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小兰  杨小雄  易中君  王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640-1640,1658
结合南宁市那洪镇土地利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的指标体系,为城乡结合部土地可持续利用预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为目标,生态足迹模型和GIS技术为方法,采用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价分析2013年13个地市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资源总体呈现生态盈余;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现耕地利用可持续状态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态势,临界可持续地区与弱可持续地区的生态安全得到重视;修正可持续状态分析得出,哈尔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的耕地生态可持续程度下降或改善不明显;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预警值为0.449。该研究可为黑龙江省耕地利用生态可持续发展、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和政府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支持向量机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其引入核函数思想,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来解决,其非线性回归预测性能优越于传统统计方法。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预警指标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土地利用预警方法,对土地利用预警系统的内涵、原理和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土地利用预警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对构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进行了论述后,设计了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框架。并简要预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体系的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5.
袁丽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69-4071,4083
结合快速城市化下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最后以武汉市为例,评价了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并分析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建立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模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在选定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指标及其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个实际可行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安市200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难题,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该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永兴县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深入了解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同时考虑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时间的动态变化,对其进行了时序研究。结果表明,永兴县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较好,可持续利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推进,从可持续发展阶段发展成了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但尚未达到可持续利用阶段,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仍需加强。结合分析结果,对该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永兴县土地开发和利用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角模型的枣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枣阳市土地利用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构建了枣阳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而且基于三角模型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定量研究.最后总结研究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提出适合研究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模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越来越快,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人们面临的难题。通过介绍现阶段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土地利用模式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我国大城市现有土地利用模式基础上,提出建立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利用模式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李智强  吴诗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71-11374
通过对铅山县土地、经济、环境基础数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FAO提出的"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性—社会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研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漳州市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构成特点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漳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针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体现的。在论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意义、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建立了聊城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了11个指标作为参评因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评价,认为聊城市耕地的可持续性是不断提高的,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可持续阶段。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1-7982,798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借用"熵"理论定性描述了土地利用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关系,指出土地利用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积极影响。针对江宁区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化水平低及耕地质量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实施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和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持续利用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当有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土地多宜性评价是实现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西方提出了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并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贵州省黎平县为例,提出对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针对目前河南省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包括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战略体系的构建等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立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33-18135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对于实现土地、人口、资源、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西昌市为研究区域,选取了21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西昌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模型分别对西昌市2000、2005、2007年3年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最后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分析了西昌市土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