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美荣 《畜禽业》2012,(9):73-74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条件致病性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尤以1~4月龄的仔猪为甚,病程2~23d,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或地方流行,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3)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常发生于5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病程一般在2~23 d,有的长达1个月以上。仔猪副伤寒致死率达20%,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猪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3.
张玉刚 《畜禽业》2013,(1):68-69
2012年3月,105团3个自繁自养猪场1周龄内仔猪先后发生急性副伤寒病例,病情轻重程度不一。应用敏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对初生仔猪实行1日龄口服一个剂量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崴 《畜禽业》2013,(6):78-79
<正>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仔猪生产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多发生于2~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见到。本病在我国各地的猪场都有发生,特别是在饲养卫生条件不好的猪场,经常有本病发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损失。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革和强化仔猪副伤寒的预防措施,可以收到明显  相似文献   

5.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0日龄至4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本病在大、中型猪场较少发生,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中由于饲养管理欠佳,未免疫或免疫失败而屡见不鲜。对于本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进行防治,所以很多地方产生了耐药性。在有关文献的启示下,我们进行患仔猪副伤寒而自然康复猪的血清(以下简称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采集血清用猪的选择没有注射过仔猪副伤寒疫苗,自然感染,经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6.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猪副伤寒(Swine paratyphoid)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致病性细菌引起仔猪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大多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多为隐性带菌。我国各地的猪场及养猪单位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7,(4)
近年来,养猪业规模化发展程度显著提高,饲养数量大,养殖集中是规模化养猪场的主要特点,因此对猪的疫病防治要求很高。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3月龄仔猪,往往是大批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规模化养猪场影响很大。综述仔猪副伤寒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症状、诊断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宋恒 《畜禽业》2015,(1):86-87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中的致病性细菌引起仔猪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大多发生于1至3月龄仔猪,大猪很少发病,多为隐性带菌。文章对该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秦宗禄 《畜禽业》2012,(11):61-63
<正>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3种,以发生肠炎、肠毒血症为特征。在石柱县母猪养殖户屡屡发生,该病导致仔猪大量死亡的严重后果。笔者在兽医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对仔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效果明显。现简要介绍,以供参考。1病因1.1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1~7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新生仔猪24h最易感,以1~3日龄多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剖检常见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仔猪黄痢又称仔猪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初生仔猪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  相似文献   

11.
<正>仔猪黄白痢是指仔猪黄痢、白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1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  相似文献   

12.
<正>仔猪黄痢与仔猪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引起的疫病。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发病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7,(5)
仔猪副伤寒是一种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临床上主要引起20日龄~4月龄仔猪发病。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从粪便、尿液、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及羊水等排出大量的病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等途径发生感染。由于沙门氏菌的菌型很多,并且几乎温血动物均能受到感染。因此病菌分布面很广,能从各种途径传入猪群。急性型病例为坏死性肠炎,有时会发展成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给公共卫生也带来较大的危害,为此要重视仔猪副伤寒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正>仔猪腹泻是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病性复杂,有多种病原混合感染,长期以来仔猪腹泻是引起仔猪生长受阻和仔猪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仔猪腹泻主要发生在1~3月龄,特别是1~3  相似文献   

15.
搞好环境卫生,营造适宜的环境,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 1.1 温度根据仔猪在不同日龄的生理特点,给予其相适宜的温度:1~3日龄,30~32℃;3~7日龄,28~30℃;8~28日龄,26~28℃;28~40日龄,24~26℃;40~60日龄,20~22℃,母猪适宜的温度环境是16~20℃.  相似文献   

16.
叶孝桂 《畜禽业》2012,(9):71-72
<正>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又叫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本病是由一定血清型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随日龄的增长而减少。临床上以排出黄色稀粪和急性死亡为特征。剖检  相似文献   

17.
蓝林毅 《畜禽业》2019,(6):69-70
腹泻是仔猪阶段常见疾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7~14日龄以及刚断奶的仔猪阶段。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可以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仔猪腹泻发病率较高,而且对于仔猪的成活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对仔猪腹泻的病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仔猪的黄、白痢是仔猪较易患的一种肠道急性、致死性很强的传染病,该病可造成新生仔猪大批死亡、发育不良或育成率低,是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的病原为一些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黄痢主要感染出生后1周内仔猪,最早的可在出生后数小时发病,但以1~3日龄最为常见,1周龄后很少发生。仔猪白痢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仔猪黄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排出黄色或黄白色浆状稀粪和引起仔猪早期死亡为特征。该病主要危害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发病急,死亡率高,常常给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以1~3日龄仔猪多见)、仔猪白痢(以10~30日龄仔猪多发)、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体质健壮的仔猪),仔猪黄白痢是仔猪断奶前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影响。由于大肠杆菌型号多,且极易产生耐药性,给防治带来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