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在水稻生产上成功利用杂交优势的第一人.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全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基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从一名普通的学校教员起步,成长为一位中国最权威的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从20世纪60年代起,袁隆平院士就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直至2021年年初,袁隆平院士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筑梦田头七十春,育来穗上千寻浪。袁隆平院士一门心思研究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湖南农业发展,为中国农业发展,为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5月22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袁老倾其一生,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我们应秉承袁隆平院士不拘一格、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让杂交水稻更加优质、高产,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本期策划关注杂交水稻育种及发展方向,介绍杂交水稻高产种植技术,以期让杂交水稻产品更加高产、优质,从而推动杂交水稻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湖南农业》2007,(8):5
袁隆平院士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有一位闻名世界的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被同行们盛赞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全世界只有一个,但是像袁隆平一样,具有雄才大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在育种领域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的农民科学家,又岂止袁隆平一个?玉米雄性不育世界难题攻克者、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利就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提起杂交水稻.人们马上就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但许多人并不知道,1981年国家颁发籼型杂交水稻特等发明奖时.受奖人是袁隆平和他的弟子李必湖,以及其他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成员.  相似文献   

7.
<正>为促进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创新与交流合作,持续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世界领先地位,推动我国杂交水稻的不断深入发展,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在袁隆平院士等专家的建议下,由国家科技部联合当地省级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将每两年召开一届"中国杂交水稻大会"。大会将围绕"杂交水稻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从杂交水稻遗传  相似文献   

8.
<正>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经指出:“杂交水稻育种的突破,使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基本破解。”应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性成就,袁隆平院士对此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0.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