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讨高产品种特性,为夏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于2007~ 2010年,对冀豆17等6个具有高产潜力夏大豆品种以及各级区域试验的5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高产夏大豆品种应具备如下生育特性:(1)植株高大(R=0.551 6*)、有效荚数多(R =0.739 7*)、荚粒数多(R=0.318 9);(2)开花量大(单株130朵以上),成荚率高(52%以上),后期落荚少(落荚率40%以下);(3)主根、侧根较长(分别达到20 cm、15 cm以上),基部节间短(基部6节总长25 cm以下),植株重心低(40 cm以下);(4)茎秆干重较高、干物质转移较多(平均4.29 g);(5)鼓粒后期(始粒30 d以后)籽粒重持续增加,不降低.同时提出夏大豆品种生育模式:播种~出苗5d,出苗~开花29 ~ 33 d,开花~始粒29~33 d,始粒~成熟32~36 d,全生育期95 ~106 d.这种生育期结构模式,既能满足当地两熟制大豆生态条件,也能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充分发育,有利于夏播品种的高产.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大豆品种生态型及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文英  董明远 《大豆科学》1994,13(4):286-293
浙江省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耕作制度复杂,春,夏,秋大豆生态型都有种植。春大豆生育期短,感光性弱,均为有限结英习性,籽粒以中小粒为主;夏大豆生育期长,感光性较弱至较强,有限结英习性品种约占一半,籽粒以大粒为主,秋大豆生育期短,营养生育期更短,感光性强,以亚有限和无限结英习性品种为主,籽粒以大粒为主。春,夏,秋大豆分布主要决定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据此,可将浙江省大豆生产区划分为:浙北春,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秸秆覆盖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及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以垦丰16为试验材料,基于大田试验,分别设置秸秆表面覆盖(T1),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2),10~2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T3)和无秸秆覆盖(CK)4种处理。通过测定大豆生育期内的耕作层土壤温度及含水率,以及大豆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对比分析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大豆生长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生育期初T1处理0~10 cm土层含水率明显高于T2及T3处理;在10~20 cm差异逐渐缩小,20~30 cm土层差异变大;秸秆覆盖会影响播种初期的出苗率,而在播种10 d后T1处理的出苗情况最好;T2处理的大豆株高、茎粗、LAI及产量表现最佳。通过统计学分析不同秸秆覆盖之间的差异,秸秆覆盖具有一定的阻碍热量传递的作用,有利于土壤含水率的提高,对大豆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及产量产生影响,0~10 cm土层秸秆还田覆盖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4.
草甸黑土中大豆根系及其活性的动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钢丝网框架剖面法,在不同生育阶段分别测定了大豆根系干重和根系活性在草甸黑土中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在草甸黑土中呈浅层分布状态,平均80%以上分布在3~18cm土层内,20cm以下根量锐减。水平分布是以主根为中心随距离加大根重减少,随生育时期的推移根重分布比例逐渐外移。高活性根区与根冠密集区变化一致,随侧根的生长逐渐远离主根,其水平分布区间是,V3期距主根5~10cm、R5期已移至13~40cm;垂直分布为两层,分别在5~17cm和30cm以下土层内。  相似文献   

5.
以27个分属MGⅠ~MGⅧ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于2013-2015年在广西南宁市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春播条件下,对广西春大豆主栽品种,新选育的春大豆品种及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和热带亚热带地区春大豆区域试验对照种的生育期组归属进行了鉴定与划分。结果表明:在南宁春播条件下所有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均正常成熟,生育日数趋势基本是由短到长,但不同年份间却有所差异。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组内生育日数差异非常接近,同一年份不同生育期组间生育日数存在交叉现象。热带、亚热带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华春6号生育期组归属于MGⅠ,春大豆晚熟品种华春1号生育期归属于MGⅤ,华春2号和华春5号生育期归属于MGⅣ。广西春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于MGⅢ和MGⅣ,夏大豆品种生育期组归属于MGⅦ和MGⅧ。鉴定结果可为我国大豆生育期组系统建立、大豆育种、引种及品种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数量性状统计分类方法,对我国900多份苎麻品种资源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类型分析。株高:160cm以上为高杆类型,115~160cm为中杆类型,115cm以下为矮杆类型:茎粗:0.95cm以上为粗茎类型,0.75~0.95cm为中茎类型,0.75cm以下为细茎类型;皮厚:0.80mm以上为厚皮类型,0.60~0.80mm为中皮类型,0.60mm以下为薄皮类型;鲜皮出麻率:12.5%以上为高出麻率类型,8~12.5%为中出麻率类型,8.0%以下为低出麻率类型。原麻产量:120kg/亩以上为高产类型,75~120kg亩为中产类型,75kg/亩以下为低产类型。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产种质的经济性状构成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威 《大豆科技》2014,(4):22-25
辽宁省是大豆主产区,探索和研究辽宁省大豆主栽品种的演变规律十分重要,为了实现良种生产,必须研究品种的使用年限、特征特性、适宜区域等因素,以便于及时进行品种更新。对东北地区分亚区——辽宁大豆产区30 a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组成成分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生育期经历了由短到长的变化,目前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生态地区的需求。产量性状也随着品种的更新逐步提高,且生育期越长,品种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吉育系列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归属,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科学引种,以15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对照,采用以对照品种的生育日数为参照标准和以品种的活动积温为划分标准两种方法,于2013和2014年对95份新近选育的吉育系列大豆品种进行了生育期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吉育系列品种生育期组介于MG0~MGⅢ组之间,居MGⅡ组的品种最多,MGⅢ组的品种最少。有89份参试材料按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一致,占参试材料的93.7%;有6份参试材料的两种划分方法结果不在同一组内,占参试材料的6.3%。通过比较各生育期组品种在R1、R7和R8期的持续天数表现,验证了生育期组划分的正确性。综合两年试验结果发现,适宜吉林省大面积种植的早熟、中早熟大豆品种主要归属于MG0和MGⅠ组,中熟、中晚熟品种主要归属于MGⅡ。此研究结果为完善中国大豆生育期组划分系统和实现大豆品种布局的科学化与标准化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主要蛀荚害虫,发生年份虫食率在5%~10%,严重发生时可达30%以上,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以来,生产上防控大豆食心虫主要采用DDVP熏蒸和菊酯类田间喷雾等化学方法,存在杀伤天敌、污染环境等弊端。实施绿色害虫防控技术可有效减少农田农药使用量,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以27个美国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和8个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为材料,结合不同生育时期记载及收获后考种数据的分析,对美国大豆不同生育期组标准品种及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的生育期组及考种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大豆熟期组I~VIII标准品种的生育期逐渐变长,从83 d增加到104 d。华南地区春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83~85 d,夏播大豆品种的生育期为95~104 d。对于生育期相近的大豆品种,美国的大豆表现为营养生长期(VE~R1)相对较短,生殖生长期(R1~R8)相对较长,而华南地区大豆主栽品种生育期的表现则与此相反。考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单株总荚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等性状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农艺性状的差异与生育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结合生育期和考种的结果,可将夏播大豆品种华夏1号、桂夏1号和华夏3号分别划归到熟期组VI、VII和VIII。早熟春播大豆品种广东1号、华春2号、华春6号、柳豆1号划归到熟期组V,中晚熟春播大豆品种划归到熟期组VI或V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