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五大连池市低温冷害指标、频率、特点、气候变暖情况及气候变暖对低温冷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2.
蔬菜生长发育及产品器官的形成,一方面决定于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另一方面决定于外界环境条件,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气、生物条件等。在影响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中,温度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各类蔬菜对于温度的要求都有一定的范围,即最高温、最低温和最适温。如果超过了它可以忍耐的最高温或最低温的界限,其生理活动就会受到阻碍,甚至导致植株的死亡。在我国,低温冷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它具有大尺度性、综合性及地区差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分析了气候变暖条件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气候变暖,生长季的气温均值增加,出现水稻低温冷害的概率在逐步减小,农作物种植风险也随着降低。但是,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随着偏晚熟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低温冷害的发生强度并不一定会减小,在同等低温冷害年景条件下,造成的减产损失在加大,因此,水稻品种变化必须与气候变化相适应,才能减少水稻冷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播种的合理布局,基于BCC_CSM1.1模式模拟结果,结合玉米低温冷害指标,对未来气候情景下黑龙江省玉米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代至2050年代,一般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变化规律相似,均为2030年代发生频率最高,2040年代和2050年代发生频率较低;2021、2024、2026、2031、2034、2035、2037、2039、2045和2057年发生一般低温冷害的格点数多于20个,2021、2022、2023、2024、2026、2036、2037和2048年发生严重低温冷害的格点数多于20个;严重低温冷害较一般低温冷害分布范围广,一般低温冷害的最大发生频率高于严重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6.
近20年东北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 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 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 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 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平均播种日期变化趋势是每年提前0.10 d,而吉林省、辽宁省各试验站每年分别推迟0.18和0.21 d。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各试验站春玉米平均成熟日期变化趋势分别每年推迟0.39、0.35和0.55 d,平均生育期天数变化趋势分别每年增加0.49、0.17和0.34 d,成熟日期推迟的幅度大于播种日期的推迟幅度导致三省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增加。对1991-2006 年东北地区审定品种生育期数据与气候数据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黑龙江省最高温度(Tmax)上升会延长审定品种生育期,而吉林和辽宁省春玉米的审定品种生育期与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均呈现为正相关。采用T检验法分析春玉米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期关系表明,黑龙江和辽宁省的审定品种和试验站春玉米生育天数呈一致的增加趋势,且无显著性差异。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春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品种生育期的延长是导致春玉米生育期不断延长的主要原因。三省春玉米近20 年平均产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趋势由小到大的次序是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越往北其产量增加趋势越大,产量增加越明显。东北各省地级市1989-2009年面板数据分析表明,东北地区平均温度(Tavg)、最高温度(Tmax)和最低温度(Tmin)的变化均会影响春玉米的产量。温度上升,东北部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南部减产。【结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东北春玉米品种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春玉米品种改良和调整播期等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8.
9.
我国东北部无霜期较短,温度较低,生长季大于10℃的活动积温较少。高温年容易获得高产,低温年往往歉收,温度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低温冷害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建国以来,较大范围的低温冷害就发生过8次,近十多年里严重低温冷害发生的频率相当高。 实地考察表明,冷害程度的地区差异是很大的、分析冷害危险程度的分布规律,可以为因地制宜制定防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选取陕西凤翔、大荔和新疆若羌、喀什的夏玉米,新疆乌兰乌苏、新源和甘肃武威、张家川的春玉米1980—2004年主要生育期资料,运用距平、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所选地区玉米生育期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夏玉米变化趋势不一致,各地播种期呈提前趋势,但大荔变化呈推迟趋势;各地成熟期呈提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全生育期呈推迟趋势,但大荔因播种期推迟趋势大而成熟期提前,使得整个生育期缩短。(2)西北地区春玉米播种期普遍提前,成熟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整个生育期呈推迟趋势。(3)西北地区春玉米突变点普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夏玉米突变点均在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偏冷偏暖期内,突变点与气候突变时间及气候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嫩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1977,10(4):74-80
嫩江地区位于北纬47—48度,无霜期120天,年平均气温2.2℃,全年有效积温为2,565℃,且变化大,雨量集中,西部风砂干旱,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比较多。玉米是我区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长期以来,玉米产量不高不稳,对全区粮食产量的增长影响很大。针对这一问题,几年来,我们从玉米的冷害问题入手,作了一些研究和调查,现谈谈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三江平原春玉米低温冷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多年对三江平原冷害发生的规律。不同生育期对低温的反应及低温对玉米生理。产量的影响等研究。并分析三江平原宝清,佳木斯,汤原等典型市县历年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因素。结果表明:三江平原玉米低温冷害每3-4年发生一次,气象概率为28%;严重低温冷害每5年发生一次,低温冷害类型为延迟型;低温冷害的敏感期为6月份低温;低温降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延迟生育,降低了粒干物质积累速率,玉米减产22.5%-34.3%。玉米低温冷害主要防御措施为选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催芽座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科学施肥,加强田间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15.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Ⅻ.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和冷害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1961-2010年划分为2个时段,结合未来不同升温情景,定量分析历史和未来气候变暖对黑龙江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域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冷害风险。【方法】利用积温带划分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结合ArcGIS方法,对比分析历史和未来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区界限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气象行业标准中水稻冷害标准分析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变化敏感区域的延迟型冷害及障碍型冷害变化特征,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种植北界敏感地区冷害风险特征,并预估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冷害风险演变趋势。【结果】与1961-1980年相比,研究区域内1981-2010年积温带发生了明显的北移东扩,平均北移1.19个纬度,位移最大的是第五积温带和第六积温带,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二积温带,几乎覆盖了整个松嫩平原。未来不同升温情景下各积温带北扩趋势明显,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第一积温带。1981-2010年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相对于1961-1980年北移121 km,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北移至嫩江中部-五大连池-逊克北部一线。未来升温1-3℃情景下,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向北移动410.5-545 km,向北扩展至黑龙江省呼玛以北地区,温度升高3℃时,除漠河地区外都可种植寒地水稻。比较寒地水稻种植界限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冷害风险可见,敏感区域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其中障碍型冷害风险高于延迟型冷害,寒地水稻种植区严重冷害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轻度冷害,中度冷害最低。1981-2010年敏感区域严重和轻度延迟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显著增加,中度延迟型冷害风险在敏感区域和非敏感区域均较低,敏感区域的各级障碍型冷害较非敏感区域明显增加;未来升温情景下敏感区域的各级冷害均高于非敏感区域。【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黑龙江积温带及寒地水稻安全种植北界发生了明显北移,未来升温情景下仍呈北移趋势。寒地水稻种植敏感区域的冷害风险明显高于非敏感区域,随着未来温度升高,冷害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进一步关注寒地水稻种植区北缘北扩后的冷害风险,采取改进栽培技术与选育抗寒早熟品种等低温冷害防御措施,同时避免水稻种植区域的盲目扩大和品种越区种植,加强冷害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农民致富之友》2016,(18)
近些年巴南区低温迹象对当地水稻生长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遭遇到生育最低临界以下的低温影响,从而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水稻冷害主要有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三类,巴南区主要遭遇的冷害为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导致水稻空秕率增多,造成稻粒青米较多,千粒重显著下降,不仅减产严重,且米质较差。在低温冷害的条件下,不同秧苗素质对产量影响不同。为了客观分析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巴南区通过在建立定点跟踪调查田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了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专题调查工作。现将主要结果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指导今后巴南地区水稻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气候变暖对葫芦岛地区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葫芦岛地区1959~2005年所辖4个气象站(绥中站、连山站、兴城站和建昌站)的温度、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导致葫芦岛地区气温上升趋势和降水下降趋势比较明显;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葫芦岛地区干旱频率增加,严重干旱次数明显高于1980年以前。同时,通过计算不同农业生产季节的干旱指数(Ik),分析其变化趋势,指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夏季、秋季及夏秋连季干旱频发,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暖对环境的影响峻岭全球气候在温室效应作用下日益变暖,最近联合国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组织开始了一项新的课题研究,即探讨气候变暖对地球五大洲将产生的区域性影响,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组织认为,气候变暖将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系统以及在社会经济领域因地理分布不同而产... 相似文献
20.
陈桂琼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4):16-17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在水稻与小麦之后,居总产量的第三名.要想提升玉米产量与质量,需要了解气候因素对玉米产量与质量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间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气候条件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中国已经划分出了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玉米种植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