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蜂毒疗法新进展·陈裕光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蜂毒疗法研究有了飞跃进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几种应用的蜂毒疗法综述于下。蜂螫疗法:直接用活蜜蜂螫刺患部,这是原始的古老疗法,延用至今仍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它的缺点是:螫刺时患者感到疼痛:从而产生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2.
二、利用蜜蜂的分泌物——蜂针液(蜂毒)、王浆、蜂蜡和蜂巢蜂针液(蜂毒)是蜜蜂螫器官酸腺和硷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螫刺时从贮液囊中经螫针排出。人类为了摄取野生蜂群中的蜂蜜或养蜂取蜜,难免要被蜂螯。蜂螫使人体出现局部和全身反应,其中包括意外地治愈了关节炎等病患者。蜂螫治病在  相似文献   

3.
引言蜂毒,依每个人的敏感性和被蜂螫的数量,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是由一些已查明的成份引起的,因此,把蜂毒或蜂毒的部分成份用于医疗目的是可能的。为此必须开发出适当的方法收取蜂毒,供脱敏和蜂毒生化特性以及可能的医疗用途研究使用。为此,本顿(Benton)等人研制了一种采用电击刺激蜜蜂螫刺行为的装置。用这种装置可采集到大量的蜂毒,但此方法会引起蜜蜂强烈的反应,使得在蜂群附近的人或动物有受蜂螫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制了下述的取蜂毒装置。  相似文献   

4.
蜂毒可以治療許多种疾病,对于風湿性关節炎更有突出的效果。黃子固老先生曾經向我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國有一家制藥厂,飼养蜜蜂一千多样,有女工数十名專門采取蜂毒。她們用鑷子夾着蜜蜂往吸墨紙上刺螫。一个熟練的女工,一天能夾取蜜蜂5,500至6,000只。蜂毒留在紙上,然后拿  相似文献   

5.
蜂疗概论     
房柱 《中国蜂业》1995,(5):20-21,27
蜂疗概论江苏省连云港市蜂疗医院房柱(续上期)二.利用蜜蜂的分泌物─蜂针液、王浆、蜂蜡和蜂巢蜂针液(蜂毒)是蜜蜂螫器官酸腺和硷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透明液体,螫刺时从贮液囊中经螫针排出。人类为了摄取野生蜂群中的蜂蜜或养蜂取蜜,难免要被蜂螫。蜂螫使人体出...  相似文献   

6.
骆尚骅 《中国蜂业》2001,52(5):29-30
蜂毒是由非挥发性的蛋白质和挥发性的有机物组成的有毒的水溶液 (Brown 1 985 )。当人体被蜂螫时 ,蜂毒经螫针进入人体 ,引起疼痛 ,发红和局部水肿。螫针和蜂毒是蜜蜂防止其它动物 (包括哺乳动物、其它脊椎动物和昆虫 )偷盗蜂蜜的主要的、也是唯一的武器。蜜蜂将毒液贮存在螫针基部的毒囊内 ,毒囊内的毒液约有 3-4 μl。这些量的毒液可使小动物和小型的无脊椎动物中毒致死 ;然而对于人类 ,除了那些对蜂毒高度过敏者外 ,不会发生中毒致死的事件 ,所以 ,通常情况下遭受 1 0~ 2 0只蜜蜂螫刺后 ,不会使人出现严重的病症。养蜂者经常被蜜…  相似文献   

7.
有一患者 ,2 2岁 ,左上臂三角肌处接种卡介苗后几天感染流脓 ,形成溃疡 ,久治不愈 ,1年半后溃疡处形成漏洞。来我门诊部肌注链霉素 ,换药达 2月之久 ,感染处无明显疗效 ,患者苦不堪言。我试着在感染处周围用 3只蜜蜂螫刺 ,5分钟后拔去螫针 ,二三天后局部无肿痛现象 ,伤口处漏洞越来越浅 ,7天后伤口痊愈。3只蜜蜂治愈了近 2年不愈的感染性伤口。此例说明蜜蜂螫刺治疗伤口感染 ,效果佳。注 :对蜂毒过敏者不能用此法。蜂螫治疗伤口感染@陈克平$湖南岳阳市楼区红十字会门诊部!东茅岭路52号,湖南岳阳414000…  相似文献   

8.
蜜蜂毒的成分,药理及医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蜜蜂毒的成分、药理及医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钱锐蜂毒是蜜蜂在自然界中的自卫武器,贮存于毒囊中,通过毒腺从螫刺进入敌人皮下组织。每只蜜蜂每次排毒液01~04mg,最多达08mg。用电刺激取毒器可从15000只蜜蜂中取到1g毒。刚排出体外的毒液呈透明...  相似文献   

9.
蜂疗见闻     
这是笔者在成都市浆洗街37号一所蜂疗门诊部现场拍摄到的几个镜头中的两个画面:医生正在直接用蜜蜂螫刺病者的患部。由于蜂毒含有药理学活力很高的多肽,在医学上已被广泛应用。蜂毒对治疗风湿性  相似文献   

10.
蜂毒与蜂毒过敏(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尚骅 《中国蜂业》2002,53(1):26-26
(续 2 0 0 1年第 6期 )生物活性胺类组胺 :组胺的含量不足蜂毒干重的 2 % ,这点剂量的组胺本身似乎没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 ,但它会引起局部疼痛并提高通透性 ,一只蜜蜂螫针中所含有的组胺 ,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 ,被蜜蜂螫刺之后出现的内源性组胺释放 ,是机体对蜂螫的应答反应。更为有趣的是 ,组胺对昆虫的毒性比对哺乳动物大 ,但是 ,一只螫针所含有的组胺不会引起任意一只昆虫死亡。因此 ,组胺可能是与其它组分一起发生协同作用。5 羟色胺 :5 羟色胺是蜂毒中引发疼痛感的主要成分 ,对昆虫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5 羟色胺能否随毒液一起分泌 ,…  相似文献   

11.
养蜂者或多或少都免不了挨蜜蜂螫刺。就是老养蜂者,手上被蜜蜂螫刺后,也难免疼痛。有一次被蜂螫后,我在螫处涂了点正红花油,揉搓几下,只几秒钟,疼痛减轻,蜂螫处只红不肿,没出现痒痛。之后,遇有蜂螫就同法治之,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2.
王志  郝京玉 《中国蜂业》2006,57(7):47-47
蜜蜂自卫会螫人,当一只微不足道的蜜蜂螫刺人们时,多数人会因疼痛而惊慌失措。对一些小动物,这种螫刺会引起难以抵御的疼痛,但事实并非如此。最近,我观察到一只重量只有20g的蟾蜍,当它连续吃掉几只蜜蜂,并被蜂螫后,仍然大张着嘴,眼球突出,打着“嗝”,它对毒性的反应显而易见(吃雄蜂没有这些表现)。你能想象在不断被螫刺的情况下这种蟾蜍竞能吃掉3000只蜜蜂?要知道,只要1450只蜜蜂就可以送我们去见上帝。显然,这种蟾蜍是比人类更为“坚强”的动物。  相似文献   

13.
蜂毒疗法纵横谈南京军区司令部门诊部(南京市黄埔路3号:210016)丁志贤人类利用蜜蜂螫刺官为针具,经经络取穴施行不同的方法针刺以防疾病,被称为蜂针疗法。现代科学迅速发展,以科学方法提纯蜂毒,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古今中外话蜂毒在古医书《黄...  相似文献   

14.
蜂毒生产综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蜂毒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蜜蜂产品。蜂毒主要应用于各种炎症,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治疗,特别是对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更显著。此外,蜂毒还具有抗辐射、抗癌、脱敏等作用。蜂毒生产可以不影响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主要产品的生产。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蜂毒生产的原理方法以及有关的基础知识。一、蜂毒的理化性质蜂毒是由工蜂毒腺和碱腺分泌并贮藏于毒囊中的挥发性液体,在蜜蜂螫刺行为中由螫针排出体外。天然蜂毒是一种半透明、黄色、微苦、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比重1.1313、pH 值5.5,常温下很快挥  相似文献   

15.
于1970年开始,在索兹的普拉夫德疗养院利用蜂毒作治疗牛皮癣和湿疹的试验。在这段时间内,总共对71名患者(牛皮癣41例,湿疹30例)进行治疗。开始治疗时用2只蜂螫,后增加到12只,蜂螫治疗间隔时间用硫化氢洗浴。于牛皮癣患部直接用蜂螫,螫后涂上婴儿用雪花膏,经过2次蜂螫治疗后,蜜蜂的螫针留在患部1分  相似文献   

16.
蜂螫,对养蜂人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有点“小毛病”,取只蜜蜂螫一下,随心所欲,易如反掌。(1)4月中旬的一天,早晨起床后右鬓角有点疼,顺便取只蜜蜂放在疼处,“针到疼止”,1次痊愈。(2)5月20日,走下坡路时,左膝关节外侧有疼感,用蜂螫治疗,5天螫1次,螫2次疼感消失。(3)6月10日,走路时右脚背疼,走到院里正好有2只蜜蜂,随机捉住,连螫2针,当时疼感即轻,夜里疼甚,次日蜂螫处还有些红肿,但是走路脚背不疼了,1次康复。注:对蜂毒过敏者不能用此法。蜂螫止痛效果好@康龙江!河南省登封市送表乡刘楼河南登封452484…  相似文献   

17.
潘振堂 《中国蜂业》2006,57(3):27-27
人老腿先老。随着年龄增加,容易出现膝盖痛,可能是患了骨刺、风湿或类风湿。应用蜜蜂螫刺有一定疗效,具体方法是,一年四季,左右膝盖用蜂螫刺,开始用活蜂2只,出现肿胀是正常现象,待消肿后再螫刺。如果反应正常可以每次增加1—2只蜂针,连续4-5次后基本可治愈。这种不花钱,不打针,不吃药,用几只蜜蜂就能治病,有兴趣的蜂友不妨试一试。  相似文献   

18.
刘贵 《蜜蜂杂志》2006,26(1):21
2000年8月,我在工作中不慎扭伤了右踝关节,当时疼痛难忍,关节处肿胀,有瘀血,行走不便。经按摩,外搽“红花油”等效果不明显。回到家中,自行用一只蜜蜂,以疼痛最明显处为穴位进行螫刺,过几分钟后拔掉螫针,当晚就感觉轻松了许多。第3天,关节肿胀减轻,瘀血也消散了,仅有一点疼痛。我照扭伤处又螫了两针,不知不觉疼痛消失了。关节活动自如。没想到蜂螫对关节扭伤有如此好的疗效,查找有关书籍后了解到,蜂毒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能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增加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治病的效果。注:对蜂毒过敏者不能用此法。蜂螫治疗扭伤效果好@刘…  相似文献   

19.
发挥蜂毒穴位疗法优势南京军区司令部门诊部丁志贤人类利用蜜蜂的蜂毒医治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蜂螫疗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自然疗法,疗效好深受病人欢迎,但蜂螫受到天气季节变化和蜂针疗法对病人疼痛等因素的限制。近年来国内生产精制蜂毒注射剂,应用蜂毒穴位注射疗法,...  相似文献   

20.
徐连宝 《中国蜂业》2000,51(4):37-37
许多传统经验常会令人误解 ,如传统养蜂告诉养蜂者在睛暖天气和流蜜期很少挨螫 ,其实这不完全正确。研究人员发现影响蜜蜂螫刺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92 4%的防御行为是基于气象因素 ,在高温、无风、高气压、天晴时 ,蜜蜂螫刺明显减少。流蜜则对蜜蜂螫刺影响不大 ( 0 1 %) ,另外蜜蜂螫刺还受 7 4%的未知因素影响。影响蜜蜂防御行为的主要因素是群势 ,通常认为蜜蜂螫刺是为了保护蜂巢而不是其本身。报警激素是由工蜂释放 ,其在空中的浓度影响着其它工蜂的行为 ,因此强群显现出更强的防御能力。这些理论研究能使养蜂人在管理蜂群时少被蜂螫。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