol/L AgNO3或Vc能有效减轻辣椒花药培养中组织的褐化.  相似文献   

7.
谭超  张剑侠  王跃进 《北方园艺》2012,(19):113-117
以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品种"无核白"(‘Thompson Seedless’)、"佳利酿"(‘Carignane’)、"红地球"(‘Red Globe’)的雄蕊、雌蕊和花蕾为外植体,对花器官体细胞胚诱导及农杆菌介导的转芪合成酶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5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MC培养基较适于雄蕊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核白"、"佳利酿"和"红地球"雄蕊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1.7%、0.3%和11.8%;PIV培养基可诱导"无核白"和"佳利酿"雌蕊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诱导率分别为4.0%和3.2%,而"红地球"雌蕊在MC培养基上诱导率最高,达5.6%;仅"红地球"的花蕾在MS1培养基上可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0.5%。改良X6液体培养基较有利于次生胚的诱导;B培养基有利于体细胞胚萌发成苗。转基因材料经抗性筛选和植株再生,获得了2株"无核白"抗性苗,经PCR和PCR-Southern检测表明,目的基因被整合到转基因植株中。  相似文献   

8.
以8份不同基因型的小型西瓜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及暗培养和抗坏血酸对花药褐化的影响,以期为西瓜单倍体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8份西瓜材料中7个能够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3.9%~35.6%;不同基因型对激素的响应不同,‘P15’在D5号培养基中(MS+KT 1.0mg·L~(-1)+NAA 0.5mg·L~(-1))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M30’和‘M34’在D6号培养基中(MS+KT1.0mg·L~(-1)+NAA 1.0mg·L~(-1))出愈率最高;黑暗培养48h对降低西瓜花药褐化作用最好;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1.0g·L~(-1)抗坏血酸可降低花药褐化率。  相似文献   

9.
培养基是花药培养中影响花粉启动和再分化的重要条件,其成分是否合适往往是花药培养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在各种附加成分中,植物激素的类别和浓度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影响花粉发育的途径,而且还影响花药不同倍性组织的生长或抑制的问题。该试验以草莓实生苗单核期的花蕾为外植体,取其花药,在MS基本培养基中加入6-BA、NAA、IBA不同浓度配此,对影响草摹花药诱导分化和试管苗诱导生根进行研究,观察其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把从4种不同长度桔梗花蕾中取出的未受精胚珠接种在4种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把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试图得出单倍体植株。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82.9%)的培养基组合是N6+2,4-D1mg/L+6-BA0.2mg/L;从长度为1.8cm花蕾中取出的胚珠诱导率最高(82.4%);在N6+6-BA1mg/L+NAA0.5mg/L分化培养基上最高分化率可达74.5%;经根尖压片检查染色体数目的结果,分化的绿苗中细弱的植株是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1.
猕猴桃体细胞胚状体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及叶柄在NM+2,4—D_(0.5-2.0)+ZT_(0.2-2.0)+3%蔗糖及PH5.8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并获得了分化胚状体及幼株的能力。胚性愈伤组织在NM+ZT_(0.5-2.0)+3%蔗糖培养基中分化胚状体,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并萌发成幼株。NM基本培养基适合壮苗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对酸橙、椪柑、日本“Kabusu”和潮州橙共4个品种进行了花药培养。 未成熟的花蕾采自果树试验场兴津分场果园的单株,在70%乙醇中浸泡5秒钟,予以消毒、剔去花瓣后,以无菌操作法分离花药,从每个酸橙的花蕾取花药4~5个,用乙酰胭脂红压碎法,确定花粉的发育阶段,其余的酸橙花药和其它品种花药置入20×100毫米的试管中培养。 培养基是在MS配方的基础上再加蔗糖50克/升。在高压灭菌之前,把培养基调节到pH5.8,以琼脂8克/千使其凝固,以添加及不添加激动素和吲哚乙酸设置不同处理。诱  相似文献   

13.
不同处理对刺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刺梨花药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预处理、附加物对刺梨花药愈伤组织形成及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3 d,刺梨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褐化率最低;以100 mg/L维生素C浸泡处理2 h后,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50.63%,而褐化率最低,为10.63%;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或硝酸银可以促进刺梨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降低花药的褐化,其中在添加有100 mg/L的维生素C或50 mg/L的硝酸银的培养基中,花药褐化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4.
单倍体育种可以快速获得纯合的自交系,缩短育种年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早在1981年,薛光荣就在"琼酥"西瓜品种的花药培养上,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说明通过诱导雄核发育(花药和小孢子培养)获得单倍体是西瓜单倍体育种的一条途径。西瓜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对诱导起着关键作用。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到小孢子发育时期从而给取材提供参考,提高诱导率。以野生材料W1为试材,于盛花期采取花蕾。配置1%的醋酸洋红染色液:将洋红粉末1 g倒入100 m L 45%醋酸溶液中,边煮边搅拌,煮沸(沸腾时间不超过30 s),冷却后过滤,再加入1%2%铁明矾水溶液52%铁明矾水溶液510滴,至溶液变为暗红色而不产生沉淀为止。用游标卡尺测量花蕾的横径和纵径,记录花药颜色,并用1%醋酸洋红染色压片、镜检。试验得出:(1)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小孢子发育时期,从而为取材提供参考;(2)同一花蕾内小孢子的发育不同步,但绝大多数处于同一发育时期;(3)所用的试验材料W1花蕾,横径为2.9010滴,至溶液变为暗红色而不产生沉淀为止。用游标卡尺测量花蕾的横径和纵径,记录花药颜色,并用1%醋酸洋红染色压片、镜检。试验得出:(1)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法观察小孢子发育时期,从而为取材提供参考;(2)同一花蕾内小孢子的发育不同步,但绝大多数处于同一发育时期;(3)所用的试验材料W1花蕾,横径为2.903.50 mm,纵径为3.553.50 mm,纵径为3.554.54 mm的花蕾,大多数花蕾中的小孢子处于单核早中期或靠边期(图1)。醋酸洋红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快捷的西瓜小孢子发育时期观察方法。通过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可以观察到花粉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西瓜雄核发育是花粉母细胞(图3)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具有单细胞的花粉粒。小孢子从四分体(图3)中释放后,细胞壁增厚变圆,细胞核位于中央,进入单核早中期(图4),随着细胞体积的明显增大,花粉壁和液泡的形成,细胞核被挤到一边,即为单核靠边期(图5)。  相似文献   

15.
以菊花不同外植体为试材,采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方法,研究菊花不同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再生的频率。结果表明:菊花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在含适宜6-BA、NAA等激素的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不同,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不定芽的能力强弱也不一样;不同基因型菊花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高低排序是花蕾花瓣茎段叶片;对菊花的花蕾、花瓣、茎段和叶片来说最适合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 2.0mg/L+NAA 0.2mg/L,不同培养基诱导不定芽的能力为花蕾花瓣茎段叶片,其中,菊花花蕾和花瓣的再生能力较强。最合适的生根培养基是1/2MS+NAA 0.2mg/L。该研究成功的建立了菊花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再生途径,并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6.
清见桔橙系日本园艺试验场(现为果树试验场柑桔部兴津支场)以特洛维他甜橙(Trovita)与宫川早生蜜桔杂交育成的晚熟柑桔新品种。1974年进行品系适应性、遗传性鉴定试验,1979年正式命名和登录(以育种地附近的清见寺命名),并以“桔橙农林1号”注册公布。  相似文献   

17.
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在掌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基础上,使用"树木非离体枝芽加热处理装置"(ZL200610113448.X)施加高温处理,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建立了适宜牡丹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和花蕾的外部形态及花药颜色变化有一定相关性,当花蕾处于"小风铃"至"大风铃...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提高大白菜胚诱导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1个大白菜品种(品系)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活性炭和振荡培养对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个大白菜品种有9个诱导出胚,每花蕾诱导胚数0.056~12.67个。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Y536和Y585胚诱导率分别提高了16.1和4.8倍,极难诱导出胚的材料Y516也诱导出胚;采用振荡培养方式(65r/min),Y531和Y445胚诱导率较静置培养分别提高了18.23%和30.91%,出胚时间提早2~4d。  相似文献   

19.
1植物名称 哈密瓜(Cucumis melo)品种"新蜜杂9号(黄醉仙)". 2材料类别 哈密瓜单核靠边期的花药. 3培养条件 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1)MS KT1.5 mg/L(毫克/升)(单位下同) NAA0.5 6-BA0.5 4%蔗糖.培养温度30℃,光照14 h/d(小时/天),光照强度3000 Lx(勒克斯).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档体细胞胚状体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及叶柄在NM+2,4-D0.5-2.0+3%蔗糖及PH5.8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胚性俞伤组织,并获得了分化胚状体及幼株的能力。胚性愈伤组织在NM+ZT0.5-2.0+3%蔗糖培养基中分化胚状体,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并萌发成幼株。NM基本培养基适合壮苗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