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蚕种使用期别历来分清,过期报废,每年每期多余蚕种就遭受损失。超期冷藏的蚕种能不能继续使用?我们从1984年晚秋至1986年夏期共4期进行了小量延长冷藏蚕种对比饲养,现将简况报告如下: 1.1984年早秋用浙农1号×苏12蚕种延期到晚秋期饲养。天台县寺前村张立明晚秋饲养蚕种1盒,公斤茧470颗,干壳量8.7克、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蚕种生产和用种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蚕种安全冷藏浸酸日期,与农村用种日期,时间非常接近,中秋用种浸酸速度跟不上;二是农村中秋蚕种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孵化率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把好蚕种入库、冷藏、浸酸、配发关,在提高日浸酸量和质量上下功夫,经过3年的摸索,日浸酸量提高到4万多张,基本满足了中秋用种的需要,质量也明显的提高,1994年农村中秋蚕种孵化率在97%以上,其余的孵化率都在95%以上.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摸索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的饲养习性、经济性状,海盐县于2006年中秋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引进了明丰×春玉蚕种25张,进行了农村中间试验,经饲养表明,该品种张种产茧量、张  相似文献   

4.
目前生产所用的秋用蚕种 ,多为当年制种经冷藏、浸酸等技术处理后的冷藏浸酸种 ,其孵化率的高低 ,除蚕种本身的内在质量外 ,还与蚕种的冷藏保护、浸酸技术处理的效果密切相关。为探讨秋用蚕种的入库冷藏时期、浸酸与孵化成绩的关系。笔者于 2 0 0 2年对蚕种的冷藏保护、浸酸处理进行了试验和调查。现将试验及结果介绍如下。1 试验方法1 1 供试蚕品种菁松×皓月 (正反交 )、夏芳×秋白 (正反交 )。1 2 试验方法1 2 1 制种当日的蚕种 ,每个样抽取 0 .5张 ,按同品系、同品种、卵面基本一致的重复取样 ,共抽样 4 8个 (其中 :菁松×皓月 30…  相似文献   

5.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来本库应用三段冷藏法冷藏夏用蚕种28万张,实践证明三段冷藏夏用蚕种延长到早中秋孵化率仍能保持高水平,具有生产实用价值,从不同中期别和不同类别蚕品种,平均孵化率春制97%以上,秋期98%以上,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广东省茧丝质量,近年来我们从外省先后引进一些高丝量蚕品种,试图从中筛选适合我省饲养的优良品种。1990年12月,广东省丝绸公司经研究,从江苏省调入“苏_5×苏_6”1万张,从浙江省调入“菁松×皓月”1万张和“镇珠×春蕾”0.5万张,于1991年春期饲养。在我省,一次从外省调运如此大量的蚕种回来自行冷藏,实属首次。该批蚕种已于1991年3月底发放完毕,各地反映孵化良好。为了做好今后从外  相似文献   

8.
越年蚕种的三级冷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秋用蚕种的越年冷藏,往往采取两级冷藏方式——复式冷藏法,但冷藏效果一般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蚕种的孵化率上,往往夏秋用复式冷藏种孵化率低,尤其是秋用复式冷藏种孵化率更低。 1994年冬、1995年冬,我们对入库越年夏秋用种采用了三级冷藏的冷藏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5年夏种孵化率达99%、中秋孵化率98%,晚秋孵化率仍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由于农村养蚕布局的改变,中秋饲养春用品种的比例越来越大,出库时间也有所提前。冷藏时间不足就出库按常规浸酸,势必影响孵化率。由于中秋期各县的出库时间也较集中,冷库在几天内完成中秋用种出库浸酸整理工作,时间紧,任务大,如果蚕种能够适当提前浸酸整理,将其抑制在库里,到时出库配发,非常方便。笔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品种选用江苏省现行使用较多的春用品种:苏5×苏6、苏6×苏5、菁松×皓月、皓月×菁松。二、方法6月24日蚕卵产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护,于6月26日经外库中间温度后,入库  相似文献   

10.
春用蚕品种越年种超期冷藏保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次冷藏法对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保护期限作中秋用种和晚秋用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经3次冷藏后,于次年中秋蚕期饲养,养蚕成绩仍接近正常蚕种的水平。试验结果可为生产上越年蚕种的余缺调节提供借鉴。但是,本方法冷藏的蚕种在农村大面积的饲养情况,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我省蚕桑生产的迅速发展,蚕种需求量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我省1990年全年发种量已达到401万多张。其中秋用冷藏浸酸种(以下简称冷浸种)为230万多张,占全年发种量近60%。今后还将以较大幅度逐年递增。我省现有蚕种冷库9座。蚕种冷藏能力已基本上达到饱和状态。特别是冷浸种,不仅要通过入库冷藏,还要进行浸酸处理和整理装盒。其技术性较强,工作量较大。此外,浸酸劳力不足,生产房屋和浸酸设备也跟不上。由于蚕种浸酸数量猛增,有些库有时计划日浸数量达数万张之多,而且有时比较集中,冷库就难以做到按各县(市)用种计划进行浸酸和供种。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蚕种发种后,还需要补种的情况,为此催青时都要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种,在发种前把多余的蚕种冷藏.以前,在蚕种全部转青且卵色均匀一致时冷藏,时间掌握在7 d以内,超过时间把多余的蚕烧毁,这样既浪费了蚕种,义使有些养蚕户补不到蚕种.2008年我区4月29日发种,到5月12日冰箱内还剩几十张蚕种,这些蚕种饲养情况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取了少量的转青蚕卵(即1078粒),在催青室作养蚕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14.
秋蚕期局部发生蚕病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柳丽萍 《中国蚕业》2003,24(2):51-51
中秋蚕是全年仅次于春蚕的一个重要蚕期,由于该期蚕比重大.蚕种饲养量为春蚕的90%左右,因而对于广大蚕农增加经济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2年中秋期在传统蚕桑老区湖州城区妙西镇避村发生蚕病.在生产上造成一定的损失。该镇中秋蚕8月28日发种,共发秋丰×白玉蚕种1350张,平均张产茧仅21kg。主要原因是5龄后期,避村周围发生血液型脓病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广东现行蚕品种9·芙×7·湘和东43×7·湘在粤西地区饲育情况,及其春制夏用短期冷藏蚕种处理的经验,省蚕学会蚕种学组于1997年7月28日至8日8月2日前往茂名的化州市、高州市和湛江的廉江市等丝绸公司、蚕种场  相似文献   

16.
家蚕雌蛹冷藏对人工孵化处理蚕种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蛹期冷藏是蚕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方法。苏5×苏6(正反交)和苏菊×明虎(正反交)等江苏省现行蚕品种,羽化前日的雌蛹冷藏对蚕种质量有显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受精卵率增加,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下降。10℃冷藏的影响程度显著超过5℃冷藏,冷藏4d的影响显著超过冷藏2d。雌蛹冷藏对冷藏浸酸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大于即时浸酸蚕卵,结果显示应避免冷藏家蚕雌蛹,如无法避免,应该尽量将生产的蚕种作即时浸酸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蚕种发种后,还需要补种的情况,为此催青时都要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种,在发种前把多余的蚕种冷藏。以前,在蚕种全部转青且卵色均匀一致时冷藏.时间掌握在7d以内,超过时间把多余的蚕烧毁,这样既浪费了蚕种,又使有些养蚕户补不到蚕种。2008年我区4月29日发种,到5月12日冰箱内还剩几十张蚕种,这些蚕种饲养情况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取了少量的转青蚕卵(即1078粒),在催青室作养蚕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夏秋蚕品种兰天×白云、新杭×科明,新杭×白云发生生种较多,作春制冷藏浸酸种时油于生种经冷藏浸酸后,比重仍与良卵无明显差异,所以盐水比重时无法将其除去,往往会达不到合格标准.为提高成品良卵率一般采取蚕种进库后在库内逐批逐张刮除生种,但因生种分布在良卵间,在刮除时不仅损失良卵较多,而且难以除净,不少批次在没酸比重时还是达不到合格标准的要求.如本库1993年兰天×白云10个批中有8个良卵率达不到97%的标准;1994年新杭×科明32个批中有19个批,新杭×白云9个批中有 5个批;1995年新机×科明7个批中有6个、新杭×白云32个批中有12个批达不到合格标准,而对生种多比重不合格的蚕种只能用人工挑选.这不仅化工多,费用大,同时由于大批人员集中在库内挑卵,使库房温度升高影  相似文献   

19.
蚕种生产上,早秋、中秋或晚秋用蚕种,一般都采用冷藏浸酸孵化法。早秋用种由于冷藏期短,孵化往往不齐。为提高早秋用种的孵化率,国内外曾开展了一些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是在冷藏浸酸过程中采取某些措施,促进蚕卵活性化的进程来提高孵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是总结1992年广东在蚕种生产上首次大批量使用春制春用方法处理蚕种获得成功的经验。曲江县蚕种场1992年春由于生产多余蚕种4.3万张,如不采取措施,这些蚕种就要报废,所以,我们在近年试验的基础上,针对该场的设备条件,采用空调控制室温,最高不超过25℃,从9月11日开始逐步降温,到11月16日入内库,冷藏75天后中途感温,待胚胎发育丙1多数,丙2少数时再入内库冷藏30天开始用种。这批蚕种已于1993年3~5月份陆续出库供应大田生产,经饲养,其实用孵化率,发育情况及收成,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