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部大动脉彩色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TIA患者110例(TIA组),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55例,颈动脉系统TIA 46例,设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颅外段和锁骨下动脉(SubA)斑块部位、大小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TI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系统TIA患者CCA、ICA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P0.05);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SubA粥样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颈动脉系统TIA患者(P0.05)。结论 TIA发病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间关系的评定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TIA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颈动脉超声诊断仪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颈内动脉(ICA),对比2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斑块总积分,观察CCA、ICA、ECA斑块好发部位。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正常率低于对照组,斑块形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总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依次为CCA、ICA、ECA。结论颈动脉超声可发现早期CAS病变,具有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等特点,对TIA及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104例TIA患者(TIA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形态,并设同期颈椎病患者94例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结果 TIA组患者颈部动脉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内膜增厚是诱发TIA的危险因子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做为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检测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常见病,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资料显示发病率为180/10万,TIA患者约有1/3发展为脑梗死[1]。目前治疗药物主要使用脑血管扩张剂或扩容剂、抗血小板聚集剂、钙拮抗剂和抗凝剂,而在溶栓治疗方面目前的报道较少。笔者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batroxobin,DF-521)治疗TIA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60例,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会议制订的TIA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72±7.2)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1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踝臂指数(ankle-brchial index,ABI)变化的价值。方法 78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11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病例组。对所有观察对象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是否有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测量颈内动脉管腔内径、内中膜(IMT)厚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同时测量踝部动脉和肱动脉血压,计算ABI。结果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率增高(P<0.01),低踝臂指数率增高(P<0.01),颈内动脉内中膜增厚(P<0.01),管腔内径及搏动指数减小(P<0.01),阻力指数减小(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高于踝臂指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阳性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踝臂指数测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适应证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析13例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分水岭脑梗死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而行CEA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原有的脑缺血症状完全缓解(2例术后1 d拔除橡皮片后出现颈部血肿),其中腔隙性脑梗死4例、分水岭性脑梗死3例、未发现明显脑梗死灶3例;2例术后1周内再次出现TIA症状,但次数比术前明显减少、症状轻微;1例术中出现脑卒中。总有效率92.3%(12/13)。结论CEA是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分水岭脑梗死、TIA疗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是指颈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由于动脉管壁病变或高血压等致使管腔陕窄或闭塞,进而形成血栓的疾病,相当于中医学“中风”的“中经络”范畴。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治疗往往见效较慢,治疗期长,医药费开支颇大。考虑到农家的经济条件,在此选取较为经济、易于掌握而有一定疗效的中医药疗法。它适用于病情较稳定而无其他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EH)老年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声像及血流特点。方法对DM老年患者35例、EH老年患者35例、DM合并EH老年患者40例及对照组35例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计算足背动脉斑块检出率、闭塞发生率及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DM组、DM合并EH组的斑块检出率及闭塞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EH组(P<0.05),对照组与EH组间、DM组与DM合并EH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M组、EH组和DM合并EH组的足背动脉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血流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DM组和EH组相比,DM合并EH组则下降更为明显(P<0.01或0.05);DM组和EH组间相比,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和EH老年患者的足背动脉均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两者同时存在时可加速血管受损的进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判断DM合并EH老年患者足背动脉受损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组针刺以颈 椎病穴为主穴,对照组针刺以颈夹脊穴为主穴;两组针刺得气后,均辨证取穴, 接电针仪,中等刺激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头 晕症状评分量表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 情况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愈显率为85%,显 著高于对照组50%(P<0.05);眩晕证候积分减少率,血流速度改变率,两组治疗 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改善血流速度,提高临床愈显率方面较颈夹脊穴组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不同程度与高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动脉狭窄程度分轻、中、重度三组,并按斑块类型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高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其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医院门诊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眩晕宁片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法舒地尔联合复方丹参片治疗。两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57/6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40/60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它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2.
紫苏籽抗大鼠血管术后再狭窄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紫苏籽对大鼠血管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将正常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紫苏籽组(紫苏籽I组0.18 g/kg、紫苏籽Ⅱ组0.54 g/kg、紫苏籽Ⅲ组1.62 g/kg).术后30 d取颈总动脉,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紫苏籽I组、紫苏籽Ⅱ组、阿司匹林组和动物模型组血管壁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内膜 中膜)占有率、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不显著(P>O.05);与动物模型组相比,紫苏籽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再狭窄程度均明显减轻.紫苏籽Ⅲ组(内膜 中膜)占有率和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极显著(P相似文献   

13.
《农村新技术》2022,(1):72-7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患上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程度的病变意味着什么,用不用治疗? 一、"轻度"硬化大多无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脂质沉淀所引发的血管炎症性病变.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动脉管壁的表面出现很多凸起的斑块,斑块内部积聚了脂质和坏死组织,看起来就像粥一样.这些斑块会使血管壁失去弹性、增厚,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的会使动脉出现管腔变硬和狭窄,造成器官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紫苏籽Ⅰ组(0.18 g/kg)、紫苏籽Ⅱ组(0.54 g/kg)和紫苏籽Ⅲ组(1.62 g/kg)。通过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模型,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血管内膜增生的防治效果。[结果]与动物模型组相比,紫苏籽Ⅰ、Ⅱ和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完全阻塞发生率明显降低,紫苏籽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明显改善。紫苏籽Ⅲ组血管中膜和内膜面积占有率和管腔面积占有率分别为23.91%和67.50%,与动物模型组差异极显著。[结论]紫苏籽提取物对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25):治疗组予盐酸倍他啶氯化钠注射液250mL(含倍他司汀20mg)联合复方丹参16mL(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7d。对照组予维脑路通400mg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7d。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作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标准按痊愈、好转、无效划分,治疗组分别为25、4、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分别为9、13、3例,总有效率为88.0%(P<0.01)。结论,倍他司汀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效果优于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维脑路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的防治作用。[方法]正常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动物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组(大黄Ⅰ组0.45 g/kg、大黄Ⅱ组1.35 g/kg、大黄Ⅲ组4.05 g/kg)。术后30天取颈总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大黄Ⅰ组、阿司匹林组和动物模型组血管壁组织结构基本相似,(内膜+中膜)占有率、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2.与动物模型组相比,大黄Ⅱ、Ⅲ组大鼠左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均明显减轻。大黄Ⅲ组(内膜+中膜)占有率差异极显著(P<0.01),大黄Ⅱ、Ⅲ组管腔横切面积占有率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大黄提取液对大鼠颈总动脉挤压后内膜增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血管彩超检查了解中年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LDL-C)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变化.方法 选取中年患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60例(实验组),与血脂正常的中年人60例(对照组)作对照,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分别记录两组颈动脉IMT的厚度,并了解有无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结果 实验组LDL-C水平、IMT阳性率及斑块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MT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定期开展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于监测患有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中年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 208例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每日口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每天两次;对照组每日口服盐酸倍他司汀片(10 m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Hc=26.1455,P〈0.01);两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流速、脉冲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颈内动脉超声参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7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颈内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共提取出反映血管顺应性、血液流速、管腔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4.08%;以因子得分行聚类分析将研究对象聚为3类,结果显示72.0%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探讨cIMT对T2DM合并CAD的预测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83例分为A组(T2DM无合并CAD组)40例和B组(T2DM合并CAD组)43例,其中依据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将B组分为B1组(1支病变组)12例、B2组(2支病变组)14例和B3组(3支病变组)17例。收集并检测所有患者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通过彩色B超测量cIMT值,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B1、B2、B3组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且以B3组cIMT最厚,颈动脉斑块积分最高,其次是B2、B1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3组斑块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的cIMT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均高于T2DM无合并CAD患者,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呈上升趋势;cIMT超声检查可作为T2DM合并CAD的一个简便无创、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cIMT超声检查对T2DM合并CAD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