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处曾在两年前对乌克兰的茶叶市场作出过分析,时过两年的今天,我们回头来看看乌克兰的茶叶市场,有趣的是,乌茶叶的进口总量竟每年在缩小,根据乌官方统计的数字,2003年合法进口的茶叶总量比2002年减少了6%,2004年则比2003年减少了10%。但与此同时,乌茶叶销售总额却连年上升,品质优良的名牌茶和以绿色健康为特质的绿茶越来越受到乌克兰消费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为拓展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茶叶市场,应会员企业的要求,2003年9月17日-10月1日,由我会杨胜军副会长带队,茶叶小组一行22人在我驻乌克兰、俄罗斯和乌兹别克三国使馆经商参处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对上述三国茶叶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走访了三国有关茶叶行业组织,与三国茶叶界、工商界、金融界代表进行了座谈,宣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茶产品,推动对其中国茶的理解和认知度;探讨了中国茶叶进入三国茶叶市场的可行性和方式;  相似文献   

3.
初夏季节,湖南安化黑茶推介会暨湖南茶叶欧洲行活动分别在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土耳其、乌克兰和俄罗斯等欧洲六国举行。连日来,在东欧刮起了一股安化黑茶文化旋风。此次湖南安化黑茶推介会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由湖南省贸促会联合六国驻华使馆和当地工商会承办。  相似文献   

4.
茶树世界自然分布区域的最北界限,是在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外喀尔巴阡州。1949年起,全苏茶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在外喀尔巴阡州穆卡契沃进行种茶试验。试验成功后,就在喀尔巴阡山南向支脉的海拔125—300公尺的山麓地带,即乌日戈罗德、穆卡契沃、维诺格多弗和伊尔沙弗地区,扩大茶叶生产,形成世界最北茶区。  相似文献   

5.
引言 乌克兰有好几百年的大麻栽培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乌克兰的大麻栽培面积超过了15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乌克兰的大麻科研与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华  赵立宁 《中国麻业》2003,25(5):258-260
引言乌克兰有好几百年的大麻栽培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乌克兰的大麻栽培面积超过了15万公顷。大麻纤维在各类工艺产品的制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农民用大麻纤维制造布匹、衣服以及家务用品等。经过不同加工工艺处理的大麻种子和大麻油,可以食用以及用于其他工业用途。由于廉价棉花的大面积栽培和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影响到全世界的大麻生产,乌克兰的大麻栽培面积也有所减少。当然,大麻被用作毒品源植物也是造成大麻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乌克兰南部地区。1994年,乌克兰纤维大麻的种植面积约为4000hm2,主要栽培在三个区域,即: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乌克兰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欧洲的大豆主要生产国之一,介绍了乌克兰目前大豆生产和科研的概况、大豆品种资源研究及新品种选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茶叶标准化工作是组织茶叶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茶叶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茶叶标准化,就没有茶叶生产的专业化,也就没有茶叶的高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已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这也将实施茶叶标准,稳定茶叶产品质量,提高到法制观念的高度上来。 1、我国茶叶标准对茶叶质量要求的回顾 我国茶叶标准对茶叶质量的要求,早在  相似文献   

9.
茶叶色泽研究概况及其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茶叶色泽是指茶叶在自然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颜色状况。对茶叶色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茶叶色泽的形成与改善、茶叶色泽的鉴别与利用等方面。1茶叶色泽与品质的关系茶叶色泽与茶叶品质关系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茶叶的品质状况。1.1茶叶色泽是茶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色泽是茶叶“色、香、味、形”诸要素的综合反映⑴。这里的“色”就是指茶叶色泽,既反映茶叶的颜色又反映其光泽性。在茶叶感官品质评定中,干茶色泽、汤色、叶底在茶叶感官品质八项因子中占了三项,并依据成品茶色泽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甜高粱品种资源,加快甜高粱的育种研究,从俄罗斯和乌克兰引进了甜高粱品种42份。对这些品种的田间鉴定表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甜高粱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基础,变异类型较多,且具有很多的优异变异,与中国品种相比主要表现在分蘖较多、单株较重、株高较高及含糖量较高,且乌克兰品种还具有熟期较早的特点。在甜高粱的种质创新和杂交种选育中可根据育种目标有目的地对这些优良性状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张洪梅 《福建茶叶》2016,(8):154-155
茶叶包装直接关系到茶叶的形象,而茶叶包装的视觉传播效果则与茶叶的销量密切相关。本文以茶叶包装的视觉传播特点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茶叶包装设计与视觉传播进行概述,厘清茶叶包装视觉设计的实质与茶叶包装的视觉传播功能。之后,分析茶叶包装在视觉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着眼点找到影响茶叶包装视觉传播的因素。最后,依据影响茶叶包装视觉传播的因素,归纳出茶叶包装的视觉传播特点,为茶叶包装设计及其视觉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黄志敏 《福建茶叶》2016,(11):234-235
茶叶会展是茶叶打响其品牌的一种重要方式,会展为茶叶的宣传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与地点,也使得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大。茶叶商家在提高自己品牌效应的同时也相应地提高自己茶叶的质量。本文从中国茶叶品牌的发展现状、茶叶会展管理对茶叶品牌的塑造,以及会展管理对茶叶品牌的积极作用等方面,分析会展管理对茶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咏梅 《茶叶》2010,36(4):216-218
本文以浙江省茶叶市场为案例,对浙江省村乡级茶叶集市、县市茶叶市场即初级茶叶市场与较成熟的县级茶叶市场之间纵向关联的表现形式、载体运行、价格传递、主体利益的转载、运行机理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茶叶市场间纵向关联实质是茶叶市场由最初的村级集市,逐渐发展到乡镇级的初级茶市,再发展到高级形式即县级茶叶交易市场,比较成规模也相对比较成熟的交易市场。(2)茶叶市场间纵向关联主要是通过茶叶在茶农户、茶叶商贩和茶叶商之间的流通而成。(3)以茶叶为载体,茶农户、茶叶商贩和茶叶商之间进行茶叶流通交换的动力是茶叶流通过程中茶叶价值利益的重新分配,茶叶市场间纵向关联的运行流程作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茶叶品牌对茶叶市场的供求关系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故而其不可能对茶叶价格的制定产生决定作用。作为茶叶市场价格制定的重要影响因子,茶叶品牌为茶叶产品销售划分更有针对性的细分市场,且帮助其形成高价茶叶细分市场,通过引领茶叶市场出现更多高附加值茶叶产品和培养茶叶市场的消费受众,来推动市场上茶叶价格推升,另外茶叶品牌对茶叶市场价格的长期稳定具有保护作用。本文主要探析茶叶品牌对茶叶价格制定的影响和作用,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尽管我国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生产和贸易历史,但是在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及国内茶叶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处于劣势地位。我国茶叶企业必须正视技术性贸易壁垒、茶叶质量等对我国茶叶出口的负面影响,对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实现茶叶企业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高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明代末年,茶叶商帮崛起。至清代,茶叶商帮得到很大发展。茶叶商帮的崛起过程大体与中国茶叶经济发展过程合拍,对茶叶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推动茶叶生产发展、促进茶叶出口增长、助推茶叶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世界四大饮料之一。我国是茶叶的发祥地,种植茶叶已有悠久的历史。时至今日,我国茶叶生产的产量、品种之多,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茶叶生产大国。但是,当前我国茶叶生产状况与世界茶叶生产发展趋势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茶叶生产的科研工作以及茶叶生产中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已明显地落后于一些国家和地区,导致我国茶叶生产的单产和质量不理想,影响了茶叶生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作为"茶叶大国",茶叶在国内备受欢迎的同时,也被世界所青睐。但是,近年来茶叶种植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在茶叶内销量和出口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如何保证茶叶质量已成为茶叶产业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茶叶种植方面下手,分析茶叶种植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最后分析茶叶种植面临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茶叶产品生产理念直接关系到整个茶叶生产与消费活动。结合茶叶消费的价值内涵,我们可以看到系统化的茶叶产业理念不仅关系到茶叶产业的成熟度,同时也关系到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内容。因此,完善茶叶消费状况的全面认知,从而能够实现茶叶消费的最佳化。本文拟从茶叶消费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认知入手,结合数据来源及数据结构分析,通过融入影响茶叶消费活动开展的具体原因,从而探究适合茶叶企业的产品经营思路和内涵。  相似文献   

20.
茶叶包装直接决定人们感官上对茶叶品质的印象,茶叶包装的视觉美感与茶叶的销售量息息相关。笔者以茶叶包装的视觉传播特点深入研究,首先描述了茶叶包装设计的视觉传播概况,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实质与茶叶包装设计的视觉传播功能作了简单介绍。随后,对茶叶包装在我国目前存在的状态问题,茶叶包装保持自然风格、茶叶包装设计及工艺存在的缺陷以及茶叶包装设计缺乏创新性三个个方面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将茶叶包装的视觉传播特征、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