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黄瓜引种及大棚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津优40号和津优10号综合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产量均在69000kg/hm~2以上,参试品种中津优40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中农106号和中农18号,显著高于津优10号,津优10号产量极显著高于中农18号,显著高于中农106号;黄瓜穴盘育苗的基质以河沙∶泥炭=3∶2为好;黄瓜纸箱内加塑料袋包装方式的失重率最少,仅2. 76%。  相似文献   

2.
适宜山地栽培的烤烟新品种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青枯病田间抗性表现等方面入手,对引进的8个烤烟品种在山地环境下的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云烟201和云烟203产量分别达到了2 460.0 kg · hm-2和2 323.5 kg · hm-2,高于对照的2 049.0 kg · hm-2;云烟201级指最高达到了0.457,云烟203级指达到0.433接近对照的0.439.供试品种中,云烟203青枯病的病情指数最低,仅为33.8;云烟201的接近对照K326,为45.6.综合分析表明,云烟203和云烟201在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及品质等综合性状方面优于对照品种K326,适宜在南方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小型西瓜秋季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地区秋大棚小型西瓜种植现状,对11个小型西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京颖-6、传祺1号、传祺2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北京地区秋大棚设施类型种植推广。其中京颖-6属于早熟耐裂脆肉类型品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最高(14.04%),产量、坐果率均居第2位;传祺1号属于中早熟耐裂脆肉类型品种,产量(46 105 kg/hm2)、坐果率(98.6%)均为最高,同时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达12.00%以上,皮硬度达到11 kg/cm2以上;传祺2号属中早熟耐裂细肉类型品种,其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商品性状均较为稳定,且汁液含量最多,味甜爽口。其余品种虽各具特色,但因果实生育期偏长,耐裂性差,中心可溶性固形物低等原因,不太适宜北京地区秋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油菜品种,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2016年通过对引进的11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以及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筛选出各性状较优的油菜品种华协1号。2017年用华协1号进行密度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处理1:2.382×105穴/hm2;处理2:2.925×105穴/hm2;处理3:3.375×105穴/hm2;处理4:4.365×105穴/hm2),筛选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华协1号产量为3776.7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47%,华协1号与对照品种成熟日期相同,且丰产性、稳定性较强,故华协1号为最优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品种的播种密度为3.375×105穴/hm2(6.75×105株/hm2)时,油菜产量较CK有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可高达3784.5 kg/hm2。故在该地区华协1号播种密度为3.375×105穴/hm2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蒙自市开展哈密瓜新品种栽培试验,筛选适宜品种,便于春夏季与大棚冬季蔬菜轮作,提高设施大棚利用率,促农增收效果显著。结果表明,9个试验品种中,甜红玉2号、云黄蜜、云脆蜜3个品种综合考评性状较好,表现坐果率、产量高,口感风味佳、抗病性较强,适宜蒙自市春夏季设施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食用向日葵品种、不同密度的试验,探索同一品种的产量、经济性状、籽粒性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密度在28 500~49 500株.h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递增趋势;籽粒的长、宽、百粒重随密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间差异显著。SH909和巴葵138品种均在密度为49 500株.hm-2时产量、结实率表现最高,密度在28 500株.hm-2籽粒性状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11份来自不同地区的中早熟合抱类型大白菜品种进行秋播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春5、华良黄金白和潍白6号在产量、抗病性、植物学性状方面都表现较好,每666.7m2净菜产量均在4600 kg以上,适合出口加工应用;参试品种除"586"外,均对三大病害表现抗病,但田间均有灰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通辽地区荞麦产业发展,对14个不同生态地区的42个甜、苦荞品种进行3a试验研究,调查其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在通辽地区种植的甜、苦荞品种生育期应控制在100d以内,才能保证正常成熟,参试甜荞品种蒙0530、赤甜荞1号和通荞1号与对照(CK)产量接近。苦荞品种中,增产率最高的为苦荞1307-893,产量为3 278.10kg·hm-2,平均增产1 543.5kg·hm-2,其次为黔苦5号、黔苦6号、六苦04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 063.35、689.40、295.65kg·hm-2,与对照产量接近的有云荞2号(1 878.60kg·hm-2)、晋苦荞2号(1 814.25kg·hm-2)、晋苦荞6号(1 752.60kg·hm-2)、川苦荞3号(1 664.55kg·hm-2)、酉苦1号(1 579.65kg·hm-2),这些甜、苦荞品种高产、稳产、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均适合在通辽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家蚕新品种贵蚕3号推广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贵蚕3号在毕节市的适应性及各项经济性状的表现,2003年春、秋和2004年春、夏蚕期引进了家蚕新品种贵蚕3号在毕节市3个不同海拔高度的蚕区试养试验.结果,与毕节地区多年使用的蚕品种871×872比较,贵蚕3号在毕节市不同蚕区各项性状表现良好,均能获得高产,张种产茧量高达40 kg左右,适应毕节地区饲养.  相似文献   

10.
以8个国内外引进的优良芒果品种为材料,对照本地三年芒,系统研究了其在元谋的物候期、产量等性状表现,评价其在干热河谷(元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R2E2和热农1号生长势强,热农1号单株产量最高,为56.56 kg;Mallika和热农2号树势中等,产量中等;Valencia Pride树势强,果实耐贮藏,是长途运输优选的品种;Keitt树势低矮,晚熟,单株产量21.94kg;Zillate和Banganpalli树势强,但是挂果期受虫害严重。综合评价,以R2E2和热农1号的生物学相关性状优;热农2号、Mallika和Valencia Pride的生物学特性表现良好;其余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玉米高产的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陕北沟谷地春玉米7 6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品种>施氮量>施磷量,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密度6.00万株.hm-2,纯氮330 kg,纯磷138kg,品种3 819。生育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中品种对生育期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作为类似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试验主要研究了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4个参数:①P-作物从肥料中吸收氮量(kg.hm-2);②Lfsp-肥料和土壤氮损失量与作物从耕层土壤有效氮中吸收氮总量(kg.hm-2);③Wn+1-肥料残留氮量与季后耕层土壤有效氮剩余总量(kg.hm-2);④Wn-播种前耕层土壤有效氮总量(kg.hm-2),并根据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将生态平衡施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修正,在用空白田土壤测定结果计算Lfsp值时,原公式用同一年作物播种前与收获后土壤测定结果之差,而试验采用后一年与前一年春季土壤测定结果之差,修正后大豆Lfsp值为12kg.hm-2,首次在黑龙江省运用修正后的生态平衡施肥参数预测出大豆白浆土生态平衡施氮量,大豆达到2160kg·hm-2产量需施纯氮42.5kg.hm-2。  相似文献   

13.
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别为N0(对照)、N1、N2、N3,N沉降量依次为0、60、120、240 kg.hm-2.a-1。通过对凋落物的化学分析发现,4种微量元素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年平均含量大小表现为Fe>Mn>Zn>Cu。氮沉降处理,尤其是中低水平的氮沉降(N1、N2)明显增加了凋落叶中Mn、Fe元素的含量,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Zn元素含量。各微量元素在1 a中出现2个养分归还高峰期,第1次峰值大都出现在4月份,但第2次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经N0、N1、N2、N3处理,Cu元素的年归还量分别为8.69、8.99、9.79和8.77 g.hm-2;Mn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244.91、293.95、278.68和200.99 g.hm-2;Zn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0.08、42.92、44.73和38.63 g.hm-2;Fe元素年归还量分别为459.00、614.09、598.81和406.28 g.hm-2。相对于N0处理,N1、N2处理表现出提高凋落物Cu、Mn、Zn、Fe元素归还量的正作用,而N3处理表现为负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瓜夏秋栽培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国雄  聂晓文  张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2-10633
为筛选适宜夏秋露地栽培的黄瓜品种。采用宽窄行栽培,以津研4号为对照,观察了津优1号、津优4号等6个黄瓜品种在高海拔地区夏秋期间栽培的表现。7个品种的产量排序为津优4号>中农8号>津优1号>津春4号>津育4号>新秀>津研4号。津优4号、中农8号的产量为61 683.06、0 117.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53%、11.24%。单瓜质量以中农8号最重,其次为津优4号。津优4号雌花节位出现较早,以主蔓结瓜为主,中农8号主蔓最长,节数较多。津优4号、中农8号对霜霉病抗性较强,病情指数分别为12.3和16.4。津优4号和中农8号的商品性和抗病性均较好,适合高海拔山区夏秋栽培,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撑绿竹纸浆原料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撑绿竹纸浆林施肥采用"3414"三因素四水平的二次回归试验设计,建立了N、P、K施肥与撑绿竹新竹产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施用N肥是影响撑绿竹新竹产量的主导因子,N、K2O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作用。在设定的N、P、K肥0-3水平内符合肥料效应函数法原理的前提下,通过频率分析可得推荐施肥用量:纯N为177.744-261.096kg·hm-2,平均219.420kg·hm-2;P2O5为29.700-45.900kg·hm-2,平均37.800kg·hm-2;K2O为100.800-152.910kg·hm-2,平均126.855kg·hm-2。施肥比例:N∶P2O5∶K2O=1∶0.172∶0.578。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秋大棚黄瓜品种比较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宜北京地区秋大棚种植的黄瓜优良品种,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2008年在顺义、通州、平谷、房山区共安排了4个品种比较的试验,参试品种8个,分别是北京203、北京204、津春2号、中农16和4个中农新组合,通过对长势的观测,病虫害、商品性、各品种结成性和产量的调查与分析,初步筛选出中农16、中农新组合4、北京203、中农新组合1共4个秋大棚黄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小麦新品种绵阳37引种鉴定示范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莆田市种子管理站从四川引进了小麦新品种绵阳37进行对比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4282.5 kg,比对照绵阳26增产18.3%;2005年在莆田市多点生产性示范,平均每公顷5328 kg,比绵阳26增产6.13%;2006-2007年进一步在莆田、诏安两县市大面积示范验收,绵阳37每公顷产量5402.5 kg,比绵阳26增产5.54%。绵阳37是一个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与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本文结合示范试种,提出了绵阳37在闽中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间伐对楠木杉木混交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2个处理4次重复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楠木与杉木混交林进行间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有利于楠木生长,间伐林分楠木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不间伐的177.4%、120.8%和361.5%,间伐楠木林分蓄积量为74.23 m3.hm-2,不间伐楠木蓄积量为24.88 m3.hm-2,间伐楠木受光条件好,林木树冠大,生长好;间伐有利于楠木林下植被的生长,间伐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为9702.0 kg.hm-2,不间伐林分为3221.5 kg.hm-2,间伐林分为不间伐林分的301.2%;间伐后楠木林分的凋落物量有所减少,间伐林分凋落物量为2463.8 kg.hm-2,不间伐林分为3600.0 kg.hm-2,间伐林分为不间伐林分的68.4%。  相似文献   

19.
以超级稻D奇宝优527为材料,运用多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模型研究播种量、栽插密度、氮肥施用量、移栽期和钾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探索适合其高产的优化栽培技术组合方案.结果表明: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对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5个因子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纯氮量(X4)>移栽期(X2)>K2O用量(X5)>播种量(X1)>种植密度(X3).影响产量的各因子间,播种量(X1)与种植密度(X3)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关系,氮肥(X4)与钾肥(X5)间呈极显著的正互作效应,经模拟统计得出其优化的栽培技术组合为:作为中稻种植,播种量336.5-383.5 kg.hm-2,3月25日播种,5月3-4日移栽,每公顷插植15.15-18.30万丛,施纯氮185.25-195.30 kg.hm-2,施K2O 129.15-141.45 kg.hm-2.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氮磷钾的不同组合,对氮磷钾施用量的配比与东北半干旱区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及土壤水分效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磷肥施用量为144kg·hm-2、钾肥施用量为216kg·hm-2、氮肥施用量发生变化时,以氮肥施用量为60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而当氮肥施用量为180kg·hm-2、钾肥施用量为216kg·hm-2、磷肥施用量发生变化时,以磷肥施用量为192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不同氮磷钾配施对土壤水分含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当磷肥施用量为144kg·hm-2、钾肥施用量为216kg·hm-2、氮肥施用量为120kg·hm-2的处理,能更好地促进作物对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